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小观:北秋雨,南秋风

楼主: daron (一)   2019-09-20 21:21:01
天气小观:北秋雨,南秋风
95W终于变成塔巴台风,
当然,一变成台风马上就开启了秋季最精采地面秀:共伴。
但事实上是"类共伴秀"
地面高压在日本海,吹出来的东北风汇入塔巴台风,
从高空更可看出共伴三大条件到位,
塔巴台风位于台风东方,太平洋高压位于日本东南方,
西风槽从东北亚往华北地区延伸,
"南台","东高","北槽"的三大秋台共伴要素到期,
但仔细看,槽线有两道,
这也是为何日本海和蒙古各有两个地面高压。
尽管不是标准共伴,
但"类共伴"仍然在东亚沿海出现猛烈对流,并且随塔巴台风影响韩国南部。
韩国要留意塔巴台风了,类共伴+台风直扑。
回想上周,欧洲模式还显示出了北部版的"莫拉克",
就是类似目前塔巴侵袭韩国的模式,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塔巴在巴士海峡先玩(类)共伴,再沿东部海面北上,又转西北台,再转北
然后欧洲显示北部/东北部连续6天大豪雨或超大豪雨的超惊人模拟结果)
当然,
好加在,最后情况是韩国要坐稳了。
目前,台湾北部也不是没影响,虽然类共伴没影响,塔巴也没直扑,
但塔巴台风的外围环流正在刷刷北部。
北部除了降雨外,温度也降低了。
中南部靠海地区也因台湾海峡效应狂风大作,中部梧栖不意外9级风,
连南部高屏沿海也7级风了。
不过,到底还是塔巴台风关系,
这类东北季风是从塔巴台风带下北方地面冷高压,
真正的西伯利亚/蒙古地面冷高压未来一周并没有机会堆积发展,
这当然是塔巴台风的关系,塔巴台风北上将整个大气环境搅了又搅。
因此,
看来今年"大气环境":西伯利亚/蒙古的大冷高压发展带来的真。东北季风,
应该要9月底以后才会登场了。
但就算真。东北季风少见的迟到,塔巴台风对夏季大气系统也是叛逆小子,
在塔巴台风北上后,太平洋高压重新回复试图西伸,
但被塔巴台风大举带来冷凉空气的东亚,却让太平洋高压伸的很吃力。
模式预报,
一周尾声太平洋高压才重新控场台湾,开始暖热。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一周"南亚高压"竟然还未撤退,持续盘据在南亚大气高空,
往年10月初退往中南半岛,10月中旬消失并入太平洋高压系统。
今年南亚高压是否大发飙,就值得关注了。
而,
南亚高压不退的原因似乎和阿拉伯海的索马里西南季风喷流未减弱有关。
模式预报在印度半岛西岸将有季风涡旋出现,并有机会往热带气旋发展。
不过赤道的东风低空急流来了,
西太平洋高压未来一周整合大成功,对低纬度赤道地区产生低空东风急流,
赤道东风的出现,影响的就是西南季风减弱,
模式显示,
一周尾声南海的西南季风微弱到几乎不存在了,
孟加拉湾西南季风也是消退到仅存于赤道附近。
反而,阿拉伯海的西南季风依旧吹。
而这情况和往年的认知不大一样,
往年,阿拉伯海西南季风:10月初迅速消退
往年,孟加拉湾西南季风:10月初迅速消退
往年,南海西南季风:可存活到10月下旬
要是南海西南季风10月没活过来,就要好好记上一笔了。
不过,
通常还是会活的,因为东北季风不会一登场就可控场南海,
一周后期刚好太平洋高压影响的关系,南海西南季风进入间歇期。
最后,看看一周过后的西太平洋,
尽管一周过后太平洋高压势力整合,但地面秀似乎没结束,
西太平洋的气旋扰动移往吕宋岛或台湾东南方海面后,
又开始和"东北风/类东北季风"互动,
模式预报显示,气旋扰动进入南海后,季风辐合让台湾东北部/东部降雨。
秋季的多雨就是多气旋雨,
夏季的多雨就是多对流雨。
春季的多雨就是多锋面雨。
冬季的多雨就是多地形雨。
(以上供参囉)
作者: henryliu0306 (巴亨利流)   2019-09-20 22:19:00
塔巴台风位于台湾东方
作者: jimmychung07 (JimmyChung)   2019-09-20 22:39:00
https://i.imgur.com/KNPfdaq.png这风力,中部人表示有感
作者: jack82822005 (小郭郭)   2019-09-20 22:53:00
弱弱问个...中大是哪间呀?XD
作者: StarTouching (抚星)   2019-09-20 22:56:00
风靠北大 仿佛台风真的触陆了
作者: moriyaorange (hoax day)   2019-09-21 07:55:00
现在那霸风势不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