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电影《梅兰芳》中的历史并非真历史

楼主: mited (太郎)   2009-01-16 12:57:32
节录与白先勇有关部分(在最后一段)
http://books.sina.com/artbook/drink/2008-12-23/ba17322.shtml
  8、日据时期
  电影
  日据时期,电影也有极为戏剧化的情节安排。日本军官、少佐田中隆一发出了
“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支那文化;欲征服支那文化、必先征服梅兰芳”论调,他15岁
即观看过梅兰芳赴日演出,对梅在“征服”之余,也抱持了最大的敬意。而其上司在
田中未能劝服梅兰芳出演后,直接拘禁了梅,并审问式地羞辱梅“你在台上就是个娘们”
云云,梅沉着反击:“在台下我是个男人。”之后关于邱如白发布梅复出新闻、梅召开
新闻发布会等情节,前面已述。更戏剧化的是,田中隆一在国家与艺术、情感与命令
之间痛苦挣扎,不愿继续逼迫梅兰芳,最终饮弹自杀。
  电影以抗战胜利、梅兰芳复出演出作为结束。1945年10月10日,上海美琪大戏院的
大幕在轰轰烈烈的掌声中拉开,电影《梅兰芳》全片谢幕。
  历史
  日据时期,梅兰芳先是从上海去香港避祸,回上海后即蓄须拒演,卖画维生。被
日本人拘禁的事宜,是没有发生过的。梅在抗战前就赴日演出两次,与日本人的关系
其实是极好的,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梅兰芳在北平联合义演,还捐了1万大洋给
日本。基本上没有哪个日本军官敢拘禁梅兰芳。
  电影中为梅兰芳而死的日本军官田中隆一,没有原型人物,但多少有些日本戏剧
学家波多野干一的影子。波多野与梅兰芳是老朋友,梅一生三次赴日都有他陪伴,头
两次都是由波多野做向导陪伴。他还是最早出版过关于中国京剧著作的学者,有两本
关于中国戏曲的著作。梅家与波多野家大概是世交。波多野干一的儿子波多野龙,是
日本第一代计算机的开创者之一,他的女婿是一位北京人靳飞。靳飞近年来日渐成为
中日戏曲、文化交流达人,今年上半年素有“日本梅兰芳”之称的歌舞伎大师阪东玉
三郎与苏昆合作的中日版《牡丹亭》,就是他一手促成。
  最后八卦一句,电影结尾的梅兰芳复出演出只有一个舞台镜头,没有演当时盛况,
那天晚上的剧目全是昆曲:《思凡》、《刺虎》、《断桥》、《游园惊梦》。当时戏台下
坐着一个9岁小孩,他叫白先勇。“当时我并不懂戏,可《游园》中那一段婉丽妩媚,
一唱三叹的《皂罗袍》,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大概六十年后,白先勇以这点
记忆为精魄,带来了青春版《牡丹亭》,让昆曲再度回光返照,成为这个戏曲衰败年代
的一个未知终点的“热点”。
作者: wildboar (我只是说书的)   2009-06-13 12:27:00
电影终究只是电影,还是需要高潮戏,看过就好~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