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东区] 小西门与小东门遗址

楼主: OLDdog (老狗)   2015-09-03 00:11:28
网志http://olddog0321.pixnet.net/blog/post/435870605
【简介】
清水门是清朝乾隆时期,一位台湾知府蒋元枢所建造的
后来改建城池为土城时,在旁边筑一个小西门,称为靖波门。
民国年间,因要开拓道路,小西门即将拆除
此时成功大学愿意接收,于是将小西门搬迁到成功大学光复校区
但在搬迁过程中,将门楼和门洞的配置弄反,到现今仍维持现状
城内还有两座大砲,一座是道光年间
另一座是同治年间建立的,这边是来成大的必备旅游景点之一。
靖波门是清朝府城的14座城中之一的小西门,也是正城八门最晚整修的
小西门的构造为单簷歇山式砖造,歇山顶是指有九条屋脊
只有一条是正脊、四条是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被称为九脊顶。
而小西门取名为靖波门,靖波代表着祈求海浪停止的意思
在当时府城有许多水道且靠海,需要在风平浪静才能让货船进出,因此取了靖波来祈求。
(引用自http://guide.easytravel.com.tw/scenic/616)
【漫游】
五年多前,我骑着自行车漫游市区,探勘台湾府城的城墙遗址
途经成大光复校区的小西门和小东门遗址
当时的小东门遗址似乎还没完全整理好,部分城墙仍用帆布盖著
http://blog.xuite.net/oldog0321/wretch/152632771
事隔多年,再次经过此地,已经看得出有些许变化了
‘雍正十三年乙卯,福建总督郝玉麟在城罔植刺竹一万七干九百八十三丛作为藩篱
此时的府城仍为木栅。
乾隆四十年乙未(西元一七七五年)知府蒋元枢在旧木栅内另建木城,并添建小西门。
到了乾隆五十三年戊申(西元一七八八年)
知府杨廷理就原有东南北三面的城址,改建为土城。
西面部分因面临台江内海,故退缩一百五十余丈
由于城垣曲直形如半月,叉面向台江,所以称府城如 “半月沈江”之势。
此时的小东门段已是士垣的结构物。
同治元年壬戌(西元一八六二年)与同治十三年甲戌(西元一八七四年)
台郡发生了大地震与暴风雨
土造城垣因禁不住风雨和地震的摧残,损毁严重,幸经观绅合力抢修,得以完固。
乙未割台以后,因都市发展的需要,城垣被迫拆毁。
民国四年乙卯(西元一九一五年),小东门及其旁侧的城垣也难逃拆除的厄运。
仅存在胜利路上,北起小东路长约二百公尺,南止于大学路
长约六十五公尺的城垣残段隐藏在茂密的树林下。
民国五十五年丙午(西元一九八八年)
成功大学收购光复营区校地时,为建造校园围墙,拆除了南段城垣。’
(节录自http://w3.tkgsh.tn.edu.tw/97c122/excavation_12.htm)
小东门遗址的修复工程已经竣工,和五年前的样子截然不同
可以看到小东门城垣东西侧新设了一座架高钢构参观走道
长约12米从校园内横跨城墙到胜利路的人行道上
此一座新设设施采用现代式材料、工法建筑
最主要是行人可以行走其上,尽览古城墙全貌。
除了走天桥,也可以直接穿越小西门进入校园里
在历史文物馆前方,放置了几块珍贵的古物
包括‘旗杆夹石’、‘牛埔定界示禁碑’、‘小南门门额’、‘镇北门门额’等
已经消失的小南门和镇北门两座城门,只能从这两块门额来遥想它门曾经存在的时刻
有机会来到成大光复校区的话,不妨来此走走
欣赏校园之美,缅怀台湾府城古城垣的历史风华吧!
【延伸阅读】
台南市旧城区‧“台湾府城”踏勘记
http://blog.xuite.net/oldog0321/wretch/152632771
台南市中西区‧大南门城
http://olddog0321.pixnet.net/blog/post/427701884
台南市东区‧东安坊文化园区
http://blog.xuite.net/oldog0321/wretch/152632764
作者: jummi (就米)   2015-09-03 04:01:00
欢迎光临成大中文系~
作者: keraku (厚子)   2015-09-03 21:17:00
作者: cargolux (===)   2015-09-03 23:56:00
推,好文请多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