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李天生竹编70载 盼传承“竹笼茨”技艺

楼主: CCY0927 (只是个暱称罢了)   2024-01-19 09:25:56
https://news.ltn.com.tw/news/Tainan/paper/1626900
李天生竹编70载 盼传承“竹笼茨”技艺
https://i.imgur.com/3AcCW0c.png
84岁的李天生(前)为建造竹笼茨举行开工仪式,将作为梁柱的竹管架起。(记者刘婉君
摄)
2024/01/19 05:30
〔记者刘婉君/台南报导〕台南市左镇区八十四岁竹艺师傅李天生,十三岁开始参与竹笼
茨制作,至今已有七十年的资历。随着时代变迁,钢筋混凝土取代传统建材,李天生曾有
长达四、五十年没有搭建竹笼茨的委托案,直到近二年竹材建筑再获重视,委托案渐多,
还有人前来拜师学艺,近日受托打造十坪大的竹笼茨,虽然因材料取得不易且手工打造,
造价已接近成本,但他希望借此将传统建筑技法留给下一代,依然乐在其中。
竹管榫接搭建 屋顶覆蓋茅草
竹笼茨是早期传统民居形式之一,在不同口径的竹管上凿孔榫接,搭建而成,屋顶覆蓋茅
草,四面墙则是竹编夹泥墙。曾文溪流域早年因河川泛滥,还有居民合力扛起竹笼茨躲避
水患的做法,被称为“扛茨走溪流”。
竹建筑重获重视 引人登门拜师
李天生说,小时候日子不好过,山区民众造屋时会“相放伴”,有人盖房子时,村里居民
一起来帮忙,他从十三岁时开始接触,因学得快、技术又好,十六岁时就已经可以赚取师
傅级的工资一天九百元,并曾在竹编比赛夺冠,竹篓、竹篮等竹艺作品曾飘洋过海到美国
,目前仍持续创作,并传承技艺。
将近半世纪没有竹笼茨委托案的日子,李天生一边从事竹编工艺创作,一边投入泥水等建
筑业工作,甚至造过墓冢,近几年才又陆续有搭建竹笼茨的邀约,也曾参与古蹟修复。
雕刻家委托打造 要当博物馆
李天生昨天在台二十线旁的空地开工,准备为雕刻家搭建竹笼茨,先将作为主要梁柱的竹
管架起,茅草也一綑綑在空地上曝晒,后续做好相关的榫接结构后,再运至建造地点架接
成屋,预估工期约到四月完成,将作为博物馆使用,李天生表示,平均二、三年保养一次
,可用八十年没问题。
https://i.imgur.com/lYJNUAI.png
台南左镇冈林地区有以竹笼茨搭成的小型休息空间。(记者刘婉君摄)
===================================================
https://news.ltn.com.tw/news/Tainan/breakingnews/4556669
造“竹笼茨”曾近50年没生意 84岁匠师李天生传承传统建筑工艺〔影〕
https://i.imgur.com/e7oKwYP.png
84岁的李天生建造竹笼茨已有70年的资历。(记者刘婉君摄)
2024/01/18 20:58
〔记者刘婉君/台南报导〕台南市左镇区84岁的竹艺师傅李天生,不仅从事竹编艺术品创
作,也是拥有70年资历的“竹笼茨”老师傅,近日接受一位雕刻家委托,着手打造10坪大
的竹笼茨,近年也投入技艺传承工作,他说,希望能将传统建筑工艺留给下一代。
竹笼茨是早期传统民居形式之一,李天生13岁开始参与竹笼茨制作,他说,当时生活不好
过,山区居民盖房子时会“相放伴”,彼此互相帮忙,他也因而开始学习建造竹笼茨,16
岁时就开始赚“师傅钱”,当时日薪1天900元,并以竹编的竹篮与竹篓等作品参加比赛,
获得冠军。
不过,随着钢筋混凝土逐渐取代传统建材,竹笼茨的需求愈来愈少,约有长达4、50年的
时间没有工作,李天生除了持续竹编创作迄今,也曾成为泥水师傅,投入建筑业,甚至建
造过墓冢,直到最近几年,传统建材再度获得关注,竹笼茨的委托案才又渐渐增加,近5
年来还有人拜师学艺,李天生目前有十多位弟子。
李天生近日受一位雕刻家之邀,着手打造10坪大的竹笼茨,今(18)日先将做为梁柱的竹
管架起,象征开工,后续接着进行相关架构的准备,再运到实际建造的地点架装组合起来

李天生一边整理在空地上曝晒的茅草一边说,现代不论竹管或茅草,取得都相当不易,而
且他造的竹笼茨都是榫接,手工打造相当费时,接受托委的建造价格已接近成本,但他希
望借此将传统建筑技法留给下一代,依然乐在其中。
https://i.imgur.com/42XggcZ.png
李天生整理竹笼茨屋顶素材茅草。(记者刘婉君摄)
作者: mra2284 (mm)   2024-01-19 20:12:00
作者: nin0601 (NIN )   2024-01-20 13:2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