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龙介:两岸服贸 我利多
http://www.cdns.com.tw/20140323/news/nsxw/010000002014032022081731.htm
前言:服贸,是“海协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简称,很多人对于服贸的内容
可能不了解,遑论服贸到底是“台湾经济大补丸”或台湾版的“木马屠城”
。本报提供平台,访谈多方人士,包括蓝绿阵营的公职人员、市府相关主管
,及业者,尝试解析。期间,有推辞再三,有言辞闪烁,有难言之隐者,访
谈过程并不顺遂,然终究辑录成专题,至于各人谈话内容的真真假假、是是
非非,请读者自行判读。读完本专题,或许还有诸多困惑,建议直接阅读服
贸的相关问答,尤其服贸的原始文本,得免人云亦云,甚至强不知以为知。
对于服贸,很多人并不了解,台南市议员谢龙介举几项和一般市民比较有关
的行业来说明。疑虑服贸有所谓的“黑箱作业”,谢龙介解释说,依据国际
经贸谈判惯例,协商时不可能大规模举办公听会,以免谈判底线外露,但个
别产业,以美容美发业为例,经济部在决定开放前已与台湾省女子美容商业
同业公会联合会、台湾国际美容交流协会、及台中市女子美容商业同业公会
联系沟通。
谣传服贸通过后将引进大陆劳工,谢龙介澄清,服贸并未开放大陆劳工来台
。餐馆、营造、清洁、美容美发等服务业,只开放投资,并不开放劳工。陆
资来台投资,必须雇用本地劳工为技师,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对台湾就业
市场是正面的。大陆实际上已对我开放美容美发业及洗衣业,例如台商象王
洗衣,在大陆已有八百家店。在大陆投资设立旅行社的条件比照国民待遇,
降低市场进入的门槛,有助台湾业者到大陆设点。
电影片后制及冲印也是利多,谢龙介指出,服贸争取到在台湾进行后制及冲
印,大陆每年生产八百部电影,开放后有助于台湾电影后制产业环境及人才
养成。服贸仅开放陆资投资印刷业,且只能投资台湾现有事业,陆资总股权
比例不超过百分之五十。民国九十八年开放陆资投资书籍、杂志、报纸的批
发及零售业以来,并无核准陆资投资书籍、杂志、报纸的批发及零售业的案
例。
九十八年仅开放陆资来台投资中药批发业,并未开放中药零售业,此次服贸
协议也没有开放中药零售业。已开放陆资来台经营从事广告代理,迄今无投
资案例,本次进一步开放一般广告业。由于台湾广告实力成熟,陆资来台不
致于对我方产业造成太大威胁。
至于大陆对我开放的部分行业,例如电子商务、运输服务、社会服务及银行
业,仅承诺限于福建及少数几个区域。谢龙介说,因这些行业较敏感,故采
试点逐步开放,但对台湾是重大突破,未来可视需要,进一步开放。台商在
试点开放的区域,享有比其他外资更好的待遇,有助于台商抢得商机。
两岸服贸展现台贸自由化决心
何谓“海协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国民党台南市党部主委谢龙介指出,简单
说就是推动两岸经贸正常化,民国九十九年六月两岸两会签署历史性“海峡
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就是大家熟悉的ECFA,但ECFA货品和服
务贸易早收清单中,陆方只对我方开放十一项服务业项目,效益有限。为进
一步制度化规范和保障两岸服务提供者的权益,扩大业者交流合作和市场规
模,并减少限制性措施,两岸两会才会在去年六月二十一日签署“服贸协议
”。
谢龙介进一步表示,服贸协议陆方承诺开放八十项,均超越其WTO条件,
我方则承诺开放六十四项,其中只有三十七项为目前尚未开放陆资投资的项
目。协议签署生效后,台湾业者可以利用协议中各项优惠,以更好的条件进
入大陆市场,但大陆业者则仍须依据现行“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
”等相关规定,经过联合审查才可来台投资。
谢龙介强调,两岸服贸是展现台湾贸易自由化决心的重要指标,签署“服贸
协议”是台湾走向全面自由化重要的一环,壮大台湾的餐饮业、零售业、电
影业、洗衣业、美容美发业、电子商务业、线上游戏业、银行业、寿险业、
期货业,走出台湾布局华人市场,服务业是台湾竞争的强项,此刻台湾必须
经历体质调整及竞争力提升,社会各界应有更多信心。
陆资来台投资 大规模非优势
不少民众担心服贸协定开放陆资来台,会冲击台湾的就业市场或让大陆人士
变相移民,台南市议员谢龙介表示,服务贸易协议不适用在双方有关就业、
移民或永久性居留权的措施,且依据现行台湾对于陆资来台投资人员进出的
规定,不涉及大陆劳工来台也没扩大开放人员进出。
谢龙介表示,台湾截至去年五月底止,核准陆资来台投资三百九十八件,核
准主管或技术人员来台仅约二百一十六人,雇用台湾员工人数达六千七百七
十一人以上,并无发生大陆人士大量来台冲击我就业市场情事。显示陆资企
业如同在台的其他外资企业,除指派少数高阶管理阶层人员来台外,大多数
是本地员工。
外界质疑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对大企业有利,中小企业无利可图。谢龙介表
示,服务业除了价格及品质外,“谁”来提供也很重要,因而并非规模大就
有竞争优势,能否符合消费者的品味及需要,企业能否发展不在大或小,而
在有无竞争力。
谢龙介指出,不少制造业的台商在台湾都不是大品牌,而是到了大陆这个广
大的市场发展后,才成长成为大企业的。即使大型企业有其在资金、人才上
的优势,但由于服务业更讲究质感、创新与贴心,小型企业一样有贴近消费
者、量身定做的优势。
谢龙介强调,台湾的大企业前进大陆市场,不见得就比中小企业来得有竞争
力,同样的,大陆的大企业来台投资,也不见得就一定赢得过台湾在地的中
小企业,请大家要对台湾的中小企业有信心,况且服贸协议降低大陆市场对
台湾厂商进入的门槛,对台湾的中小企业有利。
(记者姚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