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一心戏剧团《当迷雾渐散》

楼主: mindy1530 (无)   2019-04-08 09:30:26
该是整理心情的时候了~
#2019台湾戏曲艺术节
#当迷雾渐散
迷雾缭绕下,魁儡弄舞,魔幻辩士现身,倏然一声惊呼:“二十一师登岸了!”血淋淋的
历史作为开场,这是晚年林献堂在日本居所“遁楼”里所作的一场梦境。
《当迷雾渐散》从宣传期间就让人存在许多疑问,雾峰林家、台语电影、林献堂、白克、
林琳、李香兰……对于大部分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关系皆感陌生,制作团队和演员组合却又
让人深深期待。当初在讲座上,施如芳老师就有提到,如果对于《当迷雾渐散》感到雾煞
煞的话,可以参考英文剧名 ”Me, Myself, and I”,于是稍微理解剧的重点可能不在于
呈现史实,而是将核心聚在林献堂“自己”身上,但也没有想到会是这么的“意识流”。
非线性叙事方式,让人不易回想剧情,但浓烈交织的情感会深留在心里。前几幕场景都是
从晚年林献堂在遁楼里开始,从现实进入回忆中的情境,舞台上意象逼真的五桂楼,真叫
人惊呼不已。
罗太夫人(许秀年饰)邀请莱园众人来看戏,第一段戏中戏《武家坡》薛平贵回窑,这里看
几次心里就要咒骂几次,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薛平贵见到宝钏第一个念头居然是要捉
弄她。(谁来演都一样XD,可恶的薛平贵,不懂小时候为什么会以为他是英雄!> <)
“不对,不对啊!”剧中看戏的观众都摇头。此时罗太夫人说话了:“传统戏要看懂,若
不是假天真,便是真糊涂,心肝才不会打结。”
这段话引起我深深的共鸣,我喜欢新编戏的创意与思维,也欣赏传统戏的道地和韵味,然
而传统戏的剧情,有时候就是不能认真看待以免跟自己过不去啊。许秀年老师藉罗太夫人
之口点醒梦中人,显现出罗太夫人的智慧与格局,在看戏时保持透彻与清醒,在现实中洞
察时局,果断取舍。
“王宝钏哪是在守平贵,人生最难守的是自己。”很高兴这段话为薛平贵与王宝钏带出了
新的诠释!生命中经常有些让人难以理解的傻事、坚持,往往就是那一份屹立不摇的信念
、认同、或一丝丝的希望成就而来的啊。
下半场讲述歌仔戏电影兴起的时代背景,饰演小秀哖的陈玄家(明华园第四代演员)甫登场
,大将之风的表现令人惊艳。此时罗太夫人的魂魄归来这片土地,萤幕播放当年风靡全台
的电影画面《流浪三兄妹》。只见秀年老师神情一转,摇身一变回到50年前那个带着妹妹
流浪的小哥哥;秀年老师开口的瞬间,现场响起热烈掌声。这里两天都让我哭惨,不是因
为有没有看过流浪三兄妹的关系,而是,要从当下回到最初的自己,本来就是一段澎湃的
历程呀!戏能与人产生连结,在心里泛起涟漪,亦即“戏若看懂就亲切,心头就会热。”
又一句经典台词。
小秀哖再度登场,与秀年老师饰演的罗太夫人在荔枝岛相遇。这个情境非常奇妙,台上的
真秀年不是秀年(罗太夫人),台上的假秀年(陈玄家)才是秀年。秀年老师与小时候的自己
这段跨世纪对话,难以言喻,暖入心。
回到林献堂身上,古翊汎(饰青壮年林献堂)的垂地长辫屡屡吸睛,书卷的气质,巍然的气
势,难得开口唱京剧是这出戏观众特有的福利!王荣裕的晚年献堂则是仕绅风范、优雅如
诗,他是我听过把台语讲得最自然最好听的人,特爱他的“气口”,声音不是厚实的那种
,也不刻意抑扬顿挫,从他口中吐出的字句皆散发著如诗般轻盈的美感,浓郁在其间。当
初得知王荣裕导演接演这个角色时,心里是非常惊喜和充满期待的。
很喜欢晚年献堂(王荣裕)和青壮年献堂(古翊汎)同台的画面,这也是演出前料想不到的。
两人虽共饰一角,各自的角色心境却很分明,不只是年龄的分隔而已。两人时而前/后、远
/近、高/低,不时交换位置,不同层次的情感交织缠绕,两种形象相互辉映。
尾声的戏中戏《望乡‧终不归》,已经没有戏里戏外的分别了。邹慈爱嗓音苍劲,苏武的
气节表露无遗;孙诗珮歌声委婉,李陵的凄情动人心魄。“望乡终不归”这五个字很有力
道,“望乡”是萦绕半生的盼念,“终不归”则是抑郁无奈的决定,实实地扎入人心!
作者: crescentalle (我想看大陆剧>"<)   2019-04-08 11:06:00
推~《当迷雾渐散》,剧情真的不重要(误)XDDDD但感动会萦绕在心久久不散,演完两周迷雾还是没散啊
作者: gytcy (加薏仁)   2019-04-09 15:32: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