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movie 看板 #1M2KMqYh ]
作者: lupins (〈仙黛逸踪‧八式问剑〉) 看板: movie
标题: [好雷] 《阿罩雾风云》(下)Part2
时间: Mon Sep 28 21:50:38 2015
□ “一天下,两林家”之雾峰林家(林朝琛 林资铿 林正亨,附林资修)
顶厝 林文钦-----林献堂(朝琛)-林攀龙、林犹龙
1881-1956
下厝 林文察(兄)--林朝栋-----林祖密(资铿)-林正亨、林双盼
1851-1904 1878-1925 1915-1950
林文明(弟)--林朝选-----林幼春(资修)
1880-1939
今年是乙未年,清国割让台湾120周年;同时也是西来庵事件100周年。
《阿罩雾风云Ⅱ:落子》就从乙未(1895)开始叙述雾峰林家下厝、顶厝的故事,
下厝在林文察时凭借武功崛起,顶厝林文钦在割台之前即取得举人身分,
下集选择林祖密、林正亨父子以及林献堂为故事主角,
片头一开始的动画,藉树木茁长、开枝散叶比喻林家,
也代表这个家族的势力拓展,动态地呈现其生命力,
从清帝国到日本帝国、中华民国--
林献堂 清帝国→日本帝国(籍民)→战后中华民国(?) 病逝日本
林祖密 清帝国→日本帝国(退籍)→中华民国 死于直系军阀之手
林正亨 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中国国民党枪决
他们对所属的国籍身分或文化认同的变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个人觉得这也是制作团队藉本片想说的重点之一,
故事来到最后,提到林献堂次子林犹龙猝死时,
画面上那凋零枯槁的树木,是否也象征著家族荣光不再?
比起前集,下集中有许多寓意、意象或画面,其实很值得玩味。
许多画面中的人物乍看动作定格,其实是情绪定格,
在导演喊卡之前,演员必须维持情绪的强度
(引用自戏剧指导的解说: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G3eBmQqhDU)
人物呈现出来的情绪张力十足,
仿佛冻结的历史场景,观众反而更能聚焦在人物当下的情感,
前集里,有些画面给人一种宛如蜡像馆巡礼般的set感觉,
这种感觉在下集里较不明显,演员情绪更饱满,
除了借由史料试图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人物心境之外,
导演也在画面安排、演员动作中试图传达一些想法,
含蓄的旁白藏着言外之意,影像呈现的人、事、物也有着画外之音。
以下先从领台后的日军将领,进入阿罩雾林家宫保第开始,谈一点点小心得。
□ “宫保第(キュウ ホ テイ)”与大花厅
与纯旁白的前集不同,
下集里穿插了几段对白,第一句就是出自日本人口中的“宫保第”。
其实,画面上已有“宫保第”牌匾的特写,
为什么还特地让日本将领唸出这三个汉字呢?
进入林家后,日本将领站立在大花厅的戏台上,
一副来此收缴林家枪械的高姿态,
四下张望之后,他却蹲下身来细瞧着戏台边的麒麟木雕,
是日本人惊异于林家在鼎盛时期建立的大花厅竟如此精雕细琢?
抑或是导演藉着他的目光投注于建筑的细部,也引导观众欣赏传统建筑之美?
(戏台的麒麟:http://blog.yam.com/sware1786/article/31329416)
同样场景、不同的统治者,
1949年大撤退来台的国民政府军入住林家,
一羣无所事事的军人在戏台前晒辣椒和大白菜、下棋、伏地挺身、看书,
旁白淡淡地道出那个时代的艰困--
没有柴火就拆戏台木板来烧;经历了殖民统治,如今是大花厅最凄凉的时刻。
长廊窗花之后,是宅第主人林正亨、林献堂的默然无语,
而下棋的军人突然回头,投来犀利的注视:此刻,谁是主?谁是客?
□ 姪与叔--林祖密与林献堂
林献堂后来选择入籍日本,并获总督府颁发绅章(用以笼络台湾仕绅),
看似荣耀,但环伺在他身旁的尽是日本警察、当地保正,
当林献堂居中,众人陆续入座准备合照时,
除了林献堂目光平视,其他人看的方向都不尽相同:http://imgur.com/LMGKcmA
旁白:献堂注定被禁锢在日本的殖民主义中。
(以下引用之旁白均为大意摘要)
仿佛感受到被囚禁、隔绝的无助,从此必须与各怀异心的日本人、台湾人周旋。
至于饰演中、老年林献堂的陈绍麒气质很好,光看就很舒服的一位演员XD
他的动作一向轻缓柔和,
连最激动的痛殇也是相当地压抑,
林献堂的温和内敛似乎就表现在这细微的动作、眼神里。
而随父亲林朝栋内渡中国的林祖密,则在厦门鼓浪屿发展自己的势力,
演员林睦宸本人很腼觍,在剧中却将曾祖父的霸气、野心表现得很好,
(幕后花絮:林家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5MbRa7lcD4)
很喜欢他满怀雄心地俯身看向枪砲设计图,随即目光微抬露出满意的微笑,
也喜欢他冷眼瞧着日本总督府推动的剪辫示范活动,
对照着性格温和的林献堂已配合政策剪去发辫,
他放低身段却抬眼望着日本人,透过通译表示:不急,一两年内便会剪去辫子。
流露的自信与不驯,恰与林献堂呈鲜明对比,
更别说在福建一带,他不惜与既得利益者的日方作对,
身为厦门自治会会长,他以去毒社反鸦片的名义,
对贩售、吸食鸦片的人展开缉查与追捕的狠劲(http://imgur.com/4xBqISK)。
正因为曾经意气风发,
后来投效孙文、为其建军却遭陈炯明排挤、剥夺军队武器,
落到有志不得伸的境地令人叹惋 http://imgur.com/uUwEajd
最后为军阀张毅带兵乘夜袭击、逮捕林祖密及其眷属、公司事务员,
屋宅被焚,公司被洗劫一空,
不久,林祖密在荒山里被枪杀。事后,其子林正熊曾扬言为父报仇。
(台湾日日新报1925年9月24日报导:http://imgur.com/qNpicrU)
当年,林祖密的曾祖父林定邦死于庄头械斗,
其祖林文察战死于(太平天国)漳州之役,
其父林朝栋以清法战争建功却在乙未割台后内渡。
在动乱的时代图一建功之机会而难求,
为父报仇仿佛是这几代人不断重复的悲剧,
在剧中,当枪响过后,林祖密戴上军帽、理理衣装,卸下重担似地走出聚光灯下,
他回到了青年时代,回到那张可能是在家乡阿罩雾拍摄的写真里。
□ 西来庵事件
今年正好是西来庵事件一百周年,
(噍吧哖事件:http://foxtalk.blogspot.tw/2008/08/blog-post.html)
平日常在几个西来庵(旧址、迁移后新址)附近踅来踅去,
偶尔也到当时的台南刑务所(http://imgur.com/yPhxVMK)逛新光三越,
倒是不太清楚,1912-1914年间几桩抗日事件谣传都与林祖密有关。
这里难得让林祖密对起事者之一罗俊讲了一段台语,
听起来觉得有点生硬,
不知是林睦宸自己说的?抑或另外找人幕后配音?
“噍吧哖事时,日本人曾对其侦讯,
他自承:‘凡于台湾有革命事件,必有余之名义在内焉。
蔡清琳、罗福星事件,均称与余林季商有关。谅必为利用余之名义耳。’
林祖密与这几起抗日事件的关系,今已无从确认,
但这必然与其豪爽好客之盛名有关。
在漳州时,报端即有人批评他年少气盛,
身边经常‘有勇数十名在侧,类皆无赖之徒,颇令人侧目。’
这也反映了他在一般民众心目中,是处于与日本官方对抗的立场。”
--《穿越雾风到林家》,晨星出版
补充一下,西来庵事件的几位主谋刚好在一百年前的九月受绞刑。
□ 治警事件与文协左右分裂
剧中提到的“八骏事件”(1922)之后,
(八骏:林献堂、杨吉臣、林幼春、甘得中、李崇礼、洪元煌、林月汀、王学潜
当时台南谢家的谢星楼还特地写了白话小说〈犬羊祸〉酸林献堂、杨吉臣等人)
就是1923年12月的“治警事件”(治安警察法违反事件)。
很喜欢法庭这场戏(1924年),
由于登场人物甚伙,为此,片中聚焦在几位人物上--
除了被告之一的林幼春、检察官三好一八外,
(那年代的检察官服装很古典XD http://imgur.com/VlTOn3U)
还有一排名字没打出来的被告们,
(赖和、韩石泉、蔡惠如、蔡培火、蒋渭水、石焕长、林呈禄、郑松筠、许嘉种等)
彰化 台南 台中清水 云林北港 宜兰 宜兰 桃园大园 台中丰原 彰化
陈逢源(台南)手持《台湾民报》出庭(http://imgur.com/C01opRZ),
(旁白:“‘民’字被设计为出头,代表人民要出头”)
而身为秘书的叶荣钟则坐在林献堂左手边(http://imgur.com/uOafS57),
(鹿港)
手持钢笔、记事本,上半身微向前倾,维持着认真聆听、记录的姿势,
当法官宣布该组织仅属非法结社,而不追究请愿运动时,
叶荣钟收笔入左胸口袋的动作,明快地结束了这场气氛紧张的戏,
(觉得这幕很赞)
由定格姿势恢复到自然动作,整个节奏也变得轻快起来。
这场戏的主角是林幼春的精彩答辩,林献堂并没有太多动作。
比起来,文化协会的分裂这场戏比较单纯,
右派、左派壁垒分明地分为--
林献堂 林幼春
蔡培火 连温卿
蒋渭水 某 A(王敏川?←演员名单有)
陈逢源 某 B
(右) (左)
右派后来另组“台湾民众党”,左派则取得文协的主导权(=新文协)。
当同志意见分歧,很火的蔡培火拍桌而起,
众人争执起来(定格),
林献堂的独立徘徊更显得感伤(http://imgur.com/Z2GDgZi)。
(林家厅堂上的对联不错:“斗酒纵观廿一史,鑪香静对十三经”
google后发现是史可法写的,难怪有既视感,以前应该在哪有读过XD)
P.S.之后,林献堂便带着两个儿子去环游世界,
考察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回台后在《台湾新民报》(前身为《台湾民报》)发表了《环球游记》。
□ 女性的在场
从《阿罩雾风云》上集到下集里,林家的女性始终都在,
不曾因为这段历史的主角是男人而被略去不提。
不论是上集中,带着孩子移居阿罩雾的黄端娘、
林朝栋之母林戴氏为儿子林文明之死,不断上京控告、
林家家运达于巅峰时,献堂祖母罗太夫人的那场寿宴;
下集里,林祖密在鼓浪屿建立人脉、势力时,夫人始终陪伴在旁,
林正亨从滇缅战场回来后投靠妹妹双盼,转而认同中国共产党理念,
林正亨被国民党枪决后,妻子沈保珠投奔新中国,成为台湾共产党谢雪红的秘书。
至于林献堂的贤内助杨水心,更常陪伴在侧,
(林献堂有《灌园先生日记》,杨水心也有写日记:
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subject/resource_content.jsp?id=5644)
林献堂常鼓励家中女性积极参与公众活动,
如:林攀龙创办的雾峰一新会,有为数不少的女性参与;
而在始政纪念日庆贺会上(场景:台中公园湖心亭)
林献堂遭日本浪人当众掌掴羞辱后,杨水心为丈夫处理瘀伤的这幕,
以及1949年后赴日本东京治病的林献堂,暌违六年再与妻子、女儿团圆时的欢喜,
都可见到夫妻俩的深厚情感。
□ 战场上的同乡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15年前发表的《环球游记》曾赞美过英、美二国,林献堂为此登报道歉,
(背景:林献堂父子环游世界的照片三帧)
被迫在皇民奉公会上,发表鼓舞皇军士气的演讲,
在此幕之前,刻意以林献堂教导孙子读汉文教材第二课:
“人有二手,一手五指,二手十指,指有节,能屈伸。”
“能屈能伸”,林献堂也只能以此说服自己去配合总督府政策吧?
奉公会演讲会与“陆军特别志愿兵”陈阿套君的出征,
是被卷入战争的台湾人民的悲哀吧!
呼应着在滇缅战场上相见的台湾乡亲--
这段结合了一些战场影像资料,
林正亨从尸体旁起身时,黑白的历史影像很自然地转换为实景色调,而不显得突兀。
为国军而战的林正亨,此时从已然断气的敌军身上拿出日章旗,
(这幕的动作不太连续,日章旗不知道是从哪里拿出来的?)
摊开一看,大字写着“台中师范学校”以及满满的乡亲祝福,
讽刺的是,林正亨为国军险些在战场上送命,
好不容易活下来,写陈情信给曾与父亲林祖密共事的蒋中正,
希望为父亲争取应有的荣光,但没有得到回应。
而1942年之后,
美军对日本南进基地--台湾的轰炸,
导演也刻意地选用了一段美军扫射台湾的彩色影片(历史影像),
和电影本身融合得很好,乍看会以为是新拍摄的。
当广播中传来天皇玉音放送(学校黑板写着:战败,还能教学生什么?),
林家一家人和乐地来到屋外,望着外面雨势稍歇的天际,
雨霁,是否就代表即将看见晴空呢?
□ 三首歌曲
下集里演唱的几首歌,除了本身代表的重要意义,
也为定格式演出方式增添声音演出--
《台湾议会设置请愿歌》(场景:东京,议会设置请愿活动)
(预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68c5bGy2U)
参与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的谢星楼(谢国文)写的:
“世界和平新纪元,欧风美雨,思想波栏,自由平等、重人权,
警钟敲动,强暴推翻,人类莫相残,庆同欢。
看、看、看,美丽台湾,看、看、看,崇高玉山。
日华亲善念在兹,民情壅塞,内外不知,孤悬千里远西陲,
西般施设,民意为基,议会设置宜,政无私,
嘻、嘻、嘻、东方君子,嘻、嘻、嘻、热血男子。
神圣故乡可爱哉,天然宝库,香稻良材,先民血汗挣得来,
生聚教训,我们应该,整顿共安排,漫疑猜,
开、开、开、荆棘草莱,开、开、开、文化人才。”
《台湾自治歌》(场景:大花厅;雾峰一新会被警察临检中)
治警事件中,蔡培火在监狱里写的:
“蓬莱美岛真可爱,祖先基业在,田园阮开树阮栽,
劳苦代过代,著理解,著理解,阮是开拓者,
不是憨奴才,台湾全岛快自治,公事阮掌才应该。
玉山崇高盖扶桑,我们意气扬,通身热烈爱乡血,
岂怕强权旺,谁阻挡,谁阻挡,齐起倡自治,
同声直标榜,百般义务咱都尽,自治权利应当享。”
剧中刻意让林家人对日本警察高声唱着:
“著理解,著理解,阮是开拓者,不是憨奴才”,
不也是每个时代里人民想对执政者怒吼的心声?
《中华民国国歌》(场景:陈炘与众人齐声练习演唱中)
黄埔军校训词,孙文写的: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
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其实有经历过在电影院立正、唱国歌的人,
应该不太想在电影院里听到这首歌吧?
旁白这时问得好:“三民主义,吾党所宗。这个吾党,是国民党吗?”
还有人记得,当年国文课本里是怎么解释“吾党”的吗?
这段演出,大家的卷舌音都发得不错,感觉不太像母语是闽南语的人XD
□ 汉奸检举与二二八事件
国民政府接受台湾没多久,就展开全岛汉奸大检举,
日本时代的仕绅几乎都来过这间情资室吧?
名单有:
林献堂 林熊征 林熊祥 许丙 陈炘 辜振甫? 简朗山
( 板桥林家 )(台中大甲) (桃园)
随后,当林献堂从议长选举中被劝退后,
旁白:“若不让台湾人自治,又怎么能得到台湾人的心?”
1947年,陈仪暂缓实施地方选举,再加上社会、经济问题,
关于二二八事件的爆发,
旁白的说法是外省官员与人民之间引起的“官民冲突”(这说法算含蓄?)
而雾峰林家也因为藏匿严家淦被民众包围。
旁白:隐藏严家淦,是献堂在冲突扩大之际,想要维护的一丝丝和平。
剧中先后引用了蒋渭川、陈仪的两段录音放送,
个人反而对蒋渭川安抚台人的放送内容比较反感,
他要大家把二二八事件的冲突“当作梦”一样,今后要共同努力建设台湾,
听在现在的人耳中还是蛮难受的,
政府不承认错误、还要被害者当作梦一般忘掉被打被杀的现实。
所以,当林正亨向蒋渭川表示:适当的反抗才能达到改革政治的目的,
个人内心相当赞赏与支持的,
尽管明白抵抗必定付出代价,但不抵抗的下场又是如何呢?
旁白:蒋渭川选择相信陈仪的改革。
但不久之后,蒋渭川便明白自己太过天真,
他发电报想请国民政府不要派兵来镇压台湾人,但蒋中正并没有答应。
警察冲进来开枪抓人,蒋渭川的女儿被误杀,蒋渭川开始逃亡。
陈仪在广播中强调保护人民,国军却在街头扫射人民。
而当初欢迎国军的台湾仕绅,
后来曾任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的陈炘以及林献堂的一羣朋友们,
均因二二八处委身分,以叛乱罪被逮捕。
林献堂在日记里记下二十位“失踪”的朋友(大概记得的有):
宋斐如、林连宗、阮朝日、王添灯、林茂生、陈炘……
后来证实其中十四位死亡(↑上述这几位都被杀害)。
轻唸著名字,压抑的低泣声,
不见林献堂的泪水,但看到这里谁不痛心落泪呢?
□ 台湾金融界的先驱--陈炘
忍不住想提一下陈炘(生平简介:http://goo.gl/EcROkJ)。
陈炘在剧中的镜头虽然不多,
画面却藏着一些与他相关的讯息,有注意到两处:
当大家忙着欢迎中华民国国军第七十军的到来时,
陈炘认真地画着白日旗,一旁的林献堂正在写联文,
纸张中间印着一行“台中州地主增产协力会”;
林献堂后来得知陈炘等一干友人均被杀害时,手中拿的那张照片,
下方有“大东信托株式会社”几个字,
这是当时台湾本土资本的信托机关(自称“台湾唯一之信托机关”),
1926年12月于吴子瑜家开创立大会,
林献堂为头取(董事长),陈炘为专务取缔役(总经理)。
(http://cn.rti.org.tw/taiwan/TaiwanHistory.aspx?id=219&Month=2)
(陈炘家属一直在追讨随他“失踪”而“失踪”的家产:
http://city.udn.com/54543/4544245)
□ 1949年之后……
台湾宣布戒严后,
林献堂以治疗头痛为由赴日本东京,杨水心为他整理行李时的依依难舍,
舍不得走却绝情地离开台湾,至死再也没有回到台湾。
他在东京的居处名为“遁楼”,一心想逃出国民政府的掌控吧?
但逃离台湾,是否又能寻到心中的净土呢?
“嫦娥一瞥终回避,两岁空过黑暗中。”(林献堂〈中秋夜遁楼待月〉)
待月,也是等待团圆,
林献堂往往只能藉报纸了解在台亲友的情况,
不论是林正亨被枪决、他的次子林犹龙过世后的公祭消息,
当他颤抖地拿着剪报,
旁白:这是中华民国政府来台后对台籍人士开的第一枪。(下略)
朋友、亲人陆续死亡,从二二八事件到白色恐怖,
中华民国政府还要夺走多少人命?
林献堂也曾寄望在韩战爆发之后,台湾能为美国托管,
但1951年中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的和约,让他的希望落空了。
不久之后,他与妻、女在东京团聚,两老这短暂的幸福,
很快又因为次子犹龙的猝死而分离,但林献堂仍然未返回台湾。
旁白:献堂用无声作抗议,宣布自我流放,
流亡,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到他心中的理想国家。
画面停在林献堂面对围棋,却将白子搁在棋枰外,不再落子入棋局,
是无力可回天的慨叹吗?
特写带到一旁的陶杯,杯身刻的是: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一九五五年八月九日
轻井泽纪念”
翌年九月八日,林献堂逝世。
最后以一段当年林献堂移灵回台,
台湾省主席严家淦及各界人士致路祭的新闻报导影片作结。
□ 林正亨
相较于林祖密、林献堂,林正亨的部分较为片段,
主要为1937年之后加入中华民国国军,参与滇缅战争,
从战场返回后,思想转为替被压迫者(无产阶级人民)反抗腐败的压迫者K,
战后,亦在台湾从事地下活动,直到被捕。
剧中没有提到太多关于林正亨由国军变共党的心路历程,
他对自己所选择的信念只在死前那声“中国共产党万岁”,
以及留给母亲的一封遗书里表现出来,
画外音:爸爸(林祖密)为民族苦难而牺牲,所以我也要尽应该尽的责任,
一切要负责的人都肯吃苦、肯牺牲,这就是伟大与光荣。
1949年5月20日宣布戒严后,白色恐怖时代由此开始,
(戒严令直到1992年5月22日才解除)
林正亨,是国民党在此时期枪杀的第一个台籍人士。
很喜欢旁白的一段形容:
他们不是胜利者,而是输得起的行动者。
他们不能改写历史,却在历史的长河里,化成一道微光,
让人民在迷雾中看见方向。
历史常言不以成败论英雄,
若没有行动又如何改变现况、创造历史?
呼应林献堂那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行动,似乎是最简单明了的注脚。
“或悯其愚蒙,或视为叛逆,
成败一任天,牺牲何足惜。”--林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