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梅姬后记

楼主: logdog (风暴之轨迹)   2016-09-28 13:33:22
一.前言
"梅姬" 相信对追风超过六年的风迷
这个名字是大家的共同记忆
上一次的是在2010年出现的
这次的梅姬刚好有美军版的追风计画启动
他们是叫"Typhoon Hunter"
会直接开飞机飞近台风中心里面实测
在这个梅姬的台风中心测到了
高度1500 公尺 风速171节的数据
导致美日台陆通通把梅姬台风的强度
推升到一个理智断线的境界
美:160kts (1min) 卫星观测史以来,仅输海燕,莫兰蒂,迪普
日:125kts (10min) 有待验证
台:130kts (10min) cwb新制以来,史上最强台
陆:144kts (2min) 历史以来仅输海燕
2010年代以来,梅姬也排在我心中前三的位置
仅输给海燕和莫兰蒂
对于这次的"梅姬",也是给予高度注目
看看会有什么传奇的一生
二.梅姬之名
"梅姬" 是由韩国命名
原意是一只鲶鱼
话说韩国取的名字的台风
常常对台湾都不是很友善
ex.纳莉 ...还有好几个不想找了xd
三.初生
要暸解今次肥台梅姬为什么会变那么肥
首先要从他初次诞生开始谈起
"梅姬"是由西北太平洋的东风波开始生成的
河谓东风波?
东风波其实是一种在太平洋高气压南部的东风气流中
一到比较扭曲的气流 本来是直直的由东往西吹
东风波的时候是由东南向西北扭曲后再由东北向西南吹
构成台风逆时针环流的北半边结构
但是南半边仍属开放环流的状态下
无法围成1个圈圈
这时的东风波无法成台
而后梅姬胚胎的南半测
似乎是由低纬度来的跨赤道气流所补上
但一开始补的不是很完整
所以成台之前花了不少时间发展
四.成台
9月23日上午九点,日本气象厅分析这个台风胚胎的T指数
已经来到2.5,达到命名台风的标准
因此日本将其升格为台风,并给予编号1617和梅姬的名字
命名初期,各大数值就已经很坚定的表示
梅姬是个直扑台湾而来的台风,而且各大机构也都很同意这个看法
并且老神在在的把路线直接画到台湾来
坚定的态度几乎是全部都照抄的1样
表示这根本是个送分题,而梅姬也是稳步的朝台湾的方向前进
没有太多预想外的演出
台风本身的结构方面,由于本身前身的东风波环流巨大
因此一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是非常大的台风
但是这种台风往往会有一些棘手的问题要解决
1.多中心混战
前期至少三个中心互相厮杀
在这个时期 各大机构定位混乱
老J甚至在分析里写T指数无法判定
因为找不到中心
后来这个结果到最后获得改善
因为北侧的环流中心或的胜利
所以整体开始稳步发展
2.环流巨大
一直搞不定自身核心和东侧的巨大悬臂
因此一值无法顺利转出眼睛
3.干空气
发展不顺的原因也或许和干空气有些关系
这东西侵台前一直搞出双眼墙甚至多重眼墙的状况
而且总是失败 后来在侵台前
才勉强为出了一个不太好看的眼睛
但是即使如此 也算是个结构完整的台风
对于环流巨大结构有外整的台风
威胁性十分恐怖
六.侵台
梅姬在众多台风的预测中
算是环境非常单纯的个案
在整体移动途中误差非常小
准确度甚至可以放大到五天前就已知道他会来
但在之中有还是有一些变量
导致登陆点由恒春半岛最后偏向花莲市
1.中心重置
发展初期 各大数值预测梅姬多中心会由南侧中心取得胜利
所以会走莫兰蒂的老路
从恒春或巴士海峡北部横过并侵袭对岸
但因为后来该系统出乎意料由北侧中心取代
所以所有数值将路径北调到北台东
2.环流巨大
虽然环境单纯 太平洋高压组成高压坝
相当蛮横的横在北边
但因为梅姬的环流实在是越来越肥大
环流有多大呢 全盛时期算上旋臂
直径几乎达到五个台湾的长度
也因此 靠近台湾时 副高似乎顶不太住台风
让开了一些空间 让台风的北向量抬了起来
进而让登陆地指向了北花莲 在花莲市登陆
在这侵台的过程 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1.气象局风圈争议
这我实在没有办法不拿出来说
包刮气象局自己的追风计画结果
在西北方400公里外测得的7级持续风
和330公里外的石垣岛也测得7级持续风
气象局始终把风圈半径定在250公里
其背后真相 令人相当好奇
2.南部风雨预报下修
先前板上和气象界人士都已经提前警告
梅姬台风的环流巨大
中央山脉是根本没有办法挡住大环流台风的气流绕山
中南部不会受到保护一样强风侵袭
气象局却始终对9/27上午的风力预报
做出了不达危险的程度
而让南部民众于9/27上午必须上班
实际上 包刮台南 高雄
都于9/27号上午十点半
达标十级强阵风
让民众下班陷入危险
或许你说了气象预报有他的误差性
这我也同意 但是你根据实测结果看出实际情况远超预期时
却将风雨预报下修可能就要请气象局好好解释了
七.9/27登陆
台风于9/27下午两点在花莲市附近登陆
登陆之前的两个小时
就有猜测到可能会有地形吸引而加速往西狂奔的现象
事实也是如此 本来台风前进的方向是对准和平到南方澳之间
中午12点开始 台风突然往正西加速前进
两点左右就在花莲市登陆了
这段期间 包刮 台北 宜兰 花莲的风雨程度都很恐怖
花莲市是首当其冲 早上看了harry的实况台
持续风就已经十分强劲 挂在栏杆上的晒衣架是横著持续飞舞
不过没掉真是奇蹟 目测应该有接近10级的持续风
接近中午实况就断了 改看宜兰大学的实况台
宜兰也是风雨1直很大声 但是到了1点以后的风雨
又突然音量明显加大 过了一点半后整个画面已经是白茫茫一片
看不到外面了 随即飙出15级强阵风
再来说说我居住的台北吧
台北其实早在早上五点就已经听到外面已经有呼呼的风声
到了早上9点过后 呼呼声开始加大 而且变的频繁
随即下起大雨 这时候的超强阵风是有 但是间隔有一段时间
外面的雨 大概是45度在飘
等到过了中午12点半 雨又变的更大 视线有些不清楚了
到了下午一点半的时候
雨变成30度在飘 越来越斜 这时不只是阵风变的很频密
而且连持续风也很吓人 我目测外面应该有7级持续风吧
超强的阵风呼呼吹 红绿灯在摇晃
而台风大概就在此时准备登陆北花莲
八.过山
台风登陆之后 一直跟版友再讨论此台风的过山方式
本来有三种看法
第一是台风不受影响
沿着机构预测的路径不改变方向强行过山
类似2007圣帕 这种对台北的威胁很大
台北的强风会1直持续著
(不好意思我住台北只好以台北的经验来看)
第二是登陆后马上南落 转一个圈再过山
海棠 属于这种 这对台北的威胁就小很多
因为结构被破坏 强风会马上小下来
第三种 过山后在南落
然后之后在直直北抬到机构预测路径
类似苏迪勒 这种对台北的威胁仅次第一种
强风会小下来 但还是持续有 只是不如登陆前大
后来证实梅姬采用第三种方法过山
因此在台风出海前 台北的强阵风仍然有出现
也就是下午六点到九点之间 雨明显变的很小
强阵风仍持续 只是没有稍早的狂爆且频密
九.出海
台风于九点左右从云林出海
这个时候台北的恶梦就来了
台北最怕的两个风向之一的"正东风"出现了
从晚上九点开始 台风回南给台北带来的沿山喷流
从基隆河谷吹入台北市
这是雨势都不大甚至没有
但是超强阵风变的非常频密
而且风势直逼下午台风登陆前的恐怖
而在这时 松山机场刮出了 平均11级 阵风14级的强阵风
(58节 阵风85节) 这个风势大到我把家里所有窗户紧闭
那个乎呼声还是吓死人
台风此时中心从云林外海直拉到苗栗外海 然后往金门前进
这个沿山喷流非常恐怖 甚至超过去年的杜鹃和苏迪勒
指的是苏迪勒回南这段的风力表现不如梅姬
大约过了凌晨一点 阵风的强度和频率才有明显小下来
但起风的时候还是吓人
一直要到凌晨三点 风向真的从东风转成东南东的时候
才有明显小下来
而这次的追风也再这里告一段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