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预报,
原先的热带低压顺利发展成蝎虎台风,
不过路径有了变更,预报通过菲律宾后往北移动,
这样一来,蝎虎台风与东北季风共伴的雨带往北带,
使台东首当其冲,留意大雨。
北部与东北部锋面通过也会降雨。
南部受到蝎虎台风往北移,加上锋面通过也有明显雨势。
稍微好一点就是中部,只受锋面通过影响而已。
蝎虎台风也逼近冬台,因为大环境来看,副高已经南移,
因此冬台与东北季风共伴下,云雨带都偏南。
北部只有在秋季大环境下,共伴效应影响较大。
冬季环境下,冬台的影响一般比较小。
正统秋季的环境(非初秋),太平洋高压脊线位于副热带20~25度之间,
也就是大约在台湾的东方,
因此造就出东高压,北槽线,南台风的秋台共伴环境。
这种环境的降雨最猛烈。
因为,这时候的东北季风温度不够低,冷暖对峙下的共伴锋面强烈。
到了初冬的环境,副热带高压脊线退到北纬20度以南,
也就是在台湾东南方,这时候的共伴锋面就在台湾以南,
不过此时的台风纬度必须更低,否则容易受到东北季风的寒冷空气入侵而减弱。
到了隆冬季节,太平洋海温已大幅降低,副热带高压强度弱,甚至不明显;
此时即便有台风,也不容易出现共伴效应。
这种情况维持到初春,由于南亚地区增温快速,西风带出现频繁的波动,
因此东北季风开始不稳定,时有时歇,加上南方菲律宾、东南亚陆地升温快,
副热带高压经常在南亚到太平洋间游走。
这时即使产生台风,几乎也不会有东高压,南台风的共伴环境。
春天开始,东北季风迅速减弱退场,共伴效应自然没有。
因此,台风共伴效应一般来说秋天的产物。
对高纬度地区,可以算到夏天。
对低纬度地区,可以算到冬天。
目前的环境,高压脊线大约在北纬20度上下游走。
台风与东北季风的共伴锋面已经开始南偏,但仍有机会影响台湾。
模式预报,未来一周,副热带高压稍微往北抬,似乎重回太平洋高压荣耀的感觉。
但其实是顺着西风带的波动调整势力场,顺着槽前往东北延伸。
不过这一个延伸,让副热带高压脊线往北抬,脊线回到20~25度。
似乎感觉回到秋天大气环境场的态势。
在副热带高压初期往北调整的时刻,
此外,台湾北方有槽线东移,南方有蝎虎台风,副热带高压往北调整,
北方有锋面云雨带,南方有蝎虎台风与东北季风共伴的云雨带,
两者就顺势往台湾靠拢。
其中,共伴云雨带的降雨最为强烈,首当影响为台东。
不过,这时节的东北季风已经不是秋天的温驯,
蝎虎台风会被东北季风的冷空气杀死。
紧接着,副热带高压再往北抬,脊线回到秋天环境场的位置,
而北方又一波槽线东移。
这时东高压,北槽线的环境场出现,
因此一周后期开始,
东北部如宜兰地区包含北海岸成为降雨的主场。
不过这时蝎虎台风已经散成一团,届时并不至于会出现秋台共伴。
(但如果蝎虎还没死,那就麻烦了)
最后提一下北极涡旋,
从秋季以来,偏离北极的北极涡旋,未来一周逐渐回到北极圈以内。
虽然没有完全回到北极中心区,但随着永夜发酵。
北极涡旋终于开始吃威而钢。
模式预报,未来一周北极涡旋爆发性增强,
大半个北极区与西伯利亚冰冻(事实上,西伯利亚已经冰冻了),
预报百帕高度场由目前的15400百帕,一周过后将增强到15100百帕以下。
一口气晋级三级。(想像940百帕的台风冲到910百帕)
北极涡旋在北极区爆发性增强后,有助于北极海迅速结冻。
不过可惜的是,北极涡旋中心偏在东半球的区域,
未结冰的大半个海域是位于北大西洋的西半球区。
这就像是发愤图强念数学,结果明天考英文一样。
看来,北极海冰面积依旧惨不忍睹。
(简单说说,以上供参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