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a.com.tw/news/ahel/201806200076-1.aspx
唐奖得主斯波义信 曾剖析台南角头联境
发稿时间:2018/06/20 11:23最新更新:2018/06/20 13:22
(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20日电)唐奖第3届“汉学奖”得主之一、日本学者斯波义信,
以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享誉世界,他曾对台南的角头、联境的祭祀圈文化,有深入的剖析。
唐奖基金会今天揭晓第3届汉学奖得主,由斯波义信和美国学者宇文所安共同获得殊荣,
官方得奖理由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史见解彪炳,每能治中国、日本与西方之长于一炉。
”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陈国栋表示,斯波义信30多岁的博士论文,一出来就“
轰动武林”,后来更出版成书“宋代商业史研究”,至今仍是研究者必读之作。
陈国栋表示,过去学者了解中国的城市发展,大都从政治、军事的角度切入,斯波义信却
从经济、社会活动去剖析,对汉学界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斯波义信曾来过台湾多次,因为在当时学者要实地了解中国文化、社会,只能到台湾,在
他的书籍中,也都有专章介绍台湾的情形。陈国栋举例,斯波义信曾以台湾台南的“境”
做例子。一般人可能对“境”比较陌生,但一定听过“合境平安”,境就是指一个共同的
祭祀圈,也可称呼为“角头”,居民们有共同信仰,一同祭拜和维护邻里间的几座庙宇。
斯波义信的研究指出,“境”并非政府安排的邻里组织,也不是自然村落,而是因信仰形
成的社会关系。清朝统治台湾时期,天高皇帝远,民众必须自行组织、管理,维持社会安
定,透过庙宇组织最为方便。
台南曾有20多个“境”的民间组织非常发达,随着都市化已逐渐式微,但还是有几个境仍
运作,例如“六合境”,祭祀圈内有多座庙宇,包括祭祀郑成功军师陈永华的“永华宫”
。
斯波义信另一个学术成就是对于“华侨”的研究,他将华侨分成几个阶段论述,从16世纪
开始先是“华商型”,顺着季风贸易,大多是商人和船员;接着是“华工型”包括许多到
美洲新大陆挖矿开路的工人;“华侨型”则是在中国本土之外,仍在各地维持华人生活圈
;最后是“华裔型”。
斯波义信区分“华侨”和“华裔”的不同,前者带有认同上的归属问题。20世纪中期以后
,各国自我认同变得强烈,屡有“排华”事件,华裔指的是血缘是华人,但也对所居地有
所认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两个名词不能混淆,否则会出问题。
陈国栋说,华人自己看待“华侨”等名词,比较自我中心,较无深入了解。斯波义信作为
一个“旁观者”,特别提醒了这点,他的这本著作“华侨”在日本属于“文库”,薄薄的
一本,以台湾学界标准,甚至不能算升等点数,却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陈国栋表示,斯波义信著作不多,但每本书都下足功夫,融会贯通之后建构出自己的知识
体系,再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书写出来,让一般民众也能了解,治学精神值得现代人效法。
(编辑:陈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