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龙介:文化局应提保存规划
(记者姚正玉)
2015-02-07
http://www.cdns.com.tw/news.php?n_id=1&nc_id=8819
市议员谢龙介表示,保存文化遗址是国际潮流,台南市在城市改造过程中
,虽有出发良善的规划,但仍有全部拆掉后再建设的旧思维存在。对于飞
雁新村的珍贵老树和文化资产,应由文化局提出保存的规划,再由开发者
来配合,这才是更符合民意的都更。
飞雁新村没有人为破坏,老树成群,树种多达二十多种,虽无列管珍贵老
树但林相丰富,加上地层下发现疑似三千年前的六甲顶史前遗址,赖清德
应将生态及文化保存放在都市开放之上,若没有完整的规划与配套机制,
只是加速飞雁新村文化价值的崩解。
都更是城市转型的工具,但这项工具却往往没办法达成居民深切的期待,
这凸显两个盲点:一是公部门都市开发的反应太慢,跟不上民间开发的脚
步,另一点是都更欠缺前瞻性,没有办法反映城市愿景的期待。飞雁新村
除面临树木移植与历史遗址等问题外,还有历史建物,都更后十一栋高楼
大厦林立,有如“一刀插古蹟心脏”,破坏文化景观也辜负了居民的期待
,未来古蹟周边要不要限高,文化局应主动讨论通则。
要保存文化,就要让公民参与城市改变,台湾实际上仍有许多成功的护树
案例,值得推广给更多关怀都更的人熟悉。以“中埔山步道保存”为例,
早期开发商圈地养地,造就大片深林绿地被保存下来,居民长久以来也视
这片绿地的存在为理所当然,但后期土地价值上扬,开发商欲移除绿地进
行开发,当地居民奔走,透过社区营造程序、环保团体的帮忙与发声,对
都市计划的检讨与变更,终于说服地主将该地变成公园,值得学习。唯有
透过多方理性的洽谈,才可能得到政府、开发商、居民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