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气象: 副高崛起极涡衰 骤冷骤热渐转暖

楼主: dunking (冷锋过境)   2019-03-18 15:14:58
(上篇daron大着重不少这周天气变化,这边简单带过,把焦点放在骤变中的北半球高空)
https://imgur.com/M3zL62l.jpg
https://imgur.com/UTLBdCN.jpg
目前北极海冰量差不多来到巅峰状态,历史排行第8低,和近年相比算是海冰量相对较多
一年,目前北极涡旋的强度来到15100gpm,算是这季入冬入春以来相对较强的强度了。
这也是近年来北极涡旋发展首度没来到超级涡旋(<15000gpm)的强度,是否和全球暖化相
关就有待后续研究了。
https://imgur.com/IAQU2Q8.jpg
然而好景不常,500hpa高空显示大气配置即将变化,首先东太平洋暖脊和中亚脊已经入
侵到北极海沿岸,随着春分日照点北移到赤道,极区脱离永夜,暖脊的发展只会越来越
猖狂,推挤涡旋偏移甚至分裂衰败。
https://imgur.com/DDocSta.jpg
https://imgur.com/tUyI0Is.jpg
https://imgur.com/KtgPCJE.jpg
模式预测数天后,东太平洋暖脊和中亚脊逐渐在极区发展相连,推挤北极涡旋造成衰败
,分裂出陕长中心甚至是双中心发展,主副中心游走在远东到北美之间,同时间南极涡
旋的稳定发展来到15300gpm,正式超越北极涡旋成为地球高空中最强的冬季系统。
https://imgur.com/4ft3UAn.jpg
https://imgur.com/OvVbtAd.jpg
雪上加霜的是,更远的长期显示连北大西洋暖脊也攻入极区,三暖脊强行占领北极圈,
100hpa显示一连串的衰败使得北极涡旋强度连降三等来到15400gpm,500hpa显示高空冷
涡旋槽区出现在巴芬湾和远东地区。这也代表北极涡旋势力加持之下鄂霍次克海出现偏
强的高空冷涡旋发展,伴随西风槽发展南下掌控东北亚区的天气。然而低纬度的副高发
展也不容忽视,脊线逐渐北抬到20N以北,来到台湾的后门打招呼,加上主中心西移到
菲东地区,配合西风槽线南下,整个东亚中低纬度出现冷热交替多变化的天气。
3/21: 副高脊线调整成东北西南向,暖热的西南风吹入华南,全台都有机会出现30度以
上的高温,但北边有短波槽即将东移。
https://imgur.com/mhlf4UH.jpg
3/22~23: 锋面通过,全台气温骤降,中部以北转凉有雨,北部地区更要留意气温的剧
烈变化,不排除在一天之内出现高达15度左右的降幅。3/23这天850hpa 6度线可能抵台
,目前不排除北部有达标冷气团的机率。
https://imgur.com/gXsdHKm.jpg
https://imgur.com/PXsbeRT.jpg
https://imgur.com/qtBzvM3.jpg
3/24~25: 中南部地区受到副高北抬影响逐渐暖热,但北部地区要留意北边短波槽通过
可能持续湿凉的现象,但这波短波槽并没带来明显冷空气,整体来说是逐渐回暖。
https://imgur.com/fAk5Pkw.jpg
3/26~27: 全台再转热,不排除又有机会出现30度的高温,北边西风槽南下的程度就要
再观察看看了。
https://imgur.com/u5q4BHW.jpg
长期预报(不分时间): 趋势来看,副高有逐渐站稳20N的态势,脊线甚至有扩及到中南
部的机会,可以正式称为"太平洋高压"了,但高纬度显示鄂霍次克海的高空冷涡旋仍
然活跃,甚至不排除还有东北亚冷涡旋发展的机会。这也是GFS在长期预报上失算且频
频修正的原因,至于4月初的强冷空气讯号就只能参考了,一旦在仲春季节太平洋高压
北侧脊线站稳20N,强冷空气的南下就要碰碰运气了。但无论如何一旦进入4月,这种
一天之内骤降10度以上的温差将频繁出现,天气的变化上要相当留意哦。
https://imgur.com/qMcgwo6.jpg
https://imgur.com/yl7WoGJ.jpg
(以上说明仅供参考,请随时留意预报上的变化)
作者: henryliu0306 (巴亨利流)   2019-03-18 19:39:00
拾捌推
作者: hirosimamika (PPM81T-01R017樱花粉)   2019-03-18 19:51:00
贰拾推
作者: MarcusWright (Marcus Wright)   2019-03-19 15:16:00
想请教今天宜兰气温比预报低很多的原因为何谢谢d大
作者: arch20161219 (hahaha)   2019-03-20 13:56:00
热总是来匆匆 然后赖著不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