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相当有空, 来出卖一下阿公阿嬷吧XD
都快过95岁了......可喜可贺
背景:阿公民国7年, 阿嬷民国9年 (当时习惯晚报户口) 生4个 2女(民国40、42)
大伯民国45左右 爸爸民国50年 (40岁才生)
职业状况:
日治时期的农业时代
阿公务农、放牛、耕田种水稻、种甘蔗、也有去外地帮忙收割过 (最远到屏东)
阿嬷什么农务都做过、也卖过绿豆汤之类的点心(唸作:yami, 日语是好吃?)
后来国民党来了, 鼓励轻工业发展
阿嬷也去当过工厂的女工, 多数是纺织业、成衣业
手工业部分, 印象中有批过电视的cable线 (线头里面有纸, 要帮忙撕掉)
但主要还是以农活为主, 可以兼带小孩
我有印象的是在附近的铁皮屋, 帮皇帝豆剥开豆荚
我1个小时约可以剥一个小脸盆 (比常见的小一点), 可以赚5元 (可以买一包小乖乖)
大人比较厉害, 1小时可以拨一个竹编大盘(约5个脸盆), 可以赚20元
1.食: 吃的当然很多种讲不完, 我只写下我印象比较深刻的
主食为蒸或煮的番薯签(晒干的很难吃), 配菜为番薯叶, 偶尔有鱼
阿公很开心(其实是不排斥)的吃, 偶尔浇酱油吃,
但阿嬷吃得很不爽, 有时候生气起来, 就都不吃放著饿 (我......哭哭)
有时候一大锅番薯粥, 会煮一小小把米 (几乎是米汤+番薯签)
白饭拌盐, 白饭拌酱油、猪油拌饭
这些东西, 对于阿公阿嬷来说是从来没听过的事情, 也因此耿耿于怀
他们耿耿于怀的是, 种田的人吃不到白米饭
[想要每天都可以吃到一碗白米饭], 这是他们年轻时的一生渴望
现代生活富裕, 每天都可以吃到, 但却还是念念不忘当初, 真的...是穷到怕了
一年辛苦所收获的稻谷, 一半以上要缴地租给地主、缴税给统治者 (看书有七成?)
剩下的份, 还不能自己留着吃, 要卖成钱来支付其他农作费用、家用杂支
当然, 偶尔也会有加菜的时刻
没事会去沟边摸砚仔, 或者在泥坑抓土虱, 也煮过青蛙、田螺, 田鼠XDD
(田鼠跟钱鼠不一样, 钱鼠是不能吃的, 鼻子很尖, 会钻水沟、很脏)
后来日本会社时, 种甘蔗可以分几袋糖、种稻分几袋米,
也可以卖钱 (物价波动也可以小赚一笔, 阿嬷曾经为此跟阿公吵架)
阿嬷认为, 当时糖的价格好, 赶快卖掉可以存一点钱
但是阿公却认为, 好不容易有糖在家, 就是要拿来吃, 死也不卖
还私自拿大部分的糖, 去换了几袋米回来屯在家里 (阿公想吃米, 我大笑)
后来糖涨更高了........阿公被骂到臭头XD
有种糖以后, 最奢侈的点心, 开始有白糖煮新鲜的番薯块, 绿豆汤等,
不然通常是单纯的当季水果, 但是当时水果跟现在的水果不太一样
当时水果, 尚未经过品种改良, 通常种子很大很多, 果肉很少
一开始没钱买小鸡, 后来开始会顺便养几只鸡, 下蛋了也可以给小孩吃
过年时才杀整只鸡, 然后阿嬷是媳妇吃不到XDD (另一造当事人是说一只太少)
有养猪, 但是舍不得杀, 后来也是牵去卖钱
自己养的猪都瘦瘦的, 因为人吃得不好, 猪吃的也好不到哪里去......XD
所以卖的价钱就普普通通, 没有大赚的感觉.......orz
2.衣: 不详, 问过我爸小时候有没有穿过中美合作, 答案是没有
看他们穿衣服都蛮节省的
阿公是千篇一律短白汗衫、素蓝西裤 (穿到褪色,还有烟烧孔XD), 随温度加外套
阿嬷比较多一点, 有两个衣柜 (台语:烫俗)
其实没什么机会穿, 有些都是20.30年前的衣服舍不得丢
这件是大女儿结婚......这件谁什么时候穿的, 算是她的时光宝盒吧
3.住: 1.一开始住土角厝, 稻草杆涂上泥土..........XD
2.后来经济改善时, 有改建砖房
有一间专门用来关牛的"牛条", 屋中间有横梁, 让鸡飞上去睡觉用的
据说木材很讲究(ex:横梁), 听阿公是从山里砍来的桧木(台语:松蛾)
到现在也只稍微蛀一点吧, 看不出来就是了, 也没有木头的香味XD
猪只用围栏, 因为很重牵不动, 被牵也会乱叫 (但猪仔会被抱走, 所以要小心)
煮饭是用砖砌的"灶", 捡柴来烧, 堆满半间仓库(约3坪), 可以烧半个月
3.后来盖的连栋洋房, 亲戚都住一起, 还有旧三合院的方位存在感
请认识的土水师傅来盖房屋(当时没什么设计图, 师傅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XD)
自己去买建材, 砖头、水泥、木框、玻璃、磁砖等等
(一说是师傅没资金足够买这么多材料, 另一说是让师傅没有偷工减料的机会)
每天还要送饭给土水师傅吃, 请他们吃点心 (礼数够, 才不会乱盖)
当时的习惯是这样
4.行:
1.一律用走的, 田不一定在家附近, 新市缺农工, 也会来叫人去帮忙 (5公里)
2.一开始并没有牛 (当时可以耕田的牛, 也蛮贵的, 几乎是身家了)
有牛车, 家旁巷子有一条单行道宽度的路, 管它叫"牛车路"
3.后来有买脚踏车后加挂箱板的三轮车 (蛮大一台的, 很难踩, 还有手刹车的拉把)
4.也有一般的脚踏车 (但那是等到脚踏车平价化的事了, 蛮后面的事)
特色是, 有加装后铁货架, 会缠上网 or 绳 ; 面积很大 应该有40*40CM
阿公至今一直都还在骑脚踏车 (髋关节退化不好走路, 但是骑车没问题XD)
没有买过附引擎的箱板三轮车, 毕竟蛮贵的, 而且也没有继续农忙的货运需要
阿嬷不会骑车, 都是走路
当时一天最远, 是永康走到台南市区摆摊, 然后3点多走回家 (至少15公里)
有二王公墓但是不敢走, 只敢走现在的开元路
值得欣慰的是, 到现在两老都还可以自力行走, 简单生活起居可以自理
让年轻人可以无后顾之忧的安心出门工作, 实在让我们是没话说了
早期的辛劳与锻炼, 加上健康的生活 & 饮食习惯,
真的可以让人的身体, 持续硬朗到老年
5.育: 据说阿公是边放牛边读书
铅笔文具、纸, 都靠老师赞助一些快用完的文具
自称功课很好XD (加减乘除、九九乘法口诀都还记得一点)
小六没毕业, 说是毕业前几个月, 被有钱人的儿子搞到没办法上学, 索性不读了
真实性就.......XD
但当时没读书的人大有人在, 阿嬷就没唸书
但是阿嬷的头脑精明程度, 我想数学程度应该大胜阿公 (也就是爱计较)
阿公比较乐天知命, 因此明事理的程度较高......(不爱计较)
6.乐: 黑白电视刚出来时, 家里买不起, 爸爸只好去别人家看 (这也是后面的事了)
阿嬷还记得一些日本老歌 (台湾后来有改编成国语的那些)
有建醮(炉主、神明生日)时, 会跑到隔壁庄去吃办桌, 然后摸黑走回家
当时没有夜市的样子
经济状况:
日治时代时, 因为是佃农(没有自己的地), 要租别人的农地 (台语:绑地)
要缴给地主的负担也蛮大的, 几乎剩下来的就是勉强够吃饭
(台风来倒秧、开花前下雨, 发生歉收的话, 就要欠过年了)
所以经济一直都不是很好, 也因此常被人看轻
没钱就是人人欺......具体描述
有一次亲戚(邻居)钱被偷, 阿嬷还被当事人亲戚的小孩诬赖 (记仇到现在XD)
因为平常就是穷, 缺钱是应该的
自然是白口莫辩, 诬赖的人(亲戚小孩)也没有证据就是了
结果是附近的死小孩, 有人来通报说突然有钱买零嘴吃, 还结伙去市内玩耍
事情结束了........真相大白
买东西怕被骗, 阿嬷上市场会自己带秤砣 (台语:磅仔)
(一根有刻度的横木, 一个钟型秤砣)
东西买来现场秤重量 (真的是要斤斤计较)
有几次忘记带, 回家量的时候才发现偷斤减两 (可见很生气, 记到现在)
再也不跟谁某人买东西
三七五减租的政策
当时历史背景是有得租就要偷笑了, 没租到是要饿肚子的
所以没有发生什么三分之一补偿费的纠纷, 大多是自愿终止的
不愿放弃的人, 也是会被讲得很难听
70年代时, 国民政府的土地放领政策 (不确定是公地放领, 还是耕者有其田)
缺钱的状况就更严重了, 有存钱都拿去缴政府的放领费
连吃饭的配菜都要省, 生病也咬著牙不去看医生
有时候缴钱期限到了, 还要去跟亲戚借钱 (有照算利息, 但不一定借得到)
有些人往往缴到一半就放弃, 给其他家里有钱的人承购去了 (由富人出钱, 以佃农名义)
阿公也不想缴
但是阿嬷很清楚的知道不能放掉土地, 放掉家里就没财产了 (真的是有土斯有财)
最后是领到约六分地, 一分=300坪, 6分=1800坪 (乡下谁在算坪XDD)
总算是晋身有产阶级......可喜可贺
阿嬷没什么金饰, 当初吃饭都不够了,
后来经济状况改善之后, 有买了一条金条, 要给孙子辈的结婚时打戒指、金牌用的
(后来藏衣柜不翼而飞了........科科, 所以我的戒指没了XD)
80年代时, 永康一直在发展, 土地价格也越来越高
有一块是路边的建地, 搞得大伯心痒痒的, 就找建商(或仲介)来看地了
阿公开玩笑的说: 不卖地就准备见红了
挡了几次之后, 终于挡不住了 (爸爸一度借钱, 来退建商的违约订金......悲剧)
后来还是卖掉了, 应该是不少钱......千万之谱
(但隔没几个月价格就翻倍了, 后来翻几倍已经无法想像)
大伯接连买车买房, 风光了一阵子....但买来的都卖掉了....不到五年就败光了,科科
后来大伯的小儿子(次孙), 去北部不知做啥, 回来求救, 说借高利贷还不出来要剁手XD
阿公的棺材本大概都赔在这里了......
(其实乡村案例都差不多, 只要出个不会想的败家子, 整个家就差不多毁了)
不过并不是全然的赔......次孙已经生了曾孙女 (家族里最早生的XD)
阿公现在每天最期待的, 就是放学的幼稚园车, 开门去接曾孙女
只能说......亲情真的可以包容一切......吧?
医疗状况:
处理原则
受了伤, 田里就多半是涂个口水, 有干净的水就洗一下
生病会到中药铺, 批药方来煎, 几碗水煎成几碗 (有到严重程度的话, 才会买药来)
跌打损伤, 用跌打金油;烧烫伤、割伤, 用云南白药膏 (据说超好用)
民国50年代, 当时医生很少
有一次大伯(5岁)晚上发烧, 阿嬷从永康用小跑步的抱到新市 (约5公里)
家里穷也不敢叫车(人力车), 晚上走夜路还怕被抢劫
跑到医生家已经睡了, 敲了一阵子没人应门, 旁边里长被吵醒, 帮忙打电话叫医生起床
现在回想起来这件事
阿嬷表示: 为什么当初不让他去一去就好了 (对照长大以后的孝顺程度XD)
女儿的终身大事:
70年代时, 准备嫁女儿 (还没卖地前)
其实当时对于儿女的教育条件, 已经改善很多
四个子女其实想读书都可以去读
大女儿当时是比较艰苦, 也不愿意造成家里负担, 就没去读高中
二女儿国中毕业的时候, 生活已经有改善, 但是叫他去读书, 自己不想去读高中
也没去工作帮忙赚钱, 赋闲在家偶尔, 帮忙家务, 就这样到了适婚年龄, 嫁人去XD
奇怪的是, 在婆家却是勤奋努力的工作 (还没嫁之前......好像没这么勤奋?)
两个儿子都有高中毕业, 造化却是大不相同
(民国80年代的啃老族 = 我大伯, 一生没出去工作过XD......想起来真的蛮好笑的)
高中时代就常聚众, 躲在房间喝酒跳舞, 毕业之后也是闲闲在家, 叫不动爱做不做
这些上面的案例
害我一直在思考, 是否上一代才是最幸福的世代?
但是我也想到, 其实上一代受到的是不健康、病态的溺爱 (至少我家长辈是这样)
被溺爱的小孩, 是不会有自己站起来的一天
扯远了, 女儿还没嫁出去呢?
阿公对于女婿, 其实没什么想法XD
阿嬷当时帮女儿选女婿的主要条件: 不要种田的, 找个善良人家就好
(一方面讲求门当户对, 自己家是种田的 ; 另一方面, 富贵人家也是高攀不起的)
(家里就算是地主, 也还是要耕田, 也会叫媳妇下田, 苦过来的都知道)
找了几个媒人婆来讲亲, 有地主家的不要, 某某商的不要
最后选了泥水师傅跟土地代书 (可以当建商了, 但我相信这里面并没有事业版图的考量)
(主要是婆家不强势, 对象也是面相和善的人)
(最后也印证了老一辈看人是正确的, 对大女不离不弃的, 二女也算恩爱和乐)
金饰、冰箱、电视等家具, 嫁妆十分厚重 (爱面子为原则, 蛮重的经济负担)
数量是不清楚, 金额应该也是有数十万之谱 (说好听是几牛车, 但没有附房子XD)
当初的重男轻女观念, 女儿是赔钱货的观念,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就是这个道理
(嫁妆是拿不回来的, 女儿不会为娘家着想, 赚的钱其实也不会拿回娘家XD)
但是倾全家之力办的嫁妆, 其实目的, 就是不想让女儿的婆家看不起
(所以门户观念也很重的原因, 种田人家尽全力给的嫁妆, 富贵人家眼中看起来并不起眼)
一直感觉女儿对家里颇有微词 (关于分财产一事, 下一个主题)
我想女儿们应该没有想很多吧, 多一些感恩感怀的心, 其实这个家并没有亏待你们
阿公阿嬷其实感触蛮深的, 对女儿婚事这些方面, 着墨相当多次
分家(分财产):
分财产, 一直是家族失和的主因
阿公重视长子的心态还蛮重的, 连长孙也有一部分的财产 (台语:踏大孙)
(比例大约是0.3个儿子XD)
爸爸当然表示:尊重
阿公虽然没有重男轻女的习惯 (自称XD)
但分家产的时候, 当时习惯是女儿不能分财产的 (比较疼女儿的, 就是用嫁妆给)
即使民法有规定特留分之类的, 没在管这些 (抗议无效)
为了防止吵架, 阿嬷处心积虑
私底下分了几十万给女儿(自己的份额), 但事后看来, 女儿还是明显在嫌分到太少XD
大姑是不想提这事, 但二姑为此事怀恨了数十年XD (难怪现在二姑买地宣称一切靠自己)
殊不知她当代书时, 后来自家土地的买卖, 她已经赚了两三笔仲介费 (数额约数十万)
分家还有一道手续: 分香火(祖先灵位)
这个手续做完, 才算真正的分家 (但也某种程度代表......兄弟感情到尽头了)
不然在这之前, 每年清明是都会到大伯家拜拜的 (两家一起并桌拜)
我对于不同家族的感受差异:
由于母亲的缘故, 我在南北都有一个大家庭
但北部家族, 也许是家族习惯经商, 似乎看起来较为团结
南部家族, 即使已经不务农, 仍是兄弟爬山, 各自努力
也许各自有不同的背景及事件, 但仍能感受到一丝差异
对于日治时代的看法:
日本警察很凶, 有时会不讲理、乱打人(少数), 很守纪律 (大原则的纪律)
两人都很吃日本警察这一套, 虽然是被欺压的状态, 但至少治安很好
皇民教育下, 两人都会讲一些日语 (但是应该忘得差不多了, 只剩一些歌曲)
但只是表面上的毕恭毕敬, 其实私底下都是刁民XD
阿嬷曾经摆点心摊被日本警察刁难, 不缴罚钱, 凶阿嬷也不怕, 还跟他回嘴八格野鹿XD
被带到警局罚站, 站半天才放人 (事后其实是心有余悸)
[现在的治安很差, 要是以前日本早就拖去枪杀了] 诸如此类的感叹言语, 时有耳闻
(我是认为日治的情况......并没有比较美好啦XD, 毕竟时代背景不同)
二战事蹟:
1.日本有抽军伕去南洋, 阿公当时也有被抽到
但是阿公为了躲军伕, 把眼睛弄沙子去揉, 弄到差点失明 (严重的细菌感染)
日本人征兵官一看, 这个不行, 眼睛烂成这样, 就没有拉我阿公去
后来被拉去的, 几乎没有回来的人......
阿公也没提过这件事, 只说回来的人很少, 大概也凋零了吧
(因为不知道村里谁有去过南洋, 所以我没有跟去过南洋的老人聊过)
2.美军当时轰炸台湾是有固定时段的, 中午会休息XD
时间一到就要躲在防空洞 (但是躲防空洞并不保证安全....也有被炸到的....orz)
阿嬷相当的不要命(铁齿), 还跑去采黑豆还是什么作物
至今仍相当的得意XD
3.阿公某人的亲戚, 当时有唸书, 当了日治时期当时的警察还是助理的样子
听说也蛮凶的, 也有帮日本人做了些事情
但是也因此当时被人称做"抓耙子", (但该人的子孙们, 似乎不知晓这些事情)
小小心得:
感触一多, 文章就很容易离题
而且加入了许多老人比较不会去想的观点, 希望没有曲解他们的原意
本文所提的老一辈, 限于经历过战乱时代, 约民国30年前出生的老人
(民国60年后的, 就开始XYZ世代、草莓族了.........XD)
老一辈的人所经历的事, 光用口述的方式, 就足以让年轻的我惭愧不已
所形容的艰困生活, 现在富足生活的我们是难以体会的
我们现在听起来会想笑的事情, 在当时生活背景, 其实是带有些许悲哀的 (笑中带泪)
农业时代及被欺压时代的行为表现
他们所表现的乐天、豁然、达观、坦然、坚毅等精神
甚至不追求现代生活的富足享受 (超级正常的生活及饮食习惯)
却是我们当前生活的对照组
有兴趣的议题, 都可以提出
或者听不过瘾、不够详细, 想要更深入
当然要我有听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