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城,到那乡

楼主: bucklee (alessio)   2007-08-19 07:03:12
中国时报  2007.08.19
从这城,到那乡 纪大伟(美国康乃狄克大学外语系兼任助理教授)
书名:纽约客
作者:白先勇
出版:尔雅出版社
定价:250元
类别:小说
白先勇先生的《孽子》、《台北人》早就脍炙人口。白先生作品长年享有饱满的评价,我
们该如何进行日新又新的讨论?面对一杯早就装满水的杯子,我们要如何注入更多的水?
最新问世的《纽约客》,挑战了我们对于白先生作品的“既有”思考。要在既有的杯子之
中继续注水吗?或者,为了盛装更多的活水,我们不妨去找别的新杯子?
读者大概会将《纽约客》视为《孽子》和《台北人》的姐妹品,而不会将它视为独立
不假外求之作──毕竟,《纽约客》的书名、主题、角色的面貌、角色的追求(如,许多
角色追求欲望,都落得悽惨下场),都让人联想起《孽子》和《台北人》。读者很容易将
《纽约客》当作一种姗姗来迟的“补充物”(像是维生素之类的补品),用来补充对于《
孽子》和《台北人》的认知,并且延续既有的诠释(如,一而再,再而三去谈白先生作品
之中持续出现的“救赎”)。
不过,这种方便的读法,并未必增益我们对于白先生作品的认知,反而陷入矛盾:如
果,白先生作品早就已经完整圆满,为什么还需要补充?(只有不足者,才需要补充。)
哲学家德希达早就指出,“补充物”具有危险的潜力──以此观点来看,补充物未必让一
个作家的“全”集更加圆满,反而可能挑战松动这个作家“全”集,激发出新意。
《纽约客》新在哪里?且让我抛砖引玉。《孽子》和《台北人》问世时,理论尚未在
台盛行;然而,《纽约客》是911之后全球化时代的产物,它和晚近理论的对话也就不可
避免。《纽约客》书中至少提出两个当前文化政治的大问题:什么是中国人(忠于单一国
族的人)?什么是世界人(超越国族认同的人)?──这两者也是台湾公民社会的敏感课
题。我们可以追问这两个问题,而且思考:什么是中国内的世界人,什么是世界上的中国
人?有没有什么人(穷人、黑人等等)被排挤掉了?此书是否也算“后911”文学?读者
可以手持《纽约客》一书,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读者也可以回溯《孽子》和《台北人》
,看看它们呈现的中国/世界如何相生,相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