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小观:本周入秋

楼主: daron (一)   2018-09-02 19:15:50
秋天,是文人笔下的季节,
如印度诗人泰戈尔:“The sun goes to cross the Western sea,
leaving its last salutation to the East.”
(当太阳横过西方的海面时,对着东方留下他的最后的敬礼。)
如《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看见一片叶子落下,可以推知秋天已经来临)
可想见,借由日常现象为秋的到来谱诗,
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热爱这个季节,
不管是唐朝诗人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或是19世纪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如果你能在秋季来到 我会用掸子把夏季掸掉,
一半轻蔑,一半含笑,像管家妇把苍蝇赶跑。”
以及本土作家陈冠学,也写了一部三册的散文集套书《田园之秋》,
以日记方式写成,分为《初秋》、《仲秋》、《晚秋》三篇。
初秋篇九月一日起,仲秋篇十月一日起,晚秋篇十一月一日起,
每日以散文撰写,描述著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生活实录,
线上阅读:http://www.haodoo.net/?M=u&P=B16H6:0&L=book
初秋篇 九月一日:“我爱秋,不仅爱它成熟,爱它在炎夏之后带来凉意,
更爱它是候鸟的季节,尤其是冬留鸟来的季节。”
就连大气版上也不少人喜迎秋天的到来。
eco100: 秋天快来 下雨没关系 08/29 16:06
DAEVA : 秋天拜托快来 08/29 21:34
Laincast:期待首波东北风入秋 08/29 21:55
或许以后除了冬季迷、夏季迷外,
也会出现过渡季节的大气迷,这种不喜欢夏冬,而热爱过渡季节大气环境的大气迷。
模式预报,随着北方西伯利亚大陆冷却,
冷气团开始堆积出1030百帕以上的冷高压,并且南下
东亚出现的冷锋压往台湾,台湾未来一周:入秋。
然而,秋天也是许多文人感伤的季节: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唐朝李白《秋风词》借由秋风、秋月、落叶、寒鸦,写出悲秋之作: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杜甫更在《登高》对满目的秋景不解人意,道出老病无力的感慨: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甚至,诗人海子的《九月》直接写出消逝的意境: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
尽管有些人不这么认为,如美国作家Shira Tamir:
“如果有人说叶子掉落是死亡,那他肯定没看过叶子在风中起舞的样子。”

但仍然有许多文人对于秋天的有着深切思念与凄凉的感慨,
不外乎因为随之而来的沉寂冬季,一切归于平静前的惆怅。
秋天是冬季大气系统崛起,
北极涡旋中心百帕高度场16000米(想像是1000米的气旋),
开始成为名符其实的冰冻大涡旋,
中心位于北极点附近,北极圈内部分地区已开始冰冻。
北极海冰面积减少速度目前已趋缓。
模式预报,未来一周北极涡旋伸出大槽压向西伯利亚大陆,
冷气团进入西伯利亚堆积,一周过后部分地区出现冷冻气团。
只能说当地短暂的秋天。
有趣的是,尽管悲秋的惆怅感,但台湾文人对这种刻划不深,
因为,就气候而言,不像夏天的燥热和冬天的冻寒,
台湾凉爽舒适的秋天,要体会“悲秋”真的不容易。
只是古文人把人生比喻成四季,人生有了春夏秋冬后,
秋天自然就被赋予了惆怅感,但同时又增添了它的魅力。
给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复杂思绪,让人忍不住提笔。
在北纬50度以北的极地大陆,秋天是短暂的,
以西伯利亚南部的贝加尔湖来说,
9月到10月初为短暂的秋天,这段期间,随着太阳日照的南移,
西伯利亚大陆逐渐冷却,北极而来的冷气团在此堆积,
不时有一股一股的寒风袭来,尽管未达冷冻气团的实力,
但已可达冷气团或寒流的标准,这是当季的秋季。
这里的冷气团,就是令东亚入秋的精灵。
壹、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一、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
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
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飞掠过山谷离开。
I. Autumn is mature it is not so shy the spring and
summer is so open, so to winter.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天那么娇羞,夏天那么坦露,冬天那么宅。)
1.龙眼秋,白露柚
西伯利亚的冷气团经过贝加尔湖后,因为南亚高压的叹息之墙,
使冷空气一般流向东北亚或亚洲远东地区,
因此使转凉东北亚(东北地区、日、韩)与炙热的东亚之间产生明显的温度梯度,
斜压不稳定的能量持续酝酿,在大气环境允许下,一次爆发,
西风大槽延伸,地面冷高压堆积酝酿后进入蒙古,再挥军南下,
冷高压吹出强劲(类)东北季风,(地面温度降到20度以下就正式称为东北季风)
大量冷/凉空气进入东亚,冷/凉空气抬升当地的暖热空气,
一阵秋雨过后,东亚入秋。
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二、时空燧道的匆匆脚步湮没了如烟的记忆,如同轻轻的来,又悄悄的去。
曾经的憧憬,几许的诺言,莫非真的要随着秋风雨打风吹去?
脆弱的心灵,永久的期盼,莫非还要继续游荡在梦一般飘飞的世界里?
II. My sorrow, when she’s here with me,
thinks these dark days of autumn rain are beautiful as days can be;
she loves the bare, the withered tree; she walks the sodden pasture lane.
(我的忧伤,此时陪伴着我,她觉得秋雨中这些阴暗的时日,再好不过。
她爱这光秃、凋谢的树;她在湿透的牧场小路上行走。)
2.白露湳 ,十日九日澹
模式预报,未来一周燕子台风北上侵袭日本,并入西风槽后变性为大型温带气旋,
带下来的偏北气流遇上西南季风,冷暖气团随即展开大战,
周三起锋面被推向台湾北部沿海,
东北风与西南季风在台湾北部沿海到北部之间交会,台湾天气不太稳定。
而真正重头戏是后期周末以后,西伯利亚冷高压大举南下,强烈(类)东北季风登场,
台湾正式入秋,由于今年西南季风活跃,尤其上周的西南季风冲入东亚,
因此,周末登场的(类)东北季风一登场,立即执行任务:驱赶西南季风。
双方大战激烈,季风辐合下,模式预报也出现各种分歧了,
甚至还有模式预报周末南方有热带低压或台风形成,如此一来就要更关注了,
只能说,(类)东北季风一南下,大气环境立即大改变,地面秀演不完,
但是如果一开始就来个共伴大戏的话会吓坏宝宝的~~
后续只能观察了,东北部、北部皮要绷紧一点,做好防汛比较实在吧。
而南部也不能掉以轻心,往年雨季要到9月下旬才会明显转入干季,
因为(类)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大战过的程中,
在(类)东北季风取得优势前,南部仍有可能出现明显降雨。
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一种心境叫秋天,你看不见,你摸不著,像一颗果实从里面成熟。
III.Winter is an etching, spring a watercolor, summer an oil painting and
autumn a mosaic of them all.
(寒冬是刻版画、春季是水彩、盛夏是油画,而秋日则是集结了他们的马赛克。)
3.八月半,日头恰短一条线
台湾的大气在在九月第一周的周末入秋,尤其(类)东北季风出现的很早,
往年9月上旬是东北风出现,主因东北亚与东亚的温度梯度差,
蒙古冷高压则要到9月中下旬后,才会带出(类)东北季风,
若以秋分9月23日,太阳约直射赤道的标准来看,今年入秋早了两周,
记得去年还有9月底~10月初左右,才出现(类)东北季风,
而今年的中秋节是9月24日,可期待的是中秋味的秋味应该很浓,
只是今年第一波(类)东北季风早早登场,令人不经想问怎么会这么早?
原因可能在于预测今年9月北极负震荡明显,
预报指出未来一周大幅度的负北极震荡让北极冷冻气团向外宣泄,
其中西伯利亚大陆囊括了一半,极地大陆早早降温,
同时也连带将使东北亚降温,东亚入秋时间提早。
此外,也可以顺便看到中央气象局太空作业天气办公室
http://swoo.cwb.gov.tw/V1/
太阳活动在今年整个八月,整个夏季都非常缓和,
最近30天的观测到的太阳黑子数都不多
http://swoo.cwb.gov.tw/V1/page/obs/past30days.htm
甚至太阳黑子数观测为0的天数占了一半。
由此可知,太阳活动缓和,辐射能维持在低档,
或许这也是为何在冬季创新低的北极海冰面积,在今年夏季反而意外的挺过去了。
肆、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秋天。月露冷,苹花渐老;水风轻,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秋天,除了伤感,还是伤感。
IV. After the autumn night. The moon is down, the sun is not,
only a piece of Ulam day; in addition to night things, what are sleeping.
(秋后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
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4.不怕白露雨,最怕寒露风
太阳辐射能量维持在低档,北极海冰面积挺过夏季没有创新低,
令人期待再来的冬季是否能回补,情况也许没那么乐观。
原因在于,9月的负北极大震荡下,冷气团大量外泄,
东亚全面早早入秋,是要上演去年的冷冻气团冲日本海,
还是要发展圣婴现象来个秋凉后的暖冬呢?
现在谈东亚的冬季还太早,冬季是科技的季节,
要谈暖冬不如先看凉秋情况,
模式预报,后期周末850帕16度线逼近北部沿海,相当于天然的冷气吹来,
然后因为负北极震荡,西伯利亚又是一个大冷冻库,
那么9月~10月初可能会是:提早入秋后,东北季风/类东北季风很凶的情形。
伍、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五、风旋转于大地,梦,不止一次,穿梭于城市与城市之间,
如同一只断线飘落的鹞子,犹如一个走失的小孩。
抱紧被风吹得行将透明的身躯,跟落叶一起纷飞,和时光始终坚持着间隔。
V. A flood of water beneath meandering mountains, had stood in the hillslope,
see if a piece of clean sweep fell from the view of time,
such as the life world Yunyong passer-by.
(万山逶迤足下,一水洪峰踏过,站在山冈高坡,
看秋风落叶如一片片迭落的时光,
观云起云涌如人生天地匆匆过客。)
5.九月台,无人知
如果入秋后,(类)东北季风(不是东北风)凶悍,那么就要留意秋季地面秀了。
一旦南海或菲律宾东方、台湾东南方、台湾西南方...有热带低压或台风,
甚至气旋扰动,秋季地面秀很容易上演重头戏。
因为(类)东北季风很凶的条件,就是西风大槽很有力,
有了西风大槽、太平洋高压、台风,怎能不上演秋季地面秀最重要大戏:秋台共伴,
因此,今年秋天,对于秋台共伴效应的关注,要更费心了。
只是秋台一直难以捉摸,除了天时地利的条件要求外,
在统计上,不管圣婴合成年还是反圣婴合成年,都有出现过经典案例;
如1969年圣婴合成年:10月2日的芙劳西台风(当年就是凶悍的东北季风)
如1967年反圣婴合成年:10月16日解拉台风
因此,尽管今年秋天早入秋,且圣婴现象逐渐发展,
  但就长期预报来看,不能排除秋台,但又难以判断影响机率,
而就短期预报来看,即便有秋台,但又牵涉到天时地利条件瞬息幻变,
就连目前部分模式预显示,后期看似有秋台出现的可信度也很低。(时间还是太久远)
因此,只能再观察,秋天的台风总是猜不透。
反观,夏季台风出现意外的情况就没那么多,
目前夏末美台燕子受冷海域影响逐渐减弱到强台下限,将往日本侵袭了,不意外呀。
(以上说明囉)
作者: typhoon79412 (珣豪)   2018-09-02 21:27:00
寒流要登场了吗
作者: sm1989tw0915 (小册)   2018-09-02 22:38:00
太文学了,厉害!
作者: railwaytaiwa (铁道员)   2018-09-03 01:29:00
写得诗意满分的一篇,看了心情好!
作者: amaranth5566 (Amaranth)   2018-09-03 06:28:00
诗人也懂大气
作者: billlushana1 (蓝腹鷴火箭炮)   2018-09-03 08:41:00
推!D大各种领域都会
作者: sss101010127 (faechen)   2018-09-03 08:51:00
作者: putintostyle (阿泽)   2018-09-03 09:03:00
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作者: shiang731006 (shiang)   2018-09-03 10:04:00
推!果真是才子
作者: moriyaorange (hoax day)   2018-09-03 20:04:00
华中已经有封面形成了,就看何时往南压
作者: jimmychung07 (JimmyChung)   2018-09-03 23:03:00
中秋前后真的很常有台风接近,16莫兰蒂&马勒卡@@16莫兰蒂跟马勒卡虽然都没登陆但是那时候印象很深好像是在中秋连假的样子吧XDD
作者: aabaabaabaab (simon0823)   2018-09-04 00:30:00
ADT和SACTON现在对燕子的强度估计有段差距,这两个模式分析的差别是什么?GFS00Z 远洋大物出现啦!
作者: smileboy2016 (hahaha)   2018-09-04 01:28:00
引经据典的那些文章都读过 然后信手拈来直接发挥的吗?哈哈哈 秋天不过是北半球在激情后的夏日 开启圣人模式而渐渐潜移默化人类的身心灵层面
作者: MarcusWright (Marcus Wright)   2018-09-04 05:57:00
EC也是去日本,只是不怎么大
作者: aabaabaabaab (simon0823)   2018-09-05 00:52:00
gfs12z 892hpa +240hr 真是欢乐!
作者: MarcusWright (Marcus Wright)   2018-09-05 07:04:00
GFS18Z变泰利XD
作者: aabaabaabaab (simon0823)   2018-09-05 19:25:00
老实说玛莉亚在侵袭台湾的时候强度已经减弱许多,当时各大单位尤其是cwb有高估强度的嫌疑,真实强度大概是35-40m/s。
作者: arch20161219 (hahaha)   2018-09-05 22:08:00
有些二次元恶宅日常生活无不拟人化 真可悲 宅图滚出大气版
作者: smileboy2016 (hahaha)   2018-09-05 22:15:00
https://i.imgur.com/LnJw0OY.jpg看爽就好毕竟太远 又逢环境剧变的秋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