(图文完整版: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12392)
“在推理解析命案过程中,找到凶手并不是故事的真正终局,犯案的动机是和犯罪情实同
等要紧的重点。在本土推理小说的产制上,我们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正是作品内、外的动机
探求。作品内在面临的课题是如何深挖犯罪的底层心理、社会因素,缘此以建立本土特殊
性;至于作品外在面临的挑战则在如何呈现一副鲜明轮廓,让读者获得阅读欧美、日本推
理作品所无法得到的独特满足,由读者需求面带领起本土推理的持续活力。”
──杨照,〈“缺乏明确动机……”──评台湾本土推理小说〉,1993。
(全文收录于《文学的原像》,台北:联合文学,1995。)
杨照在1993年针对本土推理概况发出的慨叹,今日看来仍然颇为中肯。早期以临摹移植为
主的本土推理,经历二十年的推动发展,本土推理小说开始逐渐成熟,似乎也开始影响台
湾影视,让始终缺席的推理类型剧渐渐浮现。这两年《甜蜜杀机》和《鉴识英雄》都有本
土推理小说家陈嘉振参与,今年萧力修导演的《麻醉风暴》更是缴出精彩推理剧的完美成
绩。
引用杨照的话来作为佐证,《麻醉风暴》最精彩的不只是解谜与凶手究竟是谁,更是犯罪
动机的细密舖陈,及其背后反映台湾现在正在发生的健保医疗崩盘危机,明暗两线的完美
结合,真正催生了第一个经典本土医疗推理剧。从编剧精彩的原创故事与角色,到导演惊
人的节奏与调度能力,及演员恰如其分的演出,都是《麻醉风暴》幕前幕后的重要英雄。
至此,《麻醉风暴》不只是一部精彩好剧,更让人期待是否能激起观众的需求,未来进一
步带领推理剧的风潮,让台剧面貌更为多元。
《麻醉风暴》不过短短六集的篇幅,却将健保评鉴制度、医病关系、医疗纠纷、医疗保险
、白色巨塔式医院角力等面向呈现得有条不紊,而且都是一一随着剧情主线推进自然流畅
地呈现出来,完全没有刻意说教或突兀之处,这些细节反而让观众更能融入整个剧情架构
,首先要称赞的绝对是编剧功力,今年不拿金钟就没天理了!
(图)黄仲昆在剧中饰演医院院长
《麻醉风暴》的主线故事起始于一次手术引起病人麻醉过敏反应,最终导致病人死亡的示
范刀意外。意外之后,我们先看见医院权力关系把认真工作的第一线麻醉医生开除以卸责
;然后再看见真正促成这次意外的背后原因,是医院在健保制度底下求生的复杂挣扎:因
为健保制度有问题,医院长期陷于经费不足的经营困境,若要争取更多经费只能先拼评鉴
过关,但要拼评鉴过关又必须花大钱兴建设施,反过来压缩成本;为了减省成本,首先对
不常用的备药开刀,因为使用的机会实在太少,不备一般而言也不会影响到绝大多数病患
。
换言之,真正杀了病人的既不是主持示范刀的院长,更不是第一线的麻醉医生,而是背后
层层叠叠的制度缺失与人为操纵。而当我们看到制度杀人的同时,不免也开始怀疑这么罕
见的麻醉过敏现象,刚好又牵涉到钜额医疗保障赔偿,难道竟是纯属偶然吗?慧黠的编剧
当然不会以纯粹巧合来草率解释整起事件,而是把握住这精密设计背后的另一层动机。
随着剧情进展,会发现背后有个智慧型罪犯精心策划,然而保险员叶建德是基于什么动机
做这件事呢?再度挖掘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竟是一个在医疗制度下被舍弃、被放逐
的医生,他不但职业生涯毁在医疗制度和医院权力关系的双重力量之中,甚至背负了和他
一样被制度杀害同侪的怨恨──而当年逼死他同侪、放逐他的原凶就是主持这次示范刀的
院长。
(图)王淮仲在剧中饰演叶建德学弟林宏任,因医疗纠纷成代罪羔羊后自杀。
被仇恨扭曲的他,接下来选择的路却让他不断背负了更多人命。他明知示范刀病患有罕见
的麻醉过敏病史,又晓得医院里处理该过敏用的药物早已过期,于是他一手促成了这次的
手术意外和病患的死亡。表面的动机似乎只是对院长复仇,实际上深层的动机却是挑战腐
败的医院权力制度,追求某种公道。然而最讽刺的是,最后叶建德自以为成功击败一个医
院内腐败者的时候,才蓦然发现这个腐败者并不如他想的全然腐败,院长表面上看来是个
权力追逐者,但他也是尽全力在制度下寻求更多的资源、希望救更多病患的人。是什么力
量,让两个原本都只想救人的好医师,变成杀人者和权力共犯?
六集的高潮结束在最后山区小巴翻覆,大量病患集中到医生人手不足的小医院,院长、麻
醉医生萧政勋、叶建德正因为麻醉风暴齐聚此地,三人变回当年那个单纯只想救人的医生
,同心齐力抢救病患。结束时三人面对亮起的天空,却迷惘地不确定是否能看见光明。他
们都(曾)是优秀的医生,以救人为己任,然而制度中层层叠叠的问题,却逼得他们全都
成了杀人凶手,示范刀上病患的死亡,是三人共同经手。即使萧政勋在麻醉过程中完全没
有失误,却被迫实际操刀,院长对过期药的默认无疑是风暴帮凶,而叶建德更是一手促进
这个意外的穿针引线者。
(图)吴慷仁饰演的叶建德在最后一集重执医生的信念
究竟是多疯狂崩坏的制度,才会逼得三个好人沦落如斯?风暴剧情虽然告一段落,但对于
台湾医疗暗影的省思却继续回荡在观众心中。而这正应了引言所说:“在推理解析命案过
程中,找到凶手并不是故事的真正终局,犯案的动机是和犯罪情实同等要紧的重点。”这
样的一出剧,让角色最后一一渐渐从自我执迷中清醒过来的同时,观众是否能也清醒过来
,意识到现今的台湾医疗正在被不正常制度不断蹂躏的事实,恐怕是本剧更深的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