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news.yahoo.com/%E5%A4%A7%E5%AD%B8%E8%A9%95%E9%91%91-%E9%99%A2%E5%A3%AB-%E6%96%B9%E5%90%91%E9%8C%AF-%E5%88%B6%E5%BA%A6%E4%BA%82-2130001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毓生返国参加院士会议,发现大学评鉴制度乱象,严重干扰学术自由空间。他决定在今日开幕的院士会议连署提案,建议马英九总统正视大学评鉴制度乱象,并修正系所评鉴制度,从现行五年一次延展为十年一次。
▲中研院士林毓生严词批判大学评鉴制度不当,并决定发起连署,要求改革。图为台大校园内刚下课的学生们。(本报资料照片)
“监察院调查报告中,甚至有学校动支上千万元经费、召开一百多场准备会议,印制的文件堆积如山,就是为了应付评鉴!”林毓生早就耳闻国内大学评鉴乱象,最近返台许多大学教授向他谴责评鉴的缺失,他再细读监察院纠正案全文,发现评鉴制度严重干扰学术自由空间。
他说,他并不是主张取消所有评鉴,但不能做得太频繁,且变成淘汰办学不佳的大学或系所的工具,成为教育行政主管卸责的借口。
林毓生表示,如要真正追求学术卓越,必须尊重学者的学术自由,以制度保障他们不受干扰,以便发挥最大的研究能量。但前提是学者必须经过严格筛选,要有真正研究学术的才能、并以研究为志业,而且要遵守学术秩序与学术规范。
林毓生指出,教育部应尽速建立有效机制,彻底检讨与改进评鉴制度。现行大学评鉴最严重的问题是,第一,教育政策官员完全弄错方向,齐头式评鉴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学者,以为应用机械化的管理方式,就可提升国内大学教学与研究的水准。
第二,二○○五年成立“高教评鉴中心”,以法人基金会的方式运作,闭门造车的政策与指令式的权力,不受外界监督。
林毓生指出,国内大学每五年就要接受评鉴,循环周期过于紧迫,已严重影响大学教师教学与研究的推展。从前置作业、自我评鉴、实地访评、结果决定,通常需要两年;如有后续追踪则长达三年,剩余两年又要开始准备下一轮评鉴,等于每年都在做评鉴。
他说,这个本末倒置,令人疲于奔命的政策,使他想起古希腊诗人的名句:“上帝如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他发疯。”当年设计此一“疯狂”制度及继续推行此一政策的教育部长们,都应公开道歉!
他指出,如果评鉴做得公允、有效,虽可清除一些“朽木”、维持最低学术水准,但对促进学术发展作用不大,尤其不能引领卓越。在研究领域,从来没有任何杰出学者是因为受到评鉴的指导、肯定与鼓励而做出突破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