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丹娜丝路径迂回曲折 传统与AI孰优孰劣?

楼主: kadar (卡卡达达)   2025-07-08 12:09:37
(一)新闻标题
*请将新闻全部标题文字列于此。发文可删除此行
丹娜丝路径迂回曲折 传统与AI孰优孰劣?
(二)新闻内容
*欢迎上色列出重点(非必要)。发文可删除此行
热带气旋丹娜丝采取罕见路径,其胚胎在菲律宾以东海域形成后缓慢向西移动,风暴其后
于南海东北部发展,并加速转向东北移动,最终直接登陆台湾西部。迂回曲折的路径背后
,是什么天气系统“作怪”?就此复杂个案,不同电脑模式又有何表现?
丹娜丝路径较难预测,主因是近期热带对流层上部槽活跃,并不断有高空冷涡分离发展。
这些高空冷涡的位置稍有出入,已足以影响风暴对流发展。由于风暴胚胎阶段中心不稳,
对流发展的细微差异,足以影响系统整合,并对后续路径造成“骨牌效应”。
另一方面,近期副热带高压脊主体偏北,与丹娜丝之间不时有高空冷涡相隔,导致未能取
得引领风暴的主导权。随着副高主体进一步往东北调整,更接近丹娜丝,位于风暴东南侧
的赤道反气旋便取得优势,并引导丹娜丝往东北移动。
在本次个案中,无论是传统还是人工智能电脑模式,在丹娜丝成旋前均未能提供稳定、准
确的预报。以近年声名大噪的中国盘古人工智能模式为例,虽然一度预测丹娜丝沿台湾西
部北上,但亦“弹出弹入”,不时显示风暴登陆广东沿岸。
而观乎丹娜丝成旋前四、五日的预报,则可发现不少人工智能模式预测风暴胚胎移动速度
较快,因此在副高主体东退前,风暴已经“直冲”广东沿岸。相比之下,主流传统模式预
测风暴胚胎整合位置偏东,导致风暴未进入南海已转向东北移动。最终丹娜丝初期移动速
度不如人工智能模式预测快,但整合位置亦不如传统模式预期东。
https://i.meee.com.tw/jZiPC4z.jpg
电脑模式准确程度,可透过事后统计的数据验证。但正如评估学生能力一样,设卷设计,
是否“一试定生死”,甚至何时开始“计分”等因素,均会影响学生成绩。若抽取单一预
报便断言某一电脑模式较准确,这份“成绩表”其实未必全面反映学生能力。
至于涉及高空冷涡的大气形势,电脑模式“炒车”其实有不少先例。事实上,以前电脑模
式甚至会“鬼遮眼”无视高空冷涡,导致预测与实况差天共地。现今电脑模式较以往成熟
,对高空冷涡有所拿捏,但亦不是“百发百中”。若在风暴初生阶段遇上这种大气形势,
分析电脑模式时应更为谨慎,不应将预报结果“照单全收”。
(三)新闻连结
*连结若过长请另缩网址
*新闻贴文内容若为取材为fb贴文,则另应附上原fb连结.发文可删除此行
https://pse.is/7urmv4
(四)其他心得或备注
*请附上50字以上心得,内容应包含简述此篇新闻的重点或心得,
若新闻内容有上色而未达字数标准者,版主将视情况酌减此处心得字数标准。
发文可删除此行
看的出来此次模式掌握程度其实都没有很好 几乎每报都有不同剧本
等到木恩、冷涡等复杂因素都影响甚微后才有较高准确度的预测
要再继续观察传统物理模型与人工智能模型的成长及差异了
作者: Lemonfish004 (柠檬鱼)   2025-07-08 12:48:00
要看可能强度请用飓风模式(HWRF HMON HAF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