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小观:北半球的南北大不同
自从卡大提到北半球盛宴后,
仔细一观察北半球后才知道不得了,
因为,北半球大气正为即将而来的过渡期开始作准备。
也就是说开始为进入秋季开始作准备,
换句话说开始为冷热大战开始作准备。
在亚洲南方,热带地区:
西南季风从南半球印度洋冷高压与澳大利冷高压吹出来,
越过赤道遍及北半球北印度洋、南海到西北太平洋东经150~160度。
未来一周受太平洋上热带低压和台风发展的影响,
西南季风甚至逼近国际换日线,
几乎可以说北印度洋到整个西北太平洋热带地区都连结了西南季风。
西南季风潮大举北上,就形成夏季的一大盛世-季风活跃的盛况。
受亚洲地形与环境场影响,展现不同风貌。
在印度半岛,西南季风撞上了印度半岛西岸,在西岸带来当地的雨季。
在印度半岛东北,西南季风撞上了青藏高原,
高耸的青藏高原阻绝了大半个西南季风的水气,
因此在印度半岛东北形成了密集的降雨,雨量之多可堪称世界第一。
不过今年似乎比较和缓。
在中南半岛西岸,西南季风同样撞上这里,在迎风面西岸带来丰沛的降雨。
但中南半岛地形不像青藏高原那样高耸,水气可以长驱直入遍及整个半岛,
在东亚副热带地区,热带性低气压通过台湾,正为台湾带来不稳定天气。
模式预报,后头还有一波不稳定的小气旋环流,
因此未来一周前半段,天气看来仍不稳定。
事实上台湾正处于活跃的大季风环流中,
西南季风遇上了北方高压的东风,形成的大季风环流,
东侧位于台湾,西侧位于中南半岛,中心区位于港澳,
属于季风低压的发展雏型。
不过未来受到高压引导,这个低压环流逐渐往西移,
因此预报到了一周后期,台湾天气会比较稳定。
另外还有一各大低压环流,就是西北太平洋上的大季风环流。
模式预报,这个大季风环流未来会有两个热带低压发展,
且看来都会变成台风,但是否会有滕原效应或是其他有趣的情况待观察。
模式预报,继这两个台风之后,后头还有新的热带低压形成。
一整个看来,西北太平洋上热闹非凡。
再往北来看,亚洲与西北太平洋上的的温带近副热带地区,
这里就是南亚高压与太平洋高压的势力场,
在大气中层和高层都可以看到夏季高压笼罩的势力。
这里的地区的天气就是"炎热"与"好热"。
不过事实上,大气环境已经不比之前七月底八月初般的盛夏环境,
因为,西风喷流已经开始南压,这表示冬季系统苏醒了。
南亚高压与太平洋高压开始重新面对高空冷涡旋和西风槽的挑战。
在亚洲南方可见热带东风喷流,在东亚北方可见西风喷流
西风喷流和东风喷流的过渡区从台湾到东亚外海,由西风喷流转东风喷流吹往印尼/南亚
南亚高压对于东亚区而言,仍力主控场东亚副热带到邻接的温带地区这一带的高空。
但对于温带地区近极地/北亚地区而言,由于日照的南移,这里已经不再炎热,
进入夏末甚至部分地区进入秋季,来自北极区的冷气团已经不时入侵这里。
西伯利亚的近北极区一带,未来一周就有两道冷锋通过,这里早已入秋。
随着太阳的远离,冷锋的侵袭,陆地温度正一步步向下掉,
这也象征著此区的大气军团,有转变投入冬季系统征兆。
至于北极地区,
最明显的就是北极涡旋,模式预报未来一周,北极涡旋强度倍增,
北极海有大半个地区都感受到零下温度,而整个北极的夏天也结束了。
甚至近北极中心附近,已经有算深秋了。
北极的夏天不长(0~10度),但秋天更短(0度左右)。
因为对于夏季系统来说,八月是个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月份。
八月落于盛夏季节,夏季系统最活跃,但此时却也是冬季系统苏醒的季节。
因此,从八月初到八月底,大气环境会改变很多。
北半球南北温差拉大,
温带地区首先撕裂,南北温差急遽增加,很快会进入冷暖战期,
今年东亚上半年的冷暖大战,见识到超级迟到的夏季系统-西南季风/南亚高压。
那么东亚下半年的冷暖大战,就不知道冬季系统又如何表现了。
撇开还没到来的冷暖大战,
现在还是应该回归到夏季系统的大环境来看这场大气秀:
未来一周,未来西太平洋的的两个热带低压/台风还是令人好奇。
是否会出现藤原效应,又或是都被北上后,被西风槽带走。
出现藤原效应,可能会看到大吃小
一个被季风槽带走,可能会看到另一个在大季风环流圈独自跳舞
(大季风环流圈中的小小台风之舞)
若是两个都被西风槽带走,那后面就更加更精采可期,
因为西风槽的出现,就有机会导引出倒向季风槽环境,
也就是东北西南向的季风槽,
倒向季风槽的出现,是非常不稳定的大气环境,
对台风来说,就像是播了种又撒了肥的田地,
到时候又是新的台风世界了。
因此,在季风槽活跃的大环境下,西太平洋大戏可以持续观察。
(以上供参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