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台美日韩联手 清楚抓出雷雨胞

楼主: jh961202 (阿电)   2022-06-12 11:33:40
(一)新闻标题
台美日韩联手 清楚抓出雷雨胞
(二)新闻内容
〔记者陈心瑜/台北报导〕短延时强降雨屡屡造成积淹水,且频率年增,但目前对强降雨
的生成机制仍难掌握。台湾与美、日、韩合作进行台湾气象界二十年来规模最大豪雨观测
与预报实验,团队已透过从美国运到台湾的“S-POL雷达”观测影像,首度清晰看到雷雨
胞一个个“排排站”的画面以及数量,能用来判断雨势大小、下多久、降雨范围,精进预
报,令团队大为振奋。
5月梅雨季观测到8月台风季
中央气象局表示,跨国团队共同执行整合国内产官学研的观测仪器,团队也向科技部提出
三年期整合研究计画,提高雷达观测的“分辨率”以及提高剧烈天气期间观测频率,结合
S-Pol雷达、气象局现有雷达及探空设备、国家实验研究院等,从五月中梅雨季开始观测
到八月台风季。
S-POL雷达针 垂直扫描云层
美国国家大气科研中心资深研究员、李文兆博士说,过去的传统双偏极化督卜勒雷达影像
“黑画面较多、(分辨率)颗粒也较大”,看得到雷雨胞,但看不清楚数量,影响判断。
最先进的S-POL雷达针对云进行垂直扫描,十秒钟左右可得到一幅影像,反观都卜勒雷达
需花六分钟层层扫描、拼凑。
气象局气象预报中心主任吕国臣说,雷雨胞从生成到消散水滴变化不同,像是酝酿期有很
多冰雹,好的雷达影像可将降雨时间、地点预测得更准。
提升准确度 避免冲击民生、农业
另外,由于剧烈天气发生期间须密集观测以取得资料,气象局也将每天施放两次的探空气
球提高到四次,并设计全自动的探空气球施放系统。
天气风险管理开发公司总经理彭启明则说,梅雨成因复杂,目前“监控”大于“预报”,
以今年几波梅雨为例,第一波(五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报到的梅雨,原本各国模式都报得
大,但六小时前才发现主结构仍远,最后雨下得没有预估的多;第二波(五月廿二日至廿
六日)原以为结构较第一波微弱,但下得却比第一波大,预报落差冲击民生、农业。
彭启明建议,应拉长观测期间至台风季九月底止结束,取得更多资料,由于台湾地形复杂
,台风路径稍微偏五十公里,降雨范围、雨量结果完全不同,也希望借此国际大型计划解
决预警的问题,毕竟台湾有特殊的天气现象,需靠本土研究解决。
(三)新闻连结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522546
(四)其他心得或备注
平时已经习惯用QP看云雨动态,但针对雷雨胞这种短时间快速发展起来的天气系统
以QP现在10分钟一张的速度有时还是难以捉摸
(尤其是刚好长在头上的雷雨胞,没办法马上就抓到)
不知道这次获得的新玩意是否能在此后派上用场
题外话,不知为何最近QP常常当机,有时候连不上甚至画面一片白无法加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