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小观:一周后期,西风喷流南移至副热带

楼主: daron (一)   2018-11-01 16:00:46
天气小观:一周后期,西风喷流南移至副热带
进入11月,
整个大气环境的变化就是西风喷流再往南压至北纬30度以南的副热带地区。
冬季大气运作主导大半个东亚地区,东亚进入前冬(跨年前之冬)时节,
而台湾也进入晚秋的大环境。
首先来看,
一、看2010年10月21日梅姬台风:
地面图:

700hpa:


500hpa:

二、再看2018年11月1日玉兔台风:
地面图:

700hpa:

500hpa:

可以发现,好像感觉很相似,但仔细发现季节不同了,整个共伴效应环境转差了。
综观过渡季节的大气秀,不外乎冷暖对决而来;
春季高空秀:高空暖空气发动攻势开始
-> 北半球2月春雨开始
-> 华南云雨带
-> 梅雨锋面
-> 梅雨锋面 + 地面系统-西南季风 之 梅雨滞留锋
** 偶有春台辐合(模仿秋台共伴,可惜画虎不成反类犬)
秋季地面秀:地面冷空气发动攻势开始
-> 北半球8月秋雨开始
-> 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旋生扰动
-> 季风辐合
-> 台风 + 高空系统-西风槽、太平洋高压 之 秋台共伴
** 偶有秋季滞留锋(模仿梅雨锋面,可惜东施效颦)
有趣的是,如果把上面每一项单独拿出来看,开始对应思考:
1. 过渡季节的春雨、秋雨 => 那夏雨、冬雨?
2. 华南云雨带是西风南支槽的表现 => 那西风北支槽的表现?
3. 梅雨锋面是滞留锋 => 那其它各类锋面?
4. 东北季风辐合 => 那西南季风辐合?
5. 秋台共伴(台风和东北季风共伴) => 那夏台共伴(台风和西南季风共伴)?
针对1,应该不用特别思考;
针对2、3,季节不对,留到春季再看;
针对4、5,
西南季风的季风辐合:西南季风与北方系统辐合
东北季风的季风辐合:东北季风与南方系统辐合
然而,
因为西南季风是南半球北上的跨赤道气流,一上来北半球遇上东北信风就注定辐合
一般不会单独看,而是另外以其他系统(例如:倒向季风槽)来看,
不过,其中有特别研究是 台风的西北风和西南季风共伴。
例如可以参考以下列举的研究:
台风与季风共伴之环境场研究
http://photino.cwb.gov.tw/conf/history/101/0919-310/0919e310_01.pdf
其中说明 台风东南风与东北季风共伴 & 台风西北风与西南季风共伴
此外,秋台共伴的研究,
http://www.ttfri.narl.org.tw/sp/?p=1879
国内气象界耆老王时鼎老师曾经进行统计,
过去曾与东北季风共伴且导致台湾显著降雨的台风,
https://tinyurl.com/yap9td32
其路径大致可分为两类,且台风中心未登陆台湾本岛。
第一类为向西直行,穿越巴士海峡;
另一类则在菲律宾东方海面北转,沿着台湾东方海面北上。
再重新看一次:
一、以2010年10月21日梅姬台风来看
地面图:

700hpa:


500hpa:

二、再以2018年11月1日玉兔台风来看
地面图:

700hpa:

500hpa:

1. 比起2010年10月21日的高空环境,如今太平洋高压更往南退,
2. 比起2010年10月21日的地面环境,如今大陆冷高压更往南压。
因此,
从9月~11月初的秋台共伴季节要结束了;
大气环境从秋雨转冬雨的季节要来了;
南方连成一片的太平洋高压,要改称副高了。
尽管深秋时节,东亚还没有寒潮爆发,台湾离入冬也还有一段时间,
但模式预报,北方冬季系统势力步步进逼,
一周后期冷气团已尝试进入东亚,离东亚寒潮爆发的倒数时刻了。
北北东风的凛冽东北季风吹下来,东北部湿淋淋。
周日以后有2~3天较温暖天气,算是小空档。
(简单说说囉)
作者: smileboy2016 (hahaha)   2018-11-01 18:45:00
恭迎冬季归位台湾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18-11-03 22:08:00
楼上有抓到皮卡丘吗
作者: smileboy2016 (hahaha)   2018-11-05 00:25:00
大安区也下雨 东北风有增强吗
作者: ShibaTatsuya (司波达也)   2018-11-05 00:35:00
基隆怎么雨还在继续下啊,明天还要回淡水期中考啊QQ,明天还会继续下雨吗?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18-11-05 19:58:00
空气是透明,天空蓝色,有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