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aron (一)
2016-03-19 10:33:50天气小观:未来一周,东北亚高空冷涡旋主导东亚
目前从中西伯利亚往北极区的暖脊,
切断出的冷气团在鄂霍次克海高空形成封闭的冷涡旋系统,
模式预报,这个冷涡旋系统中心区会往西南移动移向东北亚的日本海一带,
称为东北亚高空冷涡旋。
东北亚高空冷涡旋是深厚的冷系统,死对头就是深厚的暖系统太平洋高压。
就像太平洋高压喜好西风脊一样,东北亚冷涡旋互动的对象就是西风槽;
不过不同的是,太平洋高压虽然会与西风脊互动,但并不是西风系统的产物,
因此,太平洋高压不具备西风系统的斜压性质,它是一个正压系统。
而东北亚高空冷涡旋则是西风系统下的产物,
综观来看是极地涡旋与中纬度西风系统下的产物,为斜压系统,
高空冷涡旋可以从西风槽中出现的封闭涡旋形成,
也可以从西风槽中割离出的割离低压,或从极地涡旋分裂出的产物,
因此,高空冷涡旋与割离低压两种通称经常混和著用。
不过,
当割离地压往南脱离西风系统,落入南方系统,被暖系统包围形成封闭的冷心低压时,
就不再具备斜压性质,而转为相对正压系统,并且诱生地面系统出现热带气旋。
同样地,
当割离低压往北并入北极涡旋系统中,则会增强北极涡旋的强度,
也不再具备西风系统的斜压性质。
在不同季节,东北亚高空冷涡旋出现的表现方式都有不同。
不过由于它是一个很深厚的冷系统,除了对东北亚地区直接影响外,
也往往对对东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进入春季以后,高空暖脊往北极入侵的频率增加,
尤其南亚/青藏高原地区炎热的暖空气,在中亚出现强烈的暖脊系统,往北极深入。
因此,割离出的低压经常在东北亚高空形成冷涡旋,
因此,在暖季,东北亚高空冷涡旋出现的频率比起冷季来的高。
但若是在冬季出现,即便是位于比较远的鄂霍次克海,也可以让东亚爆发寒潮。
像是今年的帝王级寒流,
在鄂霍次可海的高空冷涡旋往西南延伸出西风槽,
和原本横在日本海的西风横槽叠加,
使西风大槽转直而下,
槽后的北向气流让北极冷气团"两口气"(在东北亚转弯)冲到东海。
台湾也受到影响。
而这次的模式预报,鄂霍次克海的高空冷涡旋会滑进日本海,
并且会延伸出西风槽做一次转直的过程。
而槽后也是可怕的西风北向气流,对于寒潮爆发的形势做得很漂亮。
不过季节不同了,
首先北极冷气团威力持续减弱,已大不如隆冬时节,
且冷气团南下时,受到的阻力与变性的程度也比起1月时更大。
因此,模式预报,
一周后期,受到东北亚高空冷涡旋延伸的西风槽影响,
东亚会受到冷气团冲击,且槽后的北向气流冲向黄海。
因此冷气团主力沿着东亚沿海而下,
台湾北部又变成同纬度的苦主。
不过,是否会达到寒流等级还要再观察。
至于模式预报来看,
在一周前中期,不稳定天气居多,
像今明两天,微弱冷高压与东北季风南下,
副高连理都不理,趴在南方。
因此锋面尾端与华南移入的水汽,让雨水滴滴答答的下。
东北季风减弱后的空档不常,
接着西风南支槽带来的低空西风急流再来,
新的华南云雨带又往台湾而来。
又是迎接新的一波降雨。
到了一周后期,
东北亚高空冷涡旋令强冷气团南下,
开始南下时,冷暖大战出现强降水,
之后冷气团南下,强劲的东北季风会将云雨带往南方。
但是,北部尤其东北部,就算冷气团南下,
由于地面持续吹偏北向的东北季风,
因此只是从:
华南云雨带的水汽转变成东北季风海汽耦合后的湿冷水汽,
因此,想要好天气是蛮奢求的。
不过中南部情况也不会很好,
因为东北季风把华南云雨带推走,若是不够力,中南部就囧了。
而且,更后期的东北季风威力减弱后,
新一波的华南云雨带,可能就从中南部先影响。
(北部还处于冷冷的高压天气,且因东北季风减弱,降雨可能先缓和)
简单来看,以好天气来看,
北部/东北部是苦主的奢求,但中部、南部似乎没比较好。
比较好的可能是东部,尤其东南部天气应该最好。
一切都是因为春天高空大气系统变化快速。
高空系统几乎都是大尺度,因此波及范围大。
如果是秋天,地面系统变化快,但地面系统有很多是中小尺度,
所以若是没被波及,则通常是秋高气爽的天气。
但是若被波及,灾情没有比春季来的轻微。(例如秋季类梅雨的豪雨,秋台外围共伴等)
(以上供参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