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小观:菲律宾东南方的季风低压转热带气旋中

楼主: daron (一)   2014-07-26 10:07:16
(一样白话说明)
目前菲律宾东南方的季风低压正在加强CISK机制与中心暖心结构,
逐渐转为热带低压,
不过由于季风低压的范围大,环流整合过程的强度发展还有待观察,
但范围大且模式预报路径上可能对台湾影响。
季风低压的形成是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
夏天的亚洲南方大陆受到辐射加热,空气极暖及轻,形成热低压,
而海洋相对为高压系统,气压差驱动空气从海面往陆地流动,
形成一个大尺度的季风流往陆地吹。
由于柯氏力的作用让风向转变,来自海洋的气流会旋入陆地,
再加上水气受到陆地地形影响开始抬升降雨,同时在释放出潜热,
因此在陆地近海处,往往形成一个封闭的低压环流为季风低压。
夏季的孟加拉湾,南海,菲律宾东岸都可以见到季风低压,
其中南亚地区近海的季风低压最常见也维持最久,几乎整个夏季都可以见到。
西太平洋地区由于海面积广大,陆地面积小,
加上太平洋高压势力作用,季风低压不多见,主要多为热带气旋的舞台。
季风低压主要由季风驱动的机制,但由于在温暖热带洋面上,
因此也具有热带气旋的CISK机制,
换句话说,季风低压的发展在条件适合下,可以转为热带气旋发展。
南亚印度洋上的季风低压在夏季几乎不可能发展为热带气旋,
因为南亚高空的南压高压有强烈的高空东风喷流,
低层又有西南季风的西风喷流,高低空的风向有着巨大差异,
也就是有强的垂直风切成为了季风低压转为热带气旋发展的最大阻碍。
反观西太平洋上,季风低压发展为热带气旋的条件较好,
通常高空的东风流不强,垂直风切比起南亚印度洋上要小的多,
但是季风低压另一特色是结构大,
对大尺度季风环流推动形成的季风低压,
如何在大范围结构下,加强CISK机制并建立单一个暖中心,是一大挑战,
这往往需要时间。
目前菲律宾东南方的季风低压,目前已编号为96W,
未来有机会逐步发展形成热带性低气压或台风( 11W ),
不过结构上颇大,需要整合,
加上更东边的季风槽酝酿下,可能会跟着另一个热带低压出现,
因此96W与后头可能形成的另一个低压,
模式预报未来一周可能会都会形成台风。
因此双台的路径上就要开始关注了。
由于现在东北亚有一西风槽通过,因此太平洋高压正在东退,
加上96W(未来的台风)会偏北移,但之后
后头新的台风以及西风槽通过后,太平洋高压又西伸,
因此模式预报96W又会重新偏西移,接近台湾,且有机会影响。
而预报未来96W后头的台风的路径也要关注,
模式来看,
这个96W后头的未来台风在季风槽最东端孕育诞生的热带气旋,
结构上看起来会比96W好,强度更强
顶着北方的太平洋高压,就要看到到时高压脊势力的分布了。
最后顺带一提,
冬季系统北极涡旋已经重新开始增强了,冰冻范围将重新扩张,
来到了七月尾声,夏季来到了中后段,要好好把握,
因为之后又要上演冷暖大战了。
(以上供参囉)
作者: easylovegame (第三者的第三者)   2014-07-26 11:39:00
冬天快来 热死了!!
作者: guapoantonio (desconocido)   2014-07-26 22:5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