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中西] 展览 小转角 我们住的房子

楼主: Furella (Furella)   2022-07-07 18:50:21
图文网志版:
https://bitesize.tw/2022-tainan-artdecorner/
这一次的台南行,重头戏就是小转角的开幕。
和光接物积蕴了十年的成果,都在“我们住的房子”特展里。
跟着台南建筑三年展的展期,小转角展出了会外展。
在台南美术馆 2 馆正在展出的“台南建筑三年展”中,
和光接物展出“小转角”的重生过程,
而在小转角,则是展出了和光接物在这几年之间盖的小住宅。
今年初妹妹接下了和光室内设计部门的重责大任,
同时也接下小转角未来营运的主理人角色,承担的物事又更多了。
很难得可以找得到这么有归属感的事务所,非常替她高兴,
在小转角开幕的美好时刻,也要来祝贺建筑师介二跟心怡!
小转角约有九十年左右的历史,当初是有五栋连栋在开山路巷子内的碾米厂,
同时生产著糯米粉等,因缘际会之下,由和光接物着手改建。
碾米厂不做了之后,由涂姓家族中的女儿在这个转角开面店,
而面店正是社区乡里间联络感情的小转角,
这条巷子也是附近幼稚园、国小放学回家会经过的捷径。
乘载着乡里的记忆,小转角从一开始设计想传达的,
就不单单只是饮食店更不是咖啡店,而是文化推广基地的概念。
由这里继承米食文化的传统,也想借由这里推广建筑设计、美感教育,
又能够有课程与展览的空间。
目前营运的有食堂与小卖店,其余部分都正在展览中,展期到九月份。
展出内容是这几年和光接物在台湾各地盖的小住宅,
其中有许多基地都在新竹,也跟建筑师心怡的娘家有地缘关系。
每栋建筑物都是业主与和光接物设计团队的心血,也是帮助业主梦想达成的一个途径。
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最重要的还是人与空间的互动,
单看建筑本身,他是一个载体,但他能够帮助在其中生活的人们有着理想生活的基础。
大至光线、风与空气还有水,小至生活的动线、每个收纳使用的小细节,
都是建筑能够带给人的美好。
而在和光接物的每个案子中,都能够细细的品味到其中的“人味”,
每个案子都有模型配上手册解说,有些基地还有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让建筑企图融入周边环境,也是和光接物案子的特色之一,
追求的并非前卫炫目的建筑体,而是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的样貌,
和谐是和光接物最中心的思想。
除了展览本身,小转角也很值得一看,修复老建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菅蓁墙的保存、木构造的保留与抽换、
怎么从一个老旧连栋的工厂,让它打开变成通透流动的空间,
展览最内间有影片可以观看,也能够在美术馆的三年展中窥得。
光影在小转角的流动最为迷人,重新制作的木头窗櫺还没有做好装上去,
大片阳光透过透明塑胶防雨布穿入室内,后院树影扶疏。
特别的是原先工厂的屋顶就是铁皮,重新整修时也不忘这原本的铁皮元素,
但利用两侧屋顶的错层做了一个中空垂直的气窗,让空气更能流通。
中间第三栋房子也有修复阁楼的部分,并做了一个如过去一般陡峭的楼梯,
想起我们老家以前的碾米间,阁楼上就是放一些备品与存放的米,
也是有这么陡峭的竹梯。
梯子本身不载重只单纯让人能够走,米与物品等存放,
都是利用小的滑轮升上阁楼的。
开展期间因为没有地方内用,特地把这个不太方便上去的地方能够用餐,
未来等撤展后,希望就能恢复食堂的座位区。
十一月和朋友又约好了再次去台南玩,届时小转角应该又有不一样的风貌了吧!
妹妹从小就是点子王,我看已经有太多太多企划等着他实现了,期待小转角的各项活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