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小观:暖化效应浮现南北极,副高强
暖化效应浮现的程度比预期的严重些,
南北极的冰层皆创下新低纪录
北极涡旋不强,南极涡则减弱的更迅速。
暖空气持续入侵南极洲;南极海冰迅速融化,成为几十年来的最少纪录。
北极更是不用说,北极涡旋老早飞离北极家园,跑到西伯利亚。
北极海冰从今夏以来一直都维持着几十年来的最少纪录。
换句话说,全球南北极海冰面积已经是不可思议的新低,
2016年将创下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应不是空闻。
在台湾,副高偏强,侵袭东亚的冷气团势力远到不了台湾。
850帕8~9度线到达北台湾,换算地面最低温度大约18~20度
不过由于偏湿冷,体感温度倒是会觉得有点冷。
这也算是一种弥补吧。
目前副高和西风槽已经开始对峙,冬夏系统之战上演,
滞留锋面从东海到华南地区已经出现,
滞留锋东南方的副高的偏南风也出现低层的小急流,
连带又出现一条对流云雨带让台东地区开始降雨。
冷锋以及冷空气要到第二天过后才会南下,
在此之前,
大陆上的变性高压与海洋上的变性高压,
两者之间对立的滞留锋,逐渐逼近台湾。
因此,天气开始不稳定,全台都有机会下点雨。
以东部和北部较明显。(东南风与东北风的关系)
两天过后,正式的蒙古冷高压南下,东北季风增强,
东北部阴雨绵绵,甚至大雨不断。
主要原因就是,台湾属于冷气团外围,冷空气推不走暖空气。
从高空来看,西风槽通过黄海,离台湾还有一大段。
台湾高空是西风喷流南侧,
中低层有西南风急流从华南到福建与西风槽后的西北风辐合,
再往东海到琉球海面喷流向东。
因此,
台湾地面场一直维持强劲的东北季风,
高空有一些西南风急流加入,有利于辐散。
如此一来,东北部要留意大雨。
这波冷气团侵袭东亚并不算短,主要在于俄罗斯南方高空场往阻塞发展的高压。
未来三天,俄罗斯南方高空出现暖高压,这里的暖高压和副高并不相同意义。
在西风系统中的各大气系统都是斜压系统,与夏季系统副热带高压的正压性质不同。
就像台风转化为温带气旋,就未能再保有夏季系统的性质。
因此,西风系统中的暖高压只是相对应于周围,并非夏季系统。
但可以带领南北大气系统交换,也就是夏季系统与冬季系统大战。
就如同西风槽往往带领冬季系统向南入侵。
未来三天的中亚有暖高压在北纬50度上下形成,
往阻塞型式发展,即不随着西风带往西移动,
不过严谨来说,这个暖高压不完全算阻塞高压。
因为阻塞高压纬度通常于高于纬度50度,且阻塞三天以上。
然而,这个暖高压三天过后就东崩溃。
但如此一来,就让另一波冷空气接侵袭东亚,
一周后期再一波强劲的东北季风维持吹向台湾,台湾温度热不起来。
而俄罗斯南方类阻塞高压除了未来的发展很重要之外,
类阻塞高压还会割离出高空冷涡旋,在中亚上空形成割离低压。
这个割离低压不能小看,因为北极涡旋正在西伯利亚,
事实上,这个割离低压就是从北极涡旋割离出来的冷空气,为一强烈冷冻气团。
而割离低压往南方跑,冷冻气团使中亚多数地区急冷,中心一大圈则急冻。
算是当地的霸王寒流。
在北极涡旋分出割离低压给中亚的同时,东亚西风槽也转直南下,
想当然尔,暖化效应下,副高有如吃了威而钢,保护南方减轻冷冻气团的影响程度。
因此,
冷冻气团袭击了东北亚与华北地区;
冷气团大约抵达了长江流域。
台湾则在冷气团外围;不过东北季风吹不停。
有趣的是,
模式一周尾声预报,南方有台风形成并且通过菲律宾进入南海;
台风与东北季风共伴,形成强烈的共伴降雨,模式降雨情况是最强紫色等级降雨。
但共伴降雨的位置在台湾以东海面上。
这是因为太平洋高压已经往东南退到台湾东南方。
如果是10月,大气形势为:太平洋高压在台湾东方,那后果很可能严重的秋台。
11月底大气形势
/
/
台湾 / (共伴降雨带)
/
/
/ 太平洋高压
台风
(简单说说,以上供参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