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aron (一)
2019-12-07 23:18:56天气小观:冬季异常降雨+首波冷气团 之后渐渐回暖热
冬季系统的威力一次两大冲击,冬季异常降雨+首波冷气团,
首先是北部山区出现的冬季异常降雨,2天破300毫米,阳明山擎天岗500豪米?!
接着冷空气接力冲击成为首波冷气团,台北今天早降到13.2度,淡水11.3度。
冬季系统的两冲击波的结果,当然就是高山入冬第一波降雪了。
不过,未来一周整个大气环境要改变了,渐渐回暖,一周后期还会越来越暖甚至转热了。
这原因当然是 副热带高压增强,而且站稳西北太平洋,仿佛看到夏季太平洋高压的出现
了。
副热带高压的增强首先与MJO(热带赤道地区的"显著对流"与"显著无对流"的区块),
MJO的对流区在11月中到达西北太平洋,并明显按序东移通过西北太平洋,
目前MJO对流区减弱,重新回归印度洋,西北太平洋相对转为"显著无对流"的下沉区。
另外,就是活跃一段时间的东亚大槽暂歇,西风带转为平直,有利副热带高压西伸。
模式预报,未来一周前中期,北方还有短波槽活动,后期东亚大槽就暂歇了,
东亚西风槽不见,转为副热带高压北拱的高压脊,对应西侧的西风南支槽。
当然,
由于地面高压的抑制,西风南支槽带不出明显的华南云雨带,
只是相对的,台湾受副高回归,一周尾声变得暖热了。
至于东亚大槽转为不活跃,通常有两种原因,第一:北极涡旋增强;第二:阻塞高压出现
。
而这次的原因是:阻塞高压出现。
模式显示,未来一周北太平洋暖脊不断从阿拉斯加进入极地甚至深入北极形成阻塞高压,
于是导致往东北亚的北极气团支援减少,甚至后期西伯利亚的极地冷气团回流北极。
另一方面,阿拉斯加的阻塞高压对北美而言,
就是一波接着一波的北美大槽率领北极冷冻气团南下了,
因此美加地区接下来迎接寒潮爆发了,尤其苦主加拿大。
北极强烈冷冻气团目前正全力冲击"哈德逊湾"并逐渐波及"美国五大湖",
同时巴芬湾也接在后续的冲击范围。
原先北极气团第二战略成效不佳,现在是否能顺利弥补,就拭目以待了。
北极海:海冰已达平均值。
北极邻海:1. 格陵兰海 :目前海冰约达平均值的100%
2. 巴伦支海 :目前海冰约达平均值的80%
3. 卡(/喀)拉海 :目前海冰约达平均值的95%
4. 拉普捷夫海 :目前海冰约达平均值的100%
5. 东西伯利亚海 :目前海冰约达平均值的100%
6. 楚科奇海 :目前海冰约达平均值的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