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歌仔戏:操作的再思考
http://www.yw1962.blogspot.tw/2013/07/blog-post.html
大概是14天的时间,我其实有想过要写什么,但还真不知道要写什么。
我常问自己,顾这摊这么累,为什么还要天天顾?
如果悍卫明星偶像是粉丝团的天职,那么守候歌仔戏在电视平台播出,应该就是歌仔戏迷
该做的事。有人着迷于偶像,因为偶像满足了人心里的需求,是脑补的幻想、是温暖的互
动、是技艺超群的目眩神迷。有朋友问我,歌仔戏最迷人的地方是什么?我说歌仔戏姿态
万千、瑰丽多变;戏迷也是,风貌各异;歌仔戏最迷人之处,就是从不同角度看,都有她
独特的美丽。
20天前我发了个文章,谈这部戏崩坏的可能,但我心疼制作团队崩盘,所以期许自己用真
心来护盘。但真心只能护住真心,护不住收视率。收视率决定在百万收视户的一念之间,
纵使网络上有再多温情,都只是睡眠前的片刻温暖,天亮之后,就是数字一翻两瞪眼。
简述各大平台对这部戏的谈法,大致是三个阶段:
1.电视歌仔戏,十年再相逢
2.种种创新元素的正反评价
3 陈亚兰本人与剧情发展
我在前两个阶段着力很深,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天龙传奇》- 歌仔戏怀旧与创新的交
集/焦急、《天龙传奇》的品牌建立:巨人身影下的前行。但第三个阶段,我实在不知从
何谈起,当所有创新元素都讨论完毕,也内化成为观众脑袋的一部分后,这部戏除了每集
会出现一两首歌仔曲调(某一集好像都没唱),就与其他古装连续剧无异。剩下的卖点大
概就是个别演员的精采表现,陈亚兰、许仙姬与狄玫三位演员的对手戏。
其实我还挺佩服编剧的点子,我完全猜不到接下来要出哪一招,两个妈妈之谜、变脸猜
猜猜,三宝妙用等,都很有梗。但最近开始附身了,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接受度有点低,
我真心觉得芭乐也是崩坏的一种。
戏内热闹,戏外更热闹。其实有时候我会错乱,这是陈亚兰粉丝团,还是陈亚兰歌仔戏
团?我可以理解歌仔戏小生的无敌魅力,因为我本人也是因为这次新戏而折服于陈亚兰
本人的独特风采。有时候觉得很可惜,官方的歌仔戏粉丝团,或许可以多发布一些歌仔
戏的教学文或是小知识。如果歌仔戏团不做些科普,这个责任是要交给戏迷,还是戏曲
学院?毕竟举了个传承的大旗,口号震天响,传承的内容,除了热情之外,应该更专业
、更贴近歌仔戏。这不是一出歌仔戏吗?
举例来说,本戏做了很多新曲,每天都公布新曲牌;那传统曲呢?有很多新加入的歌仔
戏迷,他们根本分不出新旧,必须从头教起。近期内曾出现 慢头+七字、杀房调(汉调)
等,这两个都是歌仔戏内非常重要的曲牌,并且有常应用的场景,如果当天能够介绍这
些曲,并加上一点说明,不就创新之余又 "传承”吗?
网络的美好在于多元声音,为什么FB有社群,PTT有社群、youtube有社群,google有社群
,因为不同平台本就应该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官方粉丝团向往ptt的乡民梗发展时,乡民
就不见了;当讨论歌仔戏的社群走向跟粉丝团或贴吧靠近时,原本歌仔戏社群的性质就会
被弱化,然后所有的平台都长得一样了。
当所有的东西都一样时,就激荡不出火花,于是乎这个东西,就被做小了;非我族类者,
就逐渐离开了。
如果这只是一个民团,或是公演团,其实不用谈这么多,因为歌仔戏团的基本盘就是死忠
戏迷,只要把戏箱顾好就可以。但这是电视歌仔戏,是耗资数千万的投资,不是区区6000
个粉丝就可以撑起来的规模。说的更白点,电视的游戏规则,不是自我感觉良好就万事妥
当,若不往外走,再纳入更多的基数,制作人就要面对血本无归,或是我俩没有明天的困
境。
自2003年之后的空白十年,要推出怎么样的歌仔戏,不是一件容易思考的事。这次再回来
,歌仔戏的生态完全不一样了,公演团与国家计画带出了新的歌仔戏发展策略;外台团经
过长期的耕耘,营运模式与接班计画都逐渐成形。电视歌仔戏,十年3000多个日子是一片
空白,应该怎么从大歌仔戏界的气氛接汇进去,可能没有想像得容易。再者,电视生态,
风云变色,到底观众是谁,脑袋想些什么,或许顾问公司也无法给到精准的答案。这就是
今日台湾的整体环境。
这戏多舛的命运,应该是制作人始料未及的。
辛苦了,亲爱小霸霸,收播后,且给自己一夜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