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安平] 热兰遮城古城墙遗址

楼主: OLDdog (老狗)   2015-04-09 23:01:04
网志http://olddog0321.pixnet.net/blog/post/418076200
【简介】
热兰遮城就是今天的安平古堡
西元1624年荷兰人离开澎湖转进台湾,就在此筑起荷兰式城堡
这儿原是一鲲鯓岛,地势高,位处台湾西岸,近澎湖与大陆
是与大陆进行转口贸易的优良地点,同时也控制进出台江内海咽喉,地势险要。
热兰遮城一直都是荷兰据台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最早称为“奥伦治城”
后来才改名为“热兰遮城”,并且在几年之间,不断整修重建,扩大规模
直到西元1634年,才正式完成。
热兰遮城分内外城,上下共3层,内方外长,城的规模,周长925公尺,高10公尺。
这座城堡都以糯米汁和糖水、砂土、蚵仔灰,加上红砖,砌成坚固的城垣。
内城是方形,地下1层为仓库,地上2层则有长官公署、瞭望台、教堂、士兵营区等设施。
至于长方形的外城,建有宿舍、会议厅、医院、仓库、办公室等公共建筑
还有商店,互做生意
而四周的棱堡和城内半圆形的堡垒,上置砲位,是城内主要的攻防力量。
(摘录自http://ppt.cc/YiOt)
【漫游】
近几年来要在假日造访安平的话,我都是利用一大清早的时间
避开观光人潮与车阵,好好享受这难得的宁静时光
这一天我来到了安平古堡,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景点
但我不是要进入古堡内观光,而是要在外围追寻古城墙遗迹
‘郑成功赶走荷兰人之后,迁入居住
清朝时期,这儿逐渐失去政治光环,成了弹药仓库。
长年的台风暴雨和地震,又未整修,使热兰遮城圮坏得更加厉害
清同治、光绪年间,钦差大臣沈葆桢建亿载金城砲台,还曾拆除热兰遮城的红砖使用
百姓也有样学样,拿了残砖剩瓦来修房子,甚至以城墙为宅墙,作出隔间。
日据时期更是铲平内城,改建日式房屋,做为海关宿舍。
日昭和5年(西元1930年)台湾总督府举办“台湾文化三百年纪念”
改建为新式洋馆展览厅,原来的荷兰城堡已经完全不复可寻。
民国64年台南市观光年,加盖瞭望台,成为今日的安平古堡样貌。
结果许多游客竟以为那才是热兰遮城。
原热兰遮城究竟还有残余多少城墙遗迹?
过去大家只知道有国定古蹟“台湾城残迹”,事实上还有许多遗迹不为一般人得知。’
(摘录自http://ppt.cc/YiOt)
就如引文所言,一般人都知道安平古堡内有一道台湾城残迹
但很少人知道,在古堡周围还散布一些古城墙遗迹
同样是荷治时期的建筑遗址,但长期为人所忽略
从小就常在安平出没的我(外婆家在安平),也未曾发现过这些古城墙的存在
还傻傻地把安平古堡当做是三、四百年前荷兰人盖的城堡
殊不知这已是经过几次政权更迭,进行多次改建的产物
‘民国93年台南市政府对照古地图
将多年来探查到、隐藏在邻近民宅内的遗迹共6段
以及安平古堡内半圆形残迹2处,和“王城试掘”的地下遗构2处
共计10处,全部以“热兰遮城城垣暨城内建筑遗构”先登录为市定古蹟
并进而在国96年获得指定为国定古蹟
同时透过“安平港历史风貌园区”计画,逐步征收开发。
目前,全部原热兰遮城残迹都在绿地的烘托下,看出原来的红砖旧城貌
包括国胜路巷内38.7公尺长的红砖墙,这是原来外城的北墙
左转国胜路,是外城西墙,共有2段
但是受限于民宅,一段朝向安平古堡,一段则朝向东兴洋行
还有一道拱门,要分别自不同的方向探寻,才能看到全貌
最西南的一段则隐在西龙殿后,长约11.5公尺,颇为巨大。
目前走访这些遗址片段,绕着热兰遮城走
处处惊喜,已经成为安平寻幽访胜最有趣的行程。’
(摘录自http://ppt.cc/YiOt)
长大之后,涉猎更多历史书籍和相关报导
了解安平古堡的身世背景,慢慢修正过往的错误观念
原来那些不引人注目的断垣残壁,才是热兰遮城的本体啊!
小时候的安平还是个相当安静纯朴的小镇
时至今日,安平已经变成一个商业气息浓厚的观光热区
然而,热兰遮城的古城墙遗址一如以往
静静地,悄悄地,度过数百个寒暑
它是时代的见证,述说一段东西文化冲突激荡的故事
【延伸阅读】
台湾府城踏勘记
http://blog.xuite.net/oldog0321/wretch/152632771
台南市安平区‧安平港国家历史风景区
http://blog.xuite.net/oldog0321/wretch/152632757
台南市安平区‧胭脂巷与茉莉巷
http://blog.xuite.net/oldog0321/wretch/152632977
作者: vivi710 (vivi710)   2015-04-09 23:07:00
拱门后面的那段墙面真的很隐密的,没有好好保存整理,上面除了斑驳,有涂鸦,配上旁边的杂草堆…忘了帮推,你会去看古城墙区算内行,哈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