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nr (史努比)》之铭言:
: 自2016年开始至今
: 放晴出阳的日子少的可怜
: 若清明仍是这样阴霾天气的话
: 可能会到梅雨季节过后
: 才有好天气所见
: 气候是否变的不宜人居
: 连出门都感到步步维艰
: 每当午后就是阴天下雨
这很有趣,为什么现代人会有人觉得常下雨不宜人居?
若是农业时代,不常下雨的地方才是不宜人居
台北常下雨,让需要多雨潮湿环境的茶叶生长得很好,才有了文山包种茶
茶叶在古代是非常经济的作物,现代依旧
反而是南部的蔗糖田园越来越少了
随着工商业发展,南糖北茶慢慢转变成南工北商
气候当然影响到工商业发展,不要觉得不可能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南科
为什么要发展南科,而且光电业会聚落在南科?
因为其中一项是生产太阳能板,要测试研发,一定要选日照充足的区域
这就不可能放在北部,北部多雨,看天发电的太阳能板多少会影响到研发进度
不过北部东北季风浪大,是研究海洋发电的好地方,所以基隆的海洋大学能研究这一块
说到底,不宜人居是有点夸张,这种天气顶多是对现代生活不方便
跟下雨天的不方便比起来,高纬度国家的冻结低温与暴风雪是更不宜人居
而事实上西伯利亚这种地方还真的没有什么人居住
北欧国家日照也不足,不过因为洋流(?)的因素全年环境没有西伯利亚如此恶劣
比起干旱,潮湿多雨的环境对人类其实是相对宜居的
既可发展农业,工商业上也不会缺水,作为人口汇聚的大城市水源充沛也是基本条件
何况对抗潮湿已经有除溼机,对抗干旱仍旧没有低成本作法
大众运输的持续改善也让通勤交通在雨天的影响降低
撇除后面气候环境生态改变的问题
连续下雨实在无法与不宜人居画上等号,反而是相对适合人居的
接下来要做的应该是持续开发都市雨水再利用系统
否则只要有一段时间不下雨就会出现之前那种限水的情况
比起没水洗衣服的日子,我还宁愿洗完要除溼烘干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