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低调登台,来势汹汹的爱奇艺

楼主: octobird (遗憾)   2014-12-29 19:48:06
http://punchline.asia/archives/7216
低调登台,来势汹汹的爱奇艺
By Punch on 2014-12-26 产业
文/K.S.(任职于电影发行公司)
中国最大的视频网站爱奇艺来了!11 月底,在广电公会理事长汪威江的撮合之下来到台
湾,除了向台湾制作公司简报爱奇艺的现况与未来发展,并带来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
三部门的主管,分别和台湾制作公司一对一面谈。也许明年即可看见部分制作公司与爱奇
艺合作成果。但同时,也不禁让人思考这可能会是交流或吞噬?先来看看值得深思的五个
点。
一、好年轻的团队
爱奇艺团队来到台湾简报,一个个都是看来顶多三十出头的年轻主管,在一对一的面谈上
更可以看出对方不仅年轻,分工也非常明确精准,然而,我们坐在台下听的制作公司代表
,年轻人却没几个。
二、看准新趋势的网络新媒体
做为新兴网络媒体、以健康正版为号召,配合一定的收费制度,当中国打击盗版的力道愈
强,爱奇艺的机会也愈大。的确,无论自制内容或版权代理,从买下红遍亚洲地区的韩剧
《来自星星的你》开始,爱奇艺就确定使用网络收视的时代已经来临,并且直捣核心,抓
准“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等收看工具),锁定“90 后”观众,加上精准的数据分析
,才没几年规模与视野快速往上拉升。
对照台湾近年来也努力在谈的新媒体数位汇流,我们到底做了什么?许多讨论度再高的电
视剧都卡死在电视频道,除了如早先的《终极一班 3》尝试与奇摩合作,限定时间在网络
上可随选随看,到最近如《征婚启事》大胆地选择把每一集光明正大放在 YouTube,当我
们还在“实验”的阶段,中国在这部分显然已遥遥领先。
三、台湾制作的价值
爱奇艺号称“每日一亿个用户使用,每月估计有四亿用户使用”,已有如此庞大的用户,
仍然千里迢迢来到台湾,要的是什么?
在中国万年不败的台湾节目《康熙来了》,仍是他们非来台湾谈合作不可的理由之一。节
目中谈得尽是台湾艺人生活里的芝麻小事,说的是台湾的流行语,年轻人却看得喜孜孜,
好似自己生活在台湾一般。尽管它在台湾被认为了无新意,而中国人也不懂年轻人为何喜
欢这个节目,但是,数据告诉他们这样的东西很“火”。同时,台湾的明星艺人、电视剧
,截至目前为止,对他们来说仍旧充满吸引力,和我们合作有绝对的商机。他们先是买进
台湾生产的内容,接着是找我们合作生产内容,再下来呢?大家不妨自由想像。
四、精算使用者数据
合拍合制早就已经不是新鲜事,台湾人无论幕前幕后往中国跑也已经习以为常,然而爱奇
艺打的主意是网络上相对大的政策空间(譬如中国电视台现在被禁止拍“穿越”,但网络
就可以),于是趁著还没被禁的时候,能多做就疯狂做。而爱奇艺作风大胆,自制内容制
作费毫不手软,当然他们也坦承,现在其实还没开始回收。那怎么就这么敢花钱?因为他
们有一套机制掌握“观众要什么就给你什么”的精准数据,精算什么东西最符合时下口味
。因此,他们不选择单纯的买进台湾制作的内容,而是寻求合制,制出符合中国观众胃口
的作品。“大数据分析”机制已经十分健全,比起台湾电视台被骂得臭头、却还是要此为
指标的收视率调查机制,你认为观众最后会选择哪一个呢?
五、比大胆更大胆
爱奇艺不止花钱大胆,自制内容其实也颇出人意料,除了标榜与电视台同步播放节目在爱
奇艺上是“一刀未剪”之外,尚可以他们一个自制节目《晓松奇谈》为例。这个每集半小
时的节目,不过就是主持人高晓松坐在沙发上唱独角谈历史,听起来是非常单调,但其中
一个“台湾历史真相”系列,我看了讲述二二八事件的一集,看完的第一句评语就是:实
在有胆。他完整陈述且没有加油添醋地讲述了这一段历史,说不上引人入胜,但晓松在节
目过程中讲出一句“镇压人民是没有好下场的”,有没有指桑骂槐,暗暗讽刺中国政府?
我认为绝对有。
相较于先前的金马奖高调的“文化统战”之争,爱奇艺来台的低调探路,反而饶富深意。
金马奖入围的中国电影作品,在中国或台湾市场都是非主流小众作品,在台湾亦是。但爱
奇艺的自制内容是大众化、普及力强、广受欢迎的网络节目,而网络媒体做为年轻一代最
主要的收视工具,爱奇艺是否具有更强威胁性?值得注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