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小观:模式预报一周后的台风,路径值得关注

楼主: daron (一)   2015-05-03 09:32:54
天气小观:模式预报一周后的台风,路径值得关注
先来看近期,类东北季风今明两天抵达:
由于东北亚高空冷涡旋延伸出西风槽
带领地面冷高压南下,虽然这时节,冷高压还没出海就减弱变性,
但以速度取胜快速南下,一股凉空气与东北风南下影响到台湾北部。
因此北部首当其冲受到锋面影响降雨,之后锋面断开,
且模式看来,锋面通过后,断开后的尾端似乎留在台湾南部,
因为东北风推不走,偏南风带上,台湾南部有机会连续降雨三天。
虽然不像秋季东北季风大战西南季风精彩(有时还会战出热带气旋)
不过冷性东北风南下和暖性偏南风大战,依旧很有意思。
再来看南方系统,因为这时节以后,南方系统是主角:
目前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的热低压建立,虽然还不算强大,
不过热低压建立后,有利于孟加拉湾以及南海的西南季风爆发。
中南半岛有来自南海的偏南风和孟加拉湾的西南风,水气进入出现对流。
印度东北方的恒河口一带,则是孟加拉湾的西南风分支,转偏南风带入,
也出现一些对流。
中南半岛有来自两大海域的水汽,对流较旺盛,
因此配合热低压与水汽抬升,水汽在高空凝结释放潜热,
使得热空气冲向对流高层后辐散,形成一高压场势力,
也就是南亚高压在中南半岛的高空的模式建立;
虽然强度目前还不稳定也会受西风喷流冲击,
但是可以看出反涡旋的高压场势力存在。
因此,即可视为南亚高压建立的指标。
至于印度半岛也有热低压,但高空还没有南亚高压。
因为印度雨季还没到,阿拉伯海还是被东非副高势力影响,
东非副高在阿拉伯海的反气旋势力,阻止西南风带入。
印度相对处于干热天气。
由于没有水汽对流来释放潜热,热空气并没有冲向对流高层,
在上升到对流中低层的700帕后辐散,500帕目前还是西风势力主宰。
因此对流中层以上看不到高压场势力。
一般到六月后,阿拉伯海副高势力崩溃,西南季风爆发,
大量水汽北上,印度西岸雨季开始,并往内扩及。
水汽高空凝结降水并释放潜热,热空气直冲天际,达到对流高层。
这时印度半岛高空就会看到南亚高压。
有趣的是,南半球马斯克林冷高压(南印度洋冷高压)等不到那么久,
跨赤气流迫不及待进入北半球,
当然也立即被阿拉伯海的反气旋挡住:SAY NO,
然后情况就很有趣:
阿拉伯海的反气旋将暖湿的跨赤道气流推向东非伊索匹亚等附近地区。
造福了这些地区的降雨,目前模式预报,这里的降雨很明显。
而又当阿拉伯海反气旋减弱时,呈现脊场型/\
跨赤道气流沿着脊线西侧北上,受到索马里地形影响转西南风北上,
进入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
因此模式预报一周后期,阿拉伯海反气旋减弱呈现脊型,
巴基斯坦阿富汗也会出现一些降雨。(不过一些水汽会被东非海岸地形拦截)
回到东亚:
南海的偏南风受惠于中南半岛的热低压,已经逐渐出现。
接下来要等中层的高压势力退场,才能使南海西南季风爆发。
不过模式预报一周后,因为台风的关系,使南海出现西南风(类西南季风)
标准模式的西南季风爆发就是北半球热低压+南半球冷高压突破副高,
类西南季风则是由其他系统引发的西南风。
(有些研究称为假性西南季风,不过我是觉得不好听,以"类"来解释比较正确)
目前南半球不管是马斯克林冷高压还是澳大利亚冷高压,
都已经把东南风往赤道带,形成跨赤道气流,
跨赤道气流进入西北太平洋,与太平洋高压的东风相遇,
形成热带气旋扰动,环境良好之下就会发展。
模式看好,在低纬度东经140度附近的热带低压发展,
因为它的形成是在良好结构的赤道辐合槽中发展,
更重要的是没有季风低压的大烂结构以及高低层风切影响,
因此,模式看好它发展的结构适中完整。
路径方面,目前南海中层有副高势力,与东边的太平洋高压势力有一点结合,
不过未来一周后期,受到北方西风槽势力影响,两边高压势力断开
因此形成台风后接近菲律宾东方海面时,转北机率高
模式也指出,南海高空的副高势力消退,以及台风到达台湾东南方海域后,
南海出现西南风并往东北汇入台风中心。
因此如果伴随模式预报,接近台湾或是从台湾东方海面北上,
就能引进西南风为南部带来降水。
(以上供参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