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内容:
文:周伟航(笔名人渣文本)
本年度金钟奖入围名单公布后引发许多讨论,综艺节目方面的不足额,更让许多从业者悲
叹台湾综艺已死。
台湾综艺节目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或许可以由成本、制作技术、艺人能力等各方面来探
讨,不过我要提供一个伦理学向度的观点。
有评审认为与韩国综艺相较,台湾综艺在多方面都有不足。韩国综艺无疑是当前亚洲最强
势的生产群集,连中国都必须向其采购技术或版权,但也并非全数节目都优于台湾。若要
比较、学习,还是应该挑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那最受韩国人肯定的综艺节目是什么?
多数台湾人或许认为是《Running man》,但韩国近年最受肯定,也有稳定收视率的节目
,应该还是《无限挑战》。
《无限挑战》没有固定的主题或进行方式,是由知名主持人刘在锡挂头牌,带领其他五、
六位艺人不断从事各种“挑战”,有时彼此竞赛,有时则合作突破难关。他们近日结束两
年一度的“歌谣祭”,六位节目成员分别与专业音乐人合作创制新曲。歌曲推出后,立刻
横扫韩国所有音乐下载排行榜。
“歌谣祭”Live表演当天,地处偏僻的会场仍涌入数万名观众,但在八年前第一次举办“
歌谣祭”时,却是在桥下涵洞旁搭个小台演唱,观众只有在河滨公园散步的路人。为何能
有这么惊人的成长?
《无限挑战》播出已超过十年,经历过成员因兵役或酒驾离退,至今声势仍不坠,如歌谣
祭这种传统热门主题,更是能拔出20%以上的高收视率。除了在搞笑技艺层面有一定水准
,他们更能充份展现“道德价值的重量”。这正是台湾综艺节目最缺乏的一点。
什么是“道德价值的重量”?综艺节目是“综合各种表演技艺”,主要呈现的还是艺术、
美学价值。但如果各方资金、技术接近,美学效果就相差不多,如何胜出,还要看另一种
不可量化的价值,即道德价值。
要在综艺节目中呈现道德价值,台湾过去也有寻人桥段,有探访孤苦老人,有以慈善活动
当考验游戏。这些都不难复制,也容易让观众厌烦。
但《无限挑战》的制作组却反其道而行,不走直接的道德伦理煽情路线,而是透过寻常的
节目进行过程来累积道德价值。
综艺节目都会有来宾,但来者往往就是“客”,表演完才艺、展现个人特质就闪人,但《
无限挑战》强调来宾与主持团队的融合。像本次的“歌谣祭”推出了六首歌曲,每首歌各
有一个音乐人与节目成员沟通、磨合的故事,这也展现多向度的“道德重量”。
有歌曲的背景是艺界老手提携不擅自我表达的新锐乐团,也有歌曲制作人试图让年长成员
尝试掌握饶舌歌曲、电子音乐与高科技,更有将意见极端对立的两造成功整合的精彩作品
。
国际知名的韩国歌手PSY也和这个节目有渊源。PSY在代表作〈Gangnam Style〉发行之前
,曾请《无限挑战》的成员在MV中亮相,以拉抬声势。当他走红后,亦不忘回头将《无限
挑战》的成员拉上国际舞台。他另一首大红作〈Gentleman〉的MV中,那些莫名其妙的伴
舞阿伯就是《无限挑战》的成员。
即便制作方把成员骗去非洲、印度、中国深山打工,他们也能将综艺节目转换为行脚节目
,与当地人、事、物互动,甚至延伸成之后的节目主题。如非洲组成员与生病小象的真挚
情感,引发观众对后续状况的关切,进而推动制作方追踪报导,甚至为此调整原有节目内
容。
因为有这些脉络在,观众会从“企求看到好笑片段以解除生活忧烦的消费者”,进而转换
成“成员人际互动的关切者”,觉得自已是节目成员的“朋友”、“家人”,必须追踪他
们之后的发展。这就形成坚不可摧的收视基础。
许多人将《无限挑战》的创新与成就归功于制作人金泰浩的擘划,他在节目结构的设计上
的反应速度与独特创意,不但难以超越,亦难复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幻想旅行特辑”
(又称为蝴蝶效应特辑)。
这集是因成员临时脚受伤无法录外景,在室内紧急讨论之后做出来的节目,所以片头是非
常无聊的桌边闲谈与游戏。
但接下来制作方即依游戏结果,将成员分组送往“北极”与“马尔代夫”的货柜屋,并以
另外某位不知情成员的消费活动为计算碳排放的基准,每当该成员浪费能源或物资,“北
极”就会融冰,融化的雪水就会灌进“马尔代夫”。
在不提示节目主旨的状况下,观众与主持人原本都是一头雾水的面对“环境异变”,但透
过节目进程而慢慢学到了各种控制排碳的知识,最后终于体会到他们正在玩一场模拟全球
暖化的“游戏”。没有说教,但就是能让你在“融冰”与“淹大水”的过程中记住一切。
那台湾能做出来吗?
别说是台湾,连韩国自己都做不出第二个《无限挑战》,只能从《无限挑战》某集节目中
去抽绎出部份概念重新发展。中国虽然有抄袭的节目,但也无法从现有框架去创新,多是
粗糙的仿制品。
做不出来?那《无限挑战》可以给我们什么启发?
德行伦理学家整理出一套掌握价值的活动模式:
“当人具备德行以追求活动中的卓越标准时,就算没有达到目标,也可以在过程中获得无
可取代的内在道德价值。”
他们这些“阿伯”会在赛道上飙真正的赛车,在竞技水域练习赛艇,在寒冬的高空弹跳台
露营,也会去路边瞎吃一顿后赌饭钱,或是六个人想办法拖动A380客机。什么莫名其妙的
活动都“挑战”,其结果当然不尽理想,但他们在整个过程中使尽全力,也透过这活动过
程而获得了一些难以言喻的价值。
不只是艺人们获得了价值上的满足,连观众也分享了一样的满足,同哭同笑。这就是他们
胜出之处。
回归根本,你有钱,可以弄出最贵的舞台,请最大牌的艺人,但你做得到的,别人也做得
到,迟早会压过你,台湾综艺就是被周遭各国以资金压垮。
但你能好好经营一群艺人,把钱花在“铺路”而非“暴冲”,让这些人和观众一起成长,
最后成为一个传递正面价值的团队,就有机会突破当前的困局。
不然台湾现有的制作方老想一步到位,第一集就想做到别人三百集的水准,哪有可能?
只看一集的《无限挑战》,或许会看到挑战失败的地雷篇而觉得无聊透顶,但一年份的《
无限挑战》就能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当别人告诉你重点是“漫长的过程”,你却仍执著
在“片面的结果”,这种观念不改,台湾综艺节目就永远不可能超越《无限挑战》,只会
越来越陷落在自以为是之中。
如果台湾综艺节目已无“精兵”,那争夺奖项、计较入围数,意义都不大。若认为自己现
在走的这条路可以逆转台综的危局,就坚持下去,让“追补”台综的人数超过追补韩综的
人数,就是对于金钟评审意见最强而有力的辩词。
新闻连结: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85/115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