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外一章-台南人剧团 从好玩到玩真的
2015年01月30日 04:10 朱宗庆
自草创、蜕变乃至寻求发展,随着大环境的更迭递变,表演团体带着各自的成长故事,一起走向百花齐放、却也竞争剧烈的未来。环顾当今台湾剧场界,“台南人剧团”是近期十分受瞩目的团体之一,集结多位青壮派的剧场工作者,无论是剧目创作、观众开发,或是戏剧教育推广,皆展现不容小觑的企图心和潜力,相当多的评论认为其未来大有可为。
回顾剧团沿革,台南人剧团创团至今其实已有近30年的光景,可说是府城最悠久、也是南台湾最具专业规模的现代剧团。1987年,爱演戏的纪寒竹神父在台南圣心堂成立“华灯艺术中心”,聚集一群对戏剧有兴趣的年轻人,共组一个同好会性质的“华灯剧团”。成员们白天各自有工作,晚上进行排练,在华灯艺术中心,剧团获得了自由发展与稳定成长的空间。
时值1980至1990年代,政府对表演团队的扶植与补助机制开始建立,加上社区总体营造推波助澜,各类艺文活动深入地方社区,民众参与日益踊跃。随着团务发展,华灯艺术中心的场地已不敷剧团排练展演和推广活动之用,在纪神父的鼓励下,华灯剧团走向自主自立之路,于1997年正式更名为“台南人剧团”。选择以“台南人”做为新团名,代表剧团对地方属性的认同,着眼台南做为关怀对象之意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此时也是台湾小剧场风起云涌的时代,开创出一波新剧场运动。有的以实验、前卫性小规模展演,持续针对剧场美学进行探索与创新,也有不少具备一定规模的剧团,于此时寻求另一种的可能性,戮力开拓大型专业剧场的完备形式。受到风潮的刺激与影响,台南人剧团也决心要由业余社团朝专业剧团的目标迈进,除持续耕耘地方,积极推动戏剧教育、培养南台湾戏剧人才之余,剧团也不断引入新血从事转型。
近年来,在资深的许瑞芳、李维睦之外,吕柏伸、蔡柏璋等兼具编、导、演实力的剧场工作者陆续加入团队核心,主导了台南人剧团接下来的蜕变。在联合艺术总监的带动下,做为“台北外地区”的代表性剧团,台南人剧团致力要让“台南的台南人”成为“台湾的台南人”。考量观众、票房、资源等条件,在“根留台南”初心不变的情况下,台南人的“北移”,似乎是个不得不的抉择。
台南人剧团在艺文界,已慢慢建立一定的口碑和声誉,近年推出的作品类型多变、质量兼具,吸引了一批忠诚观众,冲著台南人名号进剧场的基本盘人数正不断增加。但对表演团体来说,期待有所成长,就要做好面对关卡的准备;风光的背后,困难和挑战势必也会加倍。
首先,为了专业上更进一步的追求,节目创作、观众来源、排练和演出场地、技术设备、资金、人力资源、定位论述等各方面的需求相应而生,剧团的规模与体质也得有所调整。其次,台南是个人文荟萃、拥有深厚文化底蕴之地,然而,在场地、经费、人力等资源投入,与城市文化意象的营造之间,地方的主管机关与认同在地的表演团体双方,尚有携手开创相互加值的空间。台南人剧团期望能为南台湾表演艺术的发展贡献一分心力,但面对文化资源的差异,如何在开疆辟土的同时,与台南在地的观众、剧场人乃至公部门建立相互连结的管道,使“台南人”的意涵更加丰富却
不失本性,是未来必须思考与争取的工作。
从好玩变成玩真的,从业余同好社团走向在地艺文团队,再成为立足台南、台湾,放眼国际的大型剧场,台南人剧团的发展备受期待。真正的考验,才正要开始,有待政府和民间及时挹注各种实质的鼓励,使之成为经典个案。
(作者为朱宗庆打击乐团创办人暨艺术总监)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130000555-2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