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土魠鱼羹、虱目鱼 可能源自17世纪欧洲舶来品
(中央社记者张荣祥台南6日电)台南知名小吃不少,但很多人不知有些是舶来品,台南
市文资处考证,“土魠鱼羹”可能源自17世纪欧洲,“虱目鱼”当时以sabalo之名被记录
,再演变为街头巷尾人气美食。
台南市文化资产管理处今天告诉中央社记者,依中央研究院研究员郑维中研究,土魠鱼是
䲠鱼的1种,图像及文献显示17世纪在亚洲的荷兰人,将亚洲地区各种䲠鱼泛称为“国王
鱼”,像是“大船吉德兰号航海日志”就有“国王鱼”的素描。
日文中的“南蛮料理”(南蛮是日本人对欧洲人歧视性称呼,如同台湾称呼红毛人),是
葡萄牙水手传给日本人的吃法,他们在船上保存鱼肉方式(盛行于地中海),通常是把鱼
表面煎熟,以油醋和香料醃渍,若煎炸较熟一点,有时候会把炸鱼肉加点蒜泥泡进浓汤一
起吃,感觉就像“土魠鱼羹”。
郑维中推测荷据时期“唐人”移民,受到荷兰殖民者影响,开始跟着用“欧洲人方式”吃
鱼,慢慢成为土魠鱼的主要消费族群,嗜吃此鱼种的偏好就一直保留下来,成为台南居民
特色。
此外,“虱目鱼”菜肴在17世纪以sabalo之名被记录,反映出当时台南曾是多国文化交流
热点。郑维中研究显示:印尼爪哇一带,当地人早就捕捞食用虱目鱼,以虱目鱼发音来看
,和爪哇语中的虱目鱼发音差很多,却和西班牙、葡萄牙语中惯用鱼名Savalo、Sabalo(
唸起来像“沙发囉”)听起来很相近。
郑维中推测虱目鱼可能不是由印尼人介绍给台湾,而来自于一群精通海上行话的人,例如
生活在马尼拉的唐人移民们。
目前,台南市文资处已设计“找出属于你的台南17世纪基因美食”(
https://lihi.cc/bPeKI)心理测验游戏;游戏以17世纪台南为背景,每名玩家借由游戏
提供选择题,了解当时台南生活情境,也可从游戏结果进一步了解台南美食背后的大航海
历史,透过吃和台南400年文化产生连结,传承给后代。(编辑:陈仁华)
https://reurl.cc/M4mG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