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纪蔚然专栏:阿你要去哪里啦?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4-10-20 14:16:18
http://ppt.cc/q1RF 纪蔚然
我不看台湾连续剧,管他台语、国语,不小心按到时,总带着观摩的心情看一会儿,不仅
为了研究剧种进化或退化的程度,同时意在锻炼个人耐力,试试能忍受多久。通常不出一
分钟。
上个月遥控器转到《艋舺的女人》,我依例瞄了一眼,这一瞄竟盯住了,不但看完整个时
段,之后还觉得意犹未尽。让我拍案叫妙、舍不得转台的是,演员说台词时屡屡以虚字起
头、以虚字收尾,好比如:
甲:阿你要去哪里啦?
乙:阿我要去看电影啊。
甲:阿人家也要去啦。
乙:阿来去啊!
这可是一场阿的擂台赛?我当时想,台湾连续剧编剧程度再怎么差也不至于将虚字如鸟屎
狗便般四处挥洒吧。难道这些虚字是演员自己加上的?为求写实?为求生活化?我于是随
身携带计数器,开始观察日常生活的谈话,每听到阿便按一下,结果破表,无论台语、国
语或国台夹杂,台湾人果真阿来阿去,阿个不停。
若要细分,台语人有“阿”,国语人有“那”,像我这种双声带则是“阿”“那”轮流来
;中年人常“阿”或“那”,年轻人则“然后”不已。
针对这现象,中文没特殊名词,英文则通称语言痉挛(linguistic tics)。
从痉挛到恋物
我不相信你会在好莱坞电影里听到如下的对白:
A: Ah where are you going lah?
B: Ah I’m going to the movies ah.
A: Ah I want to go too lah.
B: Ah let’s go ah!
这并不表示美国人语言痉挛症不比我们严重。名列英文发语词榜首的是WELL、SO、YOU
KNOW、LIKE。
卡洛琳.甘迺迪是约翰.甘迺迪的女儿,目前是美国驻日大使。2008年,她有意代表民主
党竞逐希拉蕊于参议院留下的席位,然而在一次访谈中,她砸锅了:
“我是,你知道,其实,Andrew Cuomo我熟识很多、很多年了,而且我们常聊,你知道,
在整个过程里,因此,你知道,我们有真的很好的关系,而且他的作为我很敬佩,因此我
不会真的好似批评任何其他角逐者,因为我认为有很多人资历都很棒,而且,你知道……

勤奋的美国网友算过,30分钟访谈里,她讲了不下百次“你知道”,其中段落她于5分钟
内讲了46个“你知道”。全美譁然;为了区区“你知道”,卡洛琳.甘迺迪的参选活动尚
未正式开始便告结束。
卡洛琳.甘迺迪的you know和台湾电视名嘴的口头禅,如“其实”、“所谓的”、“对不
对”、“坦白说”、“所以我常说”、“你照”(“你知道”速缩版),属同一类型。这
已经不是普通的语言痉挛,而是较为严重的语言恋物癖。
设想我是个无可救药、专爱购买名牌的血拼主义者,既使信用卡刷爆也无法遏抑;然而我
真正渴求的其实不是看得到、摸得着的LV,也甚至不是LV所代表的象征资本(社经地位、
品味),我只是用这些物品来填补内在更深沈、迫切的匮乏──此为恋物癖的简单解释。
语言恋物癖不是指名嘴迷恋口头禅,而是他们只剩口头禅,口头禅被无意识地滥用是为了
遮掩思考的空空如也。
这道理人人皆知,问题是,台湾人既然早已看穿这些“谈话头”(talking heads),为
何政论节目仍有不少收视率,而且大众反而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说起话来愈来愈像“谈话
头”?这似乎是个吊诡,但仔细分析,它一点都不吊诡:政论节目之于观众,正如脸书之
于某些脸友,正如口头禅之于“谈话头”,是用来填补空空如也的替代物。
但如此解释无法说明“我们在模仿我们鄙视的人”的吊诡。莫非我们羡慕他们的脸皮厚和
知名度?或许。
也或许,我们怠惰,我们抵制这些人、抵制垃圾语言的决心与敏感度有待加强。
分量不轻的虚字
并非所有虚字或发语词都没意义。
“两人坐在房间里,都没说话。然后其中之一说“Well!”。另一个没答腔。”
俄国学者佛罗斯诺夫(Valentin Voloshinov, 1895-1936)以此例说明他探索语言的路径
。光是如此,这故事看不出名堂,因此需要添加非语言资讯:当时五月,冬天却还没走,
两人望着屋外,又开始下雪了。这么一来,加强语气的 “Well” 变得有意思了,它明显
透露了带着幽默的无奈。
佛罗斯诺夫认为,语言的意义不能光从字面解读,而是要考虑到说话情境与社会背景;对
他而言,“字典乃语言的坟场”。在他之前,西方语言研究有两大主流,即个人主观派和
抽象客观派。十九世纪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只是工具,它的源头是个人心灵;来到廿世纪
,索绪尔(Saussure)把语言视为抽象系统,专注于深层结构的分析。佛罗斯诺夫另劈蹊
径,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和物质性,尤其是语言在日常生活上的表现与意识型态的纠葛。
我们或可从佛罗斯诺夫以及其后学者、哲学家的研究成果提炼出一个适用于日常生活的准
则:大家都在说的话语尽量不说;换言之,被媒体滥用、被民众广泛使用的流行语要避而
远之。理由很简单:第一,它让你显得乏味;第二,它让你显得轻浮;第三,也是最严重
的,你在未察觉下被流行语夹带的观念洗脑了。
“小确幸”与其他
以“小确幸”为例。
如果“小确幸”代表对“幸福”不贪心、掌握可触知事物、保住目前所有,那么“小确幸
”的意义就是接受现状。现状好时没问题,现状愈来愈差怎么办?虽然世事瞬息万变,虽
然有很多看不到的人正在受苦,有很多听不见的人正在哀嚎,“小确幸”却教我们不要管
太多、不用想太远,要聚焦于自我和当下,因为现在可是自身难保的危险年代啊。
有些人确实自身难保,有的甚至三餐不保,但行有余力者仍属社会多数,可一旦这些多数
,包括一般人、官员、候选人、媒体、网络社群、广告、作家,不时将“小确幸”挂在嘴
上,那些不公不义的事只怕会变本加厉,而且总有一天会轮到你我。
我不是说这个社会没“良心”。不可能,“小确幸”的附带条件就是拥有适时适量的同情
心。其实这社会有很多“良心”,有时泛滥到让人搞不清到底是良心,还是赎罪之心──
当欺骗文化蔚为主流,当良心教条化时,欺骗者的鞠躬下跪、流泪道歉会不会如威廉斯(
Raymond Williams)所言,并非真正的悔悟与救赎,只是为了存活的“适应”罢了?
“小确幸”敬候灾难发生;唯有透过灾难,“小确幸”才彰显价值:还好没发生在我身上
。稍经思索,我们便很难忽视“小确幸”猥琐的一面;原来“小确幸”的主体是那么卑微
,那么渺小。“小确幸”区分了受害者和幸免于难的人,但后者充其量是“潜在受害者”
,对真实已无心追寻,对改变个人或社会现状早已放弃。
关于年轻人的两种说法
与“小确幸”同时流行的是“人生胜利组”、“鲁蛇”、“存活”等等。若说“小确幸”
是小资产阶级于新世纪的退而求其次,“人生胜利组”、“鲁蛇”和“存活”则不折不扣
是资本主义意识型态衍生的价值系统:赢家、输家、苟活家。
试读以下文字:
“我再强调一次,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什么‘基本生存权’这种东西,请不要再把它挂在嘴
边了。地球自有物种以来,生存就一直是一种竞争,而不是基本权利,非常简单的道理,
因为地球的资源有限。喊出‘基本生存权’这种狗屁名词的人,要马是想骗年轻人选票的
政客,要马就是自己不争气的妈宝年轻人。记住,‘均富’的概念既不符合生物本能,更
严重违反人性。当你掌握了多数的资源时,很自然的,你的下一步就是想办法设置门槛,
让资源少或没资源的人翻不了身,以维持你的生存优势(或者说是竞争优势),这才是所
有物种的本能。”(柏克希尔哈萨维,〈年轻人,国家没有对不起你,是你对不起你自己
〉)
这论调我们当然不能接受。
1960年代期间,威廉斯便已指出,十九世纪后半叶西方逐渐流行着一种要命的学说,那就
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该理论如今看来是一个试图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合理化的努力
。‘适者生存’不是被理解为最具适应能力者生存,而是被理解为最强壮和最具侵略性的
生命型态生存。”也就是说,这套说法将自然生态的局部现象当作是人类社会的整体规律
,从而将“竞争”视为存在的唯一选项。
可见柏克希尔哈萨维所宣示的立场一点也不新鲜,不过是把十九世纪的学说推到极致。如
此社会观令人冷到骨髓。然而它不是资本主义不小心生出的“怪物”,而是资本主义独大
的时代特征;而发表这种言论的人可能受害最深。
柏克希尔哈萨维的文章是针对〈这个国家太对不起年轻人〉发难的,且看陈文茜怎么说:
“台北房价‘大跃进’的真相是全球经济大崩坏后,政府无能且失灵的产物。1%有钱人
资金嚣张肆虐,政治沦为利益团体的工具,政策变成为富人量身打造的提款机。公义沦丧
,政府无视一船民众的痛苦……以致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女孩,只能抓着几句书写者的语
句,每日如诵念珠般,不断安慰自己。这个国家,太对不起年轻人。”
陈文茜用一个年轻人的困境来囊括所有年轻人的困境,仿佛台湾年轻人全都是逆来顺受、
毫无主体动能的受害者。
照两人的说法,年轻人不是只能坐等政府良心发现、环境渐获改善,就是加入割喉赛局,
杀个头破血流、踏着“鲁蛇”尸体迈进也面不改色?
陈文茜觉得年轻人很可怜,柏克希尔哈萨维说他们“没懒趴”,双方立场的差别其实小之
又小;更确切地说,两人仿佛给了一场合唱,看似白脸对抗黑脸,实则协力共谱一曲自然
主义的环境命定论。
怎么回事,蒋介石专政“时代考验青年,青年创造时代”的口号,于解严近三十年的自由
民主台湾,在这两种言论里、在“小确幸”语境中,竟然砍了后半?这历史反讽,任谁也
料想不到吧。
从痉挛到失语
回到原先轻松话题。
我认为《艋舺的女人》演员不应该为了写实而阿的啦的;或者说,他们不应将平常说话的
方式带进摄影棚。演员照说是喜好语言的一群人,不仅是因为对白所传达的知性情怀,更
是它所带来的感官经验。让语言到位,照说是演员的绝活,但何其讽刺,语言却逐渐变成
台湾演员最大的障碍。
与此同时,直面地说,台湾人说话愈来愈乏味了。
美国剧作家艾尔比(Edward Albee)之《动物园故事》(The Zoo Story)提及佛洛伊德
晚年因抽雪茄而罹患嘴癌、下巴溃烂,医生只好做个义肢替代。作家以此暗喻,当一个人
所说所言尽是流行俗话、大众滥调,此人无异得了“嘴癌”,徒具义肢,而无真正皮肉。
没那么严重。在我看来,当今的现象不是绝症,只是暂时失语。我们遗忘的、足以刺激感
应、思辨的语言当然找得回来。
第一步就是:从阿下手,从不说流行语开始。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4-10-20 14:19:00
作者可以去看澳洲片"绝命正义",李罗从头"嗯..."到尾!!
作者: irenehuang15 (登愣……)   2014-10-20 14:24:00
米国人也很爱actually
作者: n16482003 (葵の极み)   2014-10-20 15:20:00
啊这篇是要表达什么啊?到底是语言绝症让他舍不得转台还看完一小时还是忙着数啊 所以傻傻过了一小时?
作者: mindy201 (人不负我‧我不负人)   2014-10-20 15:38:00
所以这10页的内容是拉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大师来证明他想说的:台湾人讲话真贫瘠,大家从不说流行语开始来改善,以上这想法是很有公信力的。是这样吗?
作者: irenehuang15 (登愣……)   2014-10-20 16:01:00
口语一点不会怎样,我还觉得有些台剧台词太文言了是在看言情小说吗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4-10-20 16:04:00
阿公阿骂都"啊"了5~60年,啊这样还算流行语吗??
作者: n16482003 (葵の极み)   2014-10-20 16:05:00
其实艋舺该改善的是字幕组 没有100$直翻真可惜不过直翻应该会被NCC关切歌仔戏也常常"啊" 所以歌仔戏还是流行?
作者: silogane (inspiration)   2014-10-20 16:10:00
口语才写实吧 每次看艋舺的女人都觉得台语超道地的
作者: n16482003 (葵の极み)   2014-10-20 16:11:00
作者可能没经历过早期台语剧的时代吧以为三民的国语直翻台语台词唸法才正常
作者: minlove34 (小嘎)   2014-10-20 16:32:00
跟台剧的关系?
作者: wangsan (现在小孩真难教~)   2014-10-20 16:32:00
艋舺的女人的台语很道地~
作者: lizzyli (lizzy)   2014-10-20 16:33:00
要是真的口语那才叫不能播吧XD,很多老一辈的发语词都是脏话,应该会逼逼声不断才对(消音)XD
作者: n16482003 (葵の极み)   2014-10-20 16:35:00
我阿公那辈都是日语夹国骂 直接上绝对会被关切wwwww
作者: kzzoz80 (妞妞)   2014-10-20 16:35:00
不够口语又被嫌咬文嚼字
作者: n16482003 (葵の极み)   2014-10-20 16:36:00
如果说剧情还有讨论空间 写口语根本无从论起
作者: kzzoz80 (妞妞)   2014-10-20 16:41:00
我是觉得那四句不是口语的问题 是没有剧情赘语的问题XD
作者: n16482003 (葵の极み)   2014-10-20 16:47:00
作者如果去看NHK晨间剧海女小天 是不是也要复制一篇把"啊"换成"J"就好了
作者: ashin1069 (新希望)   2014-10-20 17:38:00
实在觉得他这篇显得他根本以偏盖全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4-10-20 17:41:00
作者拿舞台剧的标准看电视剧与电影,有点牛头不对马嘴!
作者: loriemimi (爱波芭娜娜)   2014-10-20 17:56:00
作者没有观察到"然后" "然后"才真的是跳针般的出现在所有人嘴里(一次综艺节目会听到50次"然后"吧
作者: davi0129 (戴维)   2014-10-20 18:35:00
有写哦“年轻人则“然后”不已。”战文起手式? 我不看台湾连续剧
作者: AndreYangMan (oh no~)   2014-10-20 18:44:00
坦白说我觉得这整篇比啊来那去的助词还要无病呻吟..
作者: Anda (加油)   2014-10-20 18:59:00
推楼上
作者: anniecht   2014-10-20 20:50:00
推楼楼上
作者: DownWitOPP   2014-10-20 21:08:00
原作者还不是看了台视8点档XD嫌这部对白可以去看上一档雨后
作者: rosa0027 (roror)   2014-10-20 21:16:00
到底要多不生活化?这样才出戏吧看整篇觉得浪费时间= =
作者: ilovecim (煞气的老屁孩)   2014-10-20 21:42:00
就是他不喜欢这种风格 人各有爱 JJJ~~
作者: iloveannasui (坐看云起时)   2014-10-20 22:14:00
这篇到底在表达啥小?
作者: neak (neak)   2014-10-20 23:29:00
我同事外国人说台湾人就是天天‘这个’‘那个’
作者: laurafish (萝拉鱼)   2014-10-20 23:46:00
我喜欢艋舺的女人,很生活的对话生活用语常用的不就那几个字,有人聊天在那成语来成语去引经据典?作者或许只是想表达虚字的严重性,但一部戏能要是引起大多数人的共呜,那它就是部好戏,想说句会引战的话,真的那么会说,写一本剧本来吧,让观众知道作者的真材实料到底几两重
作者: new262 (内有精华)   2014-10-20 23:55:00
很无聊的文章
作者: gloria5566 (葛罗)   2014-10-21 01:05:00
如果咬文嚼字,八点档还能是八点档?能轻松的去看?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4-10-21 01:11:00
本文作者,2013国家文艺奖得主,同年还有李安!!http://www.ncafroc.org.tw/award-history-list.asp好歹是位大师级剧作家,但是评起电视剧,难免以偏全...
作者: ddmarine (二是不怕脏的学游戏)   2014-10-21 01:55:00
影视作品对白是应该更精炼、去芜存菁,但乡土剧用自然的语气表达与此并无冲突,作者为了对社会现象提出意见有些偏颇了
作者: AndreYangMan (oh no~)   2014-10-21 07:38:00
(就是因为纪蔚然这名字响叮当,所以这篇这么出格的评文才让我跌破眼镜啊...得恩堂救我~)(葛晴:..有事吗?
作者: mindy201 (人不负我‧我不负人)   2014-10-21 08:37:00
没错,就是因为纪蔚然是很有名的剧作家才让人惊讶这篇文章到底想表达什么,而且他都说不看台剧了,那他以一部剧一集中的一个角色就来检讨虚词,他怎么知道说不定那是该角色的特色呢?常看台剧的人应该会知道,这些语助词虽然我们很熟悉,但也不至于每一部都像他举例的这样。更正,他是举一集中的一段两人对话,每部戏的文化背景不同,是不能一概而论的。看他引经据典写这么长一篇文章就为了虚词,除了很辛苦之外,觉得更需要探讨的其实是台剧剧本的状况吧,但是舞台剧跟电视剧的差异不能忽略就是。(这时候就会很希望剧吐板可以成立,哈哈)
作者: asaharonkaao (huan)   2014-10-22 10:53:00
完全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看剧不能就单纯喜欢吗?干嘛跟国外一些阿哩阿砸的比较啊~莫名耶
作者: mikami1027 (MK)   2014-10-22 20:27:00
我比较喜欢只剩小确幸那段
作者: junolynn (囧诺)   2014-10-22 22:22:00
这篇其实不是在评台剧,只是藉台剧在谈流行语的问题再批讲流行语=没有主体思考,其实跟台剧无关,不应转来
作者: lupins (〈仙黛逸踪‧八式问剑〉)   2014-10-31 23:52:00
推略有同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