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游] 偷走那守卫东势客家庄“大茅埔”的将军们

楼主: jones921245 (jones)   2019-06-18 21:01:32
哈囉!我是地方贼,欢迎大家,喜欢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图文网志版:http://t.cn/AiNjbIxI
可以顺便偷走贼的脸书按赞,支持我的文字:http://t.cn/RmPbrSh
上次偷了神冈,这次还是想从东势开始写写,觉得这是一个还有趣的客家村落
不过这篇不是针对东势街区,而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客家聚落“大茅埔”
有兴趣可以看看文章给点回应喔!
[地方 #大茅埔聚落(庆东社区)] 偷走那守卫东势客家庄的大将军们 #东势区 Dongshi Dist / 台中市 Taichung City
这次端午节就由贼爸开车,走台三线经过不少客家城镇,很多都满有趣的,也很直接地用不同象征或是传统民俗来表现客家味。以前台中都是走海线或市区比较多,很少到山边来。没想到这几个月跑了台中浅山地区不少地方,像之前写过的雾峰区。不过那是在台中比较南边,这次谈的是台中东北边山区的东势。
以前真的跟东势、新社、石岗这大山城地方很不熟,原来它们也都是客家庄,贼还以为客家村在苗栗就停止了。这篇要介绍的大茅埔聚落,原本没有在计划当中,是某晚在东势“映月山房”吃饭,看到台中市政府有出关于大茅埔聚落的书,看到那四散在周围的将寮,贼才决定来大茅埔,偷走这个聚落与将寮们的故事。
台八线东势到谷关这条“东关公路”其实不宽,只有两线道,但车流量满高的,而且车子速度也挺快的,尤其是假日的时候。大茅埔当地人跟我说,因为谷关就像台中人的后花园,就像宜兰是台北人的后花园一样,假日就是爱往那边跑,虽然我知道宜兰人不喜欢这个称号。不过东关公路驾驶人真的都很急,害我过马路要到大茅埔聚落对面这座“东关路福德祠”时有点胆战心惊。
东关路福德祠又称大茅埔土地公庙,庙旁边绿树成荫,形成一座景观化的小公园,不少老人家在树下坐着聊天。还记得贼前几篇提到桃园霄里时有提到那里客家聚落,自然信仰崇拜的“石母娘娘”,或称“石母娭”(客家话母亲的意思),在福德祠前面也供奉著一块巨石,这便是大茅埔聚落的石母娘娘。对客家人而言,自然崇拜是很重要的一块,像是巨大坚硬的石头被认为吸收日月精华而奉为神祇。
大茅埔的石母娭是在开水圳时所发现,所以立香祭拜。与桃园霄里相同,因为石母娘娘作为母亲,当庄内有小孩成长得不太好,便会带她到石母娘娘前准备牲礼祭拜,请娘娘收她为客子,这真的是客家庄很特别的信仰。就像后面那几棵大榕树,也围上红布条祭拜,这也是自然崇拜的一种方式,应该也是保护老树的一种好方法。在福德祠旁边还有老照片展,展出大茅埔庄内曾经的影像。
东关路福德祠其实为新伯公庙,贼其实不知道旧的在哪里,不过新的这座是在开庄之初,由罗廖锦云女士及不少信众乐捐所建。福德祠下方有一条水圳,沿着东关路西侧平行流过,这是大茅埔地区三条水圳的老圳,另外还有新圳和大茅埔圳,同样是灌溉东势河谷的重要水源。这次没有机会对大茅埔圳进行研究有点可惜,希望下次能够继续,据说这里还有庄内的婆婆妈妈在浣衣。
在东关路福德祠对面就是大茅埔聚落,现在行政规划为东势区“庆东社区”或庆东里。这应该算是大茅埔的老街“庆东街”,不过当地似乎没有用老街这名词来称呼它,毕竟经过九二一之后,这里几乎没有老屋了,多是新式楼房。聚落的空间格局满特别的,让贼想到也是以一条中正街贯穿芬园社口聚落的社口老街。虽然是直向贯穿,但老街却都弯弯曲曲的,也有许多横向对称的道路。
所以在庄内是一条弯曲,无法直接看到底的庆东街,左右在延伸著也是稍微弯曲的小巷子。好像是从庆城一巷开始,总共有五条。这种类似棋盘式规划的巷弄,其实是当初开垦先民为了住户分配所分,每条巷当时平均居住三户伙房,就连当时的田地也辟成东西向整齐划一,利用抽签方式均衡分配财产。不过贼觉得庆东街和与其垂直的巷弄会如此弯曲,应该跟当时防盗和抵御泰雅族人入侵有关。
为什么这里会被称为“大茅埔”呢?因这里在开垦前是一片长满茂盛野草的荒埔。原籍广东大埔的张宁寿,原本居住于客家人聚集的葫芦墩(也就是现在的丰原),某次前来东势角打猎,看到大甲溪冲刷而出的平台,土壤肥沃,便想引大甲溪上游的水灌溉。道光二年(1822年)他向彰化县理蕃分府申请开发庆东土荒埔,并与官府订立屯垦契约。得到许可后,张宁寿便在丰原、员林一带募集股东共同开发, 结果共募得二八股,包括邱、罗、陈、刘、许、邓 、徐等姓。
张宁寿等人开垦之初,除了焚烧茅草整理耕地外,也聘请水师傅易庚麟开凿大茅埔圳,原本的荒地才因此变成良田。原本这里有庆东、庆福两庄,后来庆福庄居民为躲避山区泰雅族人侵袭,便迁至软埤坑口。日治时期,划分庆东庄为两保,战后则合而为一城庆东里。
其实当初客家垦户垦殖大茅埔,最害怕的就是原住民的侵扰,毕竟这过去也是它们的活动地盘。看社区地图可以知道过去有设置南门和西门供居民出入,而庄的四周则种满了刺竹。刺竹内围有巡逻道,庄内壮丁会来回巡视守卫,并设置三处枪库,还有多处瞭望台可以居高临下射击。更别说庄外还有台湾最小的环庄护城河,这么严密的设计,也是为了守卫庄内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彰显了大茅埔作为真正进入深山前线的第一庄的位置。
就像台湾许多老街一样,在街道的尾端都会有一座庙宇坐镇,在大茅埔聚落的庆东街走到底便是的“泰兴宫”,一座奉祀客家人常见信仰三山国王的庙宇,泰兴宫也成为这些客家先民开庄时的不可缺少的心灵支柱。与许多神尊都是从中国原乡渡黑水沟来台不同,嘉庆年间开垦大茅埔的张宁寿是从彰化荷婆仑霖肇宫,奉请三山国王令旗回大茅埔供奉,一开始是奉于家中。
后来在咸丰元年(1851年),大茅埔居民们纷纷提义建庙供奉三山国王,由徐来金任经理人,张宁寿、杨及亿、张登龙等发起筹组,并捐出水田,所收取之租金则作为祭典资金,庙宇于咸丰六年(1856年)完工。光绪四年(1878年),庙宇屋顶和梁柱不堪长年风雨打而坏损,便重新翻修。虽然近代庙宇也重建过,不过要记得看泰兴宫的门神尉迟恭与秦叔宝,这可是曾获得国家薪传奖的一位国宝级画家所画。
到泰兴宫不要只在门口或正殿前看看,记得走到后面,因为在宫后,还有另外一座寺庙,这是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新增建的后堂“弼教堂”,供奉了来自新竹芎林飞凤山代劝堂分香而来之三恩主。清光绪年间,大茅埔有人在吸食鸦片,便从新竹请来关圣帝君,希望能透过神威施压,或说净化人心啦!旁边还有厢房让人戒毒,满像现在的勒戒所。
在弼教堂彩绘木梁上,挂著一块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交弼成功”的匾额,这代表当时鸦片的戒除是有成效的吧!?弼教堂主祀关圣帝君、孚佑帝君与司命真君,还有十殿冥君与城隍爷。也具有办案的性质,当地人小时候好像都不敢进来后面的弼教堂,传说会听到铁链声或是拍板声。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泰兴宫屋顶从茅草改为红瓦,又陆续在昭和七年(1932年)、民国五十五年(1966年,以及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重修扩大成现貌。
除了三山国王信仰外,因为当时大茅埔庄担任客家移民开垦先锋的角色,当时为了戍守全庄平安,在庄的四个角落设置了五营大将军的“将寮”神龛。这些将寮不仅是居民在面对原住民可能的攻击时,作为安抚的角色,同时也负责对付那些冥界来的鬼魅。将寮内的五营神兵便是民间王爷信仰的一环,专门处理这些俗称的“脏东西”,并按照五行的方位设立。每座将寮内都有令旗,好像街道指示捍卫的感觉。
贼当时会来大茅埔,另一个原因就是对这些小而简朴,四落于村庄边缘的将寮有兴趣。原本想要一个一个慢慢走,但是村庄说大也不大,庆东街分出来的巷子却很多,在中午太阳直射的情况下寻找,实在也满不舒服。只好问问坐在屋前聊天的姊姊、哥哥们。不过他们讨论了许久,好像也不是很确定四间将寮,再讨论出一个结论之后,就决定由里面的一位大哥骑脚踏车带贼去找。
这真是太感动了,骑到一半,刚刚也在聊天群里的姊姊骑着摩托车过来,说载我去找比较快,真的很谢谢他/她们。如果不是大茅埔这些居民们的热情,贼贼可能会中暑晕倒在路边吧!虽然在庆东街的路口有地图,但还是有在地人指点带路会比较贴心一点。我们先去了在庆城四巷的西营,再转到庆城一巷的南营,绕过泰兴宫,穿越民宅间的小路到田边的东营,最后的北营则是在前面提到的福德祠旁边。
从贼贼整篇文章,照片依序看下来是西营、北营、东营、南营,可以看到虽然都为将寮,但庙宇的建筑设计却不一样,有的朴实,有的却色彩鲜艳的可爱。在大茅埔聚落还会看到这些很“中国”式的谚语墙壁涂鸦!?根据那位骑脚踏车带我的阿哥说,这原本都是反共标语,后来在社区营造下,才改为这些成语。贼贼个人是觉得满有趣的啦,尤其成语配上简单的绘画,还是再次感谢大茅埔的哥姐们,让我感受这里炎夏间的温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