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靠外来客或观光来提升一个地方的产值是有机会的
但要靠这个来让年轻人回流会是困难的
所以第一件事情,需要先认清这是一个长期的计画
不能落回短期靠主题观光提升经济效应的 KPI
若要翻转一个地区,是需要靠专业来造镇
这个会需要一群人对某个产业带头来深耕专业聚落
但是
不能以在地特产作为主题,例如香、菱角、农作物
而是需要有技术的产业,例如加工制作果酱、设计、艺术、或任何知识型工作
例如魏德圣导演的丰盛之城计画,其实是有机会造出“摄影领域”的专业聚落
我记得天下之前有份评论是在说日本的地方创生
里面有提到台湾与日本的地方创生最大的不同
在于台湾的地方创生模式养出来的是员工,而日本养出来的是创业者
台湾模式效应肯定低,因为就仅是单纯创造可替换性的就业人口而已
无法创造出真正的产业价值
而日本的模式又太以在地特色为出发点,反而会限制自己跨出在地的方式
在我的看法,应该要以专业领域深入研究的人员为出发方向
以一个技术领域为出发点,然后深入研究这个领域
使其成长,慢慢能够将外地的该主题产业需求引导进来解决
接着变成产业领域代名词,就能发展成产业圣地与成为产业通路
台南其实出了几位国际的果酱男孩和果酱女孩
这代表他们对于果酱的研究是深入的,并且是愿意燃烧在这个领域上
若我是台南市长,我会在溪北搞一个果酱研究工厂,重点不是贩卖观光果酱
而是尽可能满足研究果酱所需要的软硬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让这个地方能够在果酱圈里面变成是一个可以无限尝试研究的场域环境
持续吸引各地对果酱制作有兴趣的青年过来这边投入
在这样的沃土下,产出好的产品就是迟早的事情
届时要对外创造出商业模式,就不会是困难的事
以上用果酱来做举例,应该任何知识工作都可以依循这样的方式进行
但要能够发展出这样模式的前提是需要先有已经在该领域投入研究一段时间的拓荒者
而政府还是担任辅助的角色
该做的事情就是严格审视补助的案件与挖掘主题产业的拓荒者
其实这个模式跟技职体系很像
不同的是一个是投入进驻,一个是年限到之后离开
结果的目的是不是把养出的人留下来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