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随便抓的潮汐表不就证实我说淡水河每天有2~3公尺潮差然后台北河床海拔你可以看桥墩水尺或水位计数值 每年也都有量断面 平均值差远了
http://i.imgur.com/yMASyrT.jpg郑氏~清康熙看到的台江叠google地图大概长这样(图来自云海龙吟)顶点就在港口 苏厝在更早以前就堆积 其实你如果在港口滞洪池附近仔细观察 你还能看到蓝色框框的地形从港口滞洪池延伸到台积18厂 你贴的台江图 中间那块岛就是中洲寮(我只是聊一下这一带历史 我就这里人)1823 年是这一带历史的起点 因为曾文溪改道注入淡水 台江自东北向西开始可以变鱼塭 约50~100年后可种田再到住人这就是大至的历史 我先人就是这期间来开垦的佃农 我说的最晚退流是指 曾文溪反复改道堆积 台江最后分割成几个小溪流然后又陆化 缝合 长溪街安中路就是存在较久的溪流河道扯远了 台北市基本上关渡到百龄都有不低的潮差 台北市有系统纪录30个水位计和约70处抽水站外池水位(大概资料有5~10年 查一下不就知道潮差的影响历史值了)甚至这次8月大潮 百龄三角渡没下雨高滩地也能淹一个车轮 基隆河感潮带大概可影响到大直桥 淡水河系可到溪洲河滨 也一样啦 面对曾文感潮带上升你认为是上游水库建造后下游河床向下侵蚀 所以你不认为会是堆积主因 但我很疑问的是台江、盐水溪流域还有你讲得海尾大排是在现有曾文溪流域吗? 所以怎么不认为盐水溪的潮汐不会有很大影响 有空说服一下 不过我也是一个爸爸 也要带小孩 只能有空才能回复或进一步查资料可以体会你这么晚才回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