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标题
苏揆为何“当”气象局? 他和朱立伦有同样的哀怨…
(二)新闻内容
https://i.imgur.com/KrStZVp.jpg
苏贞昌(左)与朱立伦。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利奇马台风日前来袭,行政院长苏贞昌9日到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坐镇,了解为何风雨不
如预报得大,听完气象局落落长的简报,苏贞昌忍不住说“你们用很多专家的术语啦”,
但面对一般民众,要用民众的语言,还跳下来充当“翻译”,将气象局说明简化。
其实不只苏贞昌,朱立伦在新北市长任内,就曾多次在市政会议上“当”局处的新闻
稿“连我都看不懂”,直言各局处常发布新闻稿,却充满专业用语,希望各单位说明政
策,要用民众听得懂的语言,否则等于白做工。
另外司法案件的起诉、判决书,不仅内容又臭又长,且用字艰涩难懂,对一般民众来
说简直有如天书。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2017年曾提出司法改革建议,其中一项就是“司法
白话文”;司法院也在司改国事会议后,推行判决书通俗化,编辑判决书时如果出现艰涩
的“天书”词汇,系统就会自动警示。
https://i.imgur.com/Zwo18xv.jpg
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2017年初提出14项司法改革建议,其中就有“司法白话文”。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打枪气象局 苏:请讲民众懂的话
利奇马台风8月9日擦边扫过北台湾,风雨比起气象局原先预测来得小,行政院长苏贞
昌当天一早到中央灾害应变中心听取简报,气象局说明台湾东边的云系会随着台风往西北
走被带下来,随着西北风的风向下来遇到山,水气会凝结,还会再有一波降水等等,苏贞
昌听到一半忍不住打断,让气象局差点下不了台阶。
“你们用很多专家的术语啦”,苏贞昌先酸了一下气象局接着表示,对一般民众讲
话,要运用专家的学问,但使用“民众的语言”。他也干脆跳下来将气象局说明简化,还
问“我这样翻译可不可以?”现场官员忍不出发笑。苏贞昌随后正色提醒,一般民众跟他
一样,不是专家,不用听很艰涩的术语专业语言,而是白话的“这样没事”或“这很严
重”就好。
https://i.imgur.com/TuD9q4G.jpg
苏贞昌日前听取气象局简报利奇马台风动态时,要求别用艰涩专家术语,要用“民众的语
言”。
图/翻摄自联合影音网
●朱谈局处新闻稿 “连我都看不懂”
新北市前市长朱立伦任内强调简政便民,曾多次在市政会议上“当”各局处的新闻
稿,常常充满“只有自己懂的专业用语”,而不是国语、白话文,甚至自嘲“市长智商太
低,连我都看不懂”,还要各局处“饶了我们媒体朋友吧!”
朱立伦曾说,市府各局处发的新闻稿,常常连他都看不懂,认为“如果看不懂,就不
要发出来”,强调新闻稿不需要一定要写500字、800字,如果100字能很清楚明了,就简单
说明,也希望工程、都更单位说明政策时,应从使用者、民众的角度出发,不要只用自己
习惯的专业术语,要用民众听得懂得语言,否则做了很多便民措施,民众却不知道,等于
白做。
https://i.imgur.com/1UUrEDR.jpg
新北市前市长朱立伦任内,多次在市政会议上“当”各局处新闻稿看不懂,要求新闻稿要
让民众听得懂。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起诉、判决如天书 民众满头问号
司法案件的起诉、判决书往往因文言文的句型,加上艰涩难懂的法律用语,简直有如
天书。民众面对官司若不请律师想自力救济,阅读起诉判决时,即使拿尺笔行行画线,看
完后仍会头昏脑胀不知所以。律师杨贵智等人2014年发起“法律白话文运动”,脸书至今
已有逾9.7万人按赞。
法界人士分析,“匿名、肯否定句、内文过长”是民众阅读起诉、判决书最容易碰上
的障碍,加上动辄数十页、上百页内容,其中不乏古文词汇,例如“系(是)、伊(
你)、渠等(他们)、爰(因此)、可稽(可证明)等,加上法律专业术语,如传闻证
据、证据能力等,读了一半往往已头昏脑胀。另外法官撰写判决书时往往会使用一种类似
负负得正的文法,包括“非无悔意”、“尚非无据”、“容非无疑”、“似无不合”,更
常让民众满头问号。
●司法院新系统 打艰难字汇会示警
2017年国事司改会议决议成立“裁判书简化暨通俗化推动委员会”,司法院也召开会
议列出293个艰涩用语,并改善裁判书编辑系统,只要法官缮打判决书时,出现表列的艰涩
“天书”用语,就会以蓝底白字显示,并提供白话的字词建议,希望推动判决书通俗化。
另外司法院为解释判决书中常见一般民众可能看不懂的专业用语,也开设网页
(http://terms.judicial.gov.tw/)供民众查询。
https://i.imgur.com/SngbHrb.jpg
一群法律人发起“法律白话文运动”,设立网站、出书,脸书至今已有超过9.7万人按赞。
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检察官看白话文运动 “问题在个人”
台中高分检主任检察官李庆义认为,书类会让民众“看不懂”,原因多出在法官、检
察官个人表述能力脉络不清、语意不通,不是书类口语化(白话文)的问题。尤其书类电
脑化,引用案例、卷宗内笔录或相关资料,往往整篇复制贴上,没有经过消化,造成书类
落落长,阅读无法连贯。
李庆义直言,书类应该越短越好,每个段落一个重点,段落清楚、条次分明,若要引
用相关资料,应先融会贯通加以整理后直述表达,才容易看懂。
将升任新竹地检署主任检察官的彰化地检署检察官高如应说,其实现在的起诉书和判
决书已不像早期文诌诌、咬文嚼字,很多生活上几乎不会使用的文字,新一代司法官也不
会用。不过有部分司法人员不习惯“分段”,不少起诉书和判决书常“一页从头到底,看
不到段落”,视觉很吃力,另外司法专有的用词遣字,对司法官很简单白话,但对一般民
众来说,仍不易一目了然。
(三)新闻连结
https://reurl.cc/9dmvX
(四)其他心得或备注
虽然是十几天前的旧闻,
但有必要让大家知道
气象资讯的处理其实很重要。
其实有时候在想,如果有法律白话文运动,
那么是不是也该有“气象白话文运动”?
既然气象是众人生活的事,
那么观念的传达也要试图生活化。
个人认为这要从基础的气象科普开始做起,
当前民众很少会花心思在理解科学观念,
也不是像版上其他大大一样会对气象感兴趣,
只在乎未来气象状况如何、菜价会不会涨、
会不会放台风假、航班会不会取消、会不会传出灾情等,
却不在乎台风怎么走、为什么这样走、
气象界的台风预报圈概念、台风的强度和结构状况等,
因为相较之下,那些东西要解释起来不够生活化,
自己听不懂,也往往都是在灾害即将发生时才讲,
也许这就是“我们与科学之间的距离”。
同时媒体也应该传达正确的观念,
起码能让民众明白,
台风资讯为什么必须时时更新的理由,
为什么每个机构对台风动向的见解并不一致,
还有为什么CNN报导的台风强度会这么大,
如果能简化这些资讯,
并且不再对单一资讯过度渲染、扭曲解释,
那么或许能打破和民众之间的资讯不对等现象,
让一般民众不会对这些未经处理、处理紊乱的繁多资讯无所适从。
闲暇之余,民众平时也可以在台湾台风论坛、PTT大气版、天气即时预报、
看天气风险管理开发的气象分析师(彭博士、贾博士、卡大等)的专页
多吸收一些资讯,自己也能从中培养批判思考的能力,正确理解诸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