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网络时代,发单曲是个好选择?

楼主: prisoners (prisoner)   2014-12-02 11:13:34
文章出处:【杰米鹿的音乐与行销】
http://jamie0128.pixnet.net/blog/post/108092686
台湾的唱片市场长期以来都已销售“专辑”为主,和美国与日本不同,
歌手出专辑前常会发行“单曲”打头阵,一来是为了试水温测风向、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占领排行榜名次,好吸引注意与制造话题,
也好为后头的专辑发行做好暖身的动作。
自录音带专辑时期开始,其实就有A面第一首、B面第一首的主打歌模式,
进入到MV时期更是推主打歌、单曲的极致但为何台湾始终没走向发行单曲的路呢?
或许在早些年大家还习惯买专辑的年代还说得通
“一张唱片十首歌400块,为何我要买单曲一张100块?”买一张比较划算嘛。
但如今在许多的网络音乐软件上 (如iTunes)早已经可以做“单曲的购买”,
只喜欢专辑里的一首歌可以不必被强制推销买下整张专辑,
更何况,毕竟大家都上Youtube听歌看MV,没MV的歌又有多少人听?
那就只出单曲拍MV就好啦?干嘛出专辑?
本文将讨论音乐进入网络时代后的单曲发行策略,
以〈姐姐〉与〈伤心的人别听慢歌〉为例,并观察现今数位音乐单曲榜单的趋势走向,
稍作分析。
一、在网络时代,发单曲是个好选择?
1. 听众消费改变,以往欠缺单曲的购买习惯与管道,
现今则可以透过iTunes等数位音乐串流服务做单曲购买。
2. Youtube点阅习惯之问题,单曲容易聚集大量的点击量与曝光量,
能制造新闻话题,你会在Youtube听一首歌,但很难在Youtube听完一张专辑。
3. 现今歌曲需高度仰赖MV画面搭配,高制作的MV少说需百万,专辑一次推出十首歌曲,
很难全部拍摄MV(除非是天王天后),不如将战线拉长,
将单曲的MV与表演做到最大的精致化。
4. 与其滥竽充数硬塞十首歌做成一张专辑,不如好好把一首歌做得好听好看。
5. 听众越来越重视歌手的“现场演出”,单曲可视为名片,脱离专辑的概念性,
把一首歌曲的热度、表演精彩度制作到最大化,
会是当前网络聆听、社群分享时代最有力也最聪明的表演办法。
6. 经济不景气,一首歌的成本绝对比一张专辑要低了不少,做一首歌爆掉还救得回来,
一张爆掉要在熬很多年。
7. 集中火力攻占榜单。
简而言之,Youtube制造了一种你习惯去“听单曲”的习惯。
你可以分享一个link在你的脸书上让人家马上点开来听完、看完,
但你非常难用同样的方法去分享一张专辑,并且相信自己真的有力量让人家听完看完。
同样地,大家也会产生兴趣去“看”这首单曲的现场表演,
谢金燕的〈姐姐〉或是五月天的〈伤心的人别听慢歌〉都是很经典的例子。
二、台湾的“单曲”典范
能成功以单曲吸睛、营造极大话题,
甚至能靠着一年发这一两首歌就能够四处表演、翻新演唱会曲目(甚至以此作为噱头的)
全台湾不出两组,其一是“姐姐谢金燕”其二则是“五月天”。
(当然其三还有李宗盛啦……)
谢金燕的例子似乎不用再多谈,真的是不用发专辑,
一首新歌放在Youtube上就可以让新闻铺天盖地而来,
并从跨年场一路唱到尾牙再唱完年间大大小小的表演都不是问题。
自先前的〈姐姐〉后,今年试图如法炮制〈要发达〉。
五月天也是非常擅长于单曲操作的优秀典范,毕竟专辑的制作期越来越长,
而且新专辑通常要搭配新巡演,整个配套下来流程时间想到就可怕,
但期间如何维持五月天的热度并为一场又一场的演唱会增加新意呢?
出单曲是五月天的方式之一。还记得2013年一首“伤心的人别听慢歌”,
先是作为2013可口可乐代言曲,并同步授权给TVBS戏剧“飞越龙门客栈”
又成五月天3D演唱会“诺亚方舟”电影主题曲,
再来又成为演唱会的令人期待的追加曲目,最后再收入到《步步》精选辑中,
期间还录制了日文版,一首单曲能有如此多的妙用,真的是佩服佩服,
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商业授权模式典范。
举了这么多例子,不过想证明,若是单曲做的好,并能搭配良好的现场演出,
其生命周期也可以很长,于现在的网络时代,
单曲发酵的重要性不亚于一张制作完整的专辑,甚至也有独立存在的可能性在。
三、让我们来看看榜单,单曲VS专辑
参照《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KKBOX综合新歌榜》、《iTunes歌曲榜》后,
各三个榜的单曲/专辑比例为:3/10、4/10、4/10。
这个比例是比想像中要高的。
而这些歌曲是分别是:
〈爱.这件事情〉傅又宣
〈九号球〉五月天∕怪兽
〈将军令〉五月天
〈匆匆那年〉王菲
〈用余生去爱〉张学友
〈后会无期〉邓紫琪
〈以后别做朋友〉周兴哲
〈有一种勇气叫放弃〉丁当
上述是三个榜单中,除正式有专辑发行外的单曲作品
(我知道九号球有发原声带专辑啦,但我还是把它作为单曲看待),
除了歌神张学友之外的作品,全部都有搭配影视作品作为其主题曲或插曲,
但这比例之高还是令人惊呼,
也说明了当下观众对于点播单曲、购买单曲的习惯是绝对成立的。
但上述歌曲大多还是情歌居多,要以单曲形式进行现场表演还是缺乏些许爆点,
要做到如《姐姐》或是PSY那样一首单曲就能行遍天下的程度,
还要多多考量单曲的曲式与表演方式。
四、单曲与音乐节目的互利关系
华语的单曲发行量少,或许也跟两岸三地长期缺少音乐单歌录制节目有所关系,
日本、韩国一长串的音乐节目就在此不提了,美国方虽较少单歌录制节目,
但也有如The Tonight Show、TheEllenShow、SNL等综艺谈话性质较高,
但录起单歌也不马虎的节目,一定程度上鱼帮水水帮鱼地营造了单曲的表演舞台和文化
(在日韩,你发个单曲就可以上遍四五个音乐节目了耶!),
台湾方目前还尚只有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在固守战场。
按照现今市场对于现场表演的需求(尤其又快到了年末跨年与尾牙场)的热潮,
推出表演性足够、并能带起话题热潮的单曲,
或许歌手发行单曲真的能成为一个除了发行完整专辑外的绝佳考量。
五、结论
搭配各类音乐节目(如全球中文音乐榜上榜)、偶像剧或电影主题曲曝光,
再加上网络社群媒体与Youtube的MV放送,单曲的曝光量绝对足够,
收益也有一定的管道,不如多年前只能以实体唱片销售作为唱片业唯一收入来源的时代,
单曲也能制造出一定的经济效应与曝光程度,甚至比起专辑,
有更加容易控制的成本与聚焦性在。
自单曲带动人气,
以单曲为主题举办新巡演、或用数首单曲参加跨年晚会等拼盘演唱会也不无可能
(如五月天或谢金燕)。
比起东拼西凑的专辑,看到制作精良的单曲绝对更令人感到兴奋,
但当然……若目的是报名金曲奖的话,那当然又是另一回事了……
补充:这篇文章并不是在阐述“没利益、不符市场!音乐产业请抛弃专辑概念,
好听的单曲才是重点!”这个观点,我还是很喜欢听到一张概念完整的专辑,
但“概念完整又好听的专辑”出现的机率真的很低。
而是想叙述按照现今的购买消费方式、歌曲曝光扩散方式,
“单曲”真的是一种不错的操纵选项与炒热人气与话题的散播方式,
相较于欧美或韩国(PSY),台湾在单曲操作的构想或使用上,真的稍嫌薄弱一些,
单曲是一个“单点突破”的选项,考量经济与成本,
很多专辑听完根本只记得一首歌的状况下,唱片公司你为什么不出单曲就好了呢?
文章出处:【杰米鹿的音乐与行销】
http://jamie0128.pixnet.net/blog/post/108092686
作者: arl616 (守夜人)   2014-12-03 20:46:00
作者: Jessicaching (脚脚)   2014-12-03 21:22:00
重点是很多专辑都只有一两首好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