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深圳8区大学争夺战

楼主: wladimir (wladimir)   2017-03-12 00:01:29
http://www.cnr.cn/gd/gdkx/20170307/t20170307_523641940.shtml
 据南方日报报道,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推进世界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
  对照上述国家战略,地处南中国的深圳正在付诸实际行动。“深大西丽新校区正式
启用”“中大深圳校区6月底前开建”“北理莫斯科大学今年9月招生”“龙华今年将引
进一所高水平大学”……除了福田、盐田两区因空间受限外,深圳其他八个区(新区)
都在竞相办大学。其中南山、龙岗势头较猛,已经初步形成两座大学城。昔日人们印象
中的“高等教育洼地”深圳,如今正在崛起。
  硅谷,是人们常常拿来与深圳比较的对象。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斯坦福大学是关
键因素之一,它为硅谷搭建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大通道。如今
的深圳名校云集,谁将成为深圳的“斯坦福”?8区竞相办大学,将为各区带来何等利好
?“大学战略”将对深圳竞争力起到多大的拉升作用?近日,南方日报记者深入调研,
分析深圳八区竞相“办大学”盛况,并结合业界专家之见,试图做一次专题性的观察、
解读。
  深圳的“大学计划”
  ◎到2025年,深圳高校达到20所左右
  ◎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其中本科生规模超过10万人,研究生规模超过4万人
  ◎推动3-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
  ◎培育30-50个优势学科参与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学科竞争
  ◎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珠三角合作办学部分项目
  ◎英国考文垂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中山合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考文垂学院

  ◎中山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顺德区政府三方共建“国际联合研究院”
  ◎西安交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与佛山顺德联合建设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
  ◎广东工业大学与佛山南海建立广工大数控研究院等平台
  南山VS龙岗:两个大学城的较量
  南山是深圳大学事业的起步区,也是目前深圳大学资源最为密集的地方。
  1983年成立的深圳大学,是深圳最早的大学,具有“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
学”标签,长期代表深圳参与全国高等教育PK。
  2000年起,深圳市掀起第一波合作办学热潮,引进北大、清华、哈工大等名校研究
生院入驻位于南山西丽片区的深圳大学城。
  2012年,随着另一所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定位为创新型大学的南方科技大学在南山
区成立,深圳的高等教育上升至一个新台阶。
  近三年,南山区的“大学计划”在加速推进,掀起第二波合作办学热潮。
  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筹备举办本科教育。去年9月,哈工大
(深圳)迎来首批376名本科生。
  而在2016年,南山区接连引入北大深圳校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中国科学院
大学深圳校区,以及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等合作办学项目。
  此外,今年2月,南山区区长王强透露,上海交通大学将在深圳设立学区,有望与天
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结伴在环西丽湖科教城。
  2017年南山区将推动北大、清华、国科大、天大-佐治亚等一批著名高校深圳校区加
快落地与建设,打造南中国高等教育重镇。
  西有深圳大学城,东有深圳国际大学城。
  自2011年第26届世界大运会后引进第一所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落址原
大运村)以来,龙岗区的大学战略迅猛推进,在大运新城逐渐打造出汇集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吉大昆士兰大学等国际型大学的深圳国际大学城。
  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14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定位为一所立足中国、
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由深圳市政府与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
夫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三方共建,计划今年9月招生;深圳吉大昆士兰大学签约于2014年
,同样落户大运新城。
  龙岗区还引进了一批特色学院。其中包括华南理工-罗格斯创新学院、深圳墨尔本生
命健康工程学院、深圳国际太空科技学院。2017年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完
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工程建设,实现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首期招生,加快深圳
吉大昆士兰大学、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华南理工-罗格斯创新学院筹备进度。
  与南山区的深圳大学城相比,龙岗区的深圳国际大学城进驻的大多是国际型大学。
龙岗区引进的一批特色学院,其国际范也很足,与龙岗的产业特点十分切合。
  总体来看,龙岗区逐步形成的深圳国际大学城,初步与南山区的深圳大学城形成齐
头并进之势。
  宝安VS光明VS坪山:光明新区先拔头筹
  若将宝安、光明、坪山列为深圳各区大学竞赛第二阵营,引入中大深圳校区的光明
新区可谓先拔头筹。
  2015年11月,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将合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学
校选址光明新区新羌片区,占地5000亩。光新新区官方消息称,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将在
今年6月底之前开工建设。
  除了引入中大深圳校区,武大深圳校区也有望落户光明。去年9月,武汉大学与深圳
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拟建立武大深圳校区。有消息称,武汉大学“相中”了光
明新区。在签约一个月前,武汉大学负责人曾造访光明新区。
  地处深圳东北部的坪山区,在此轮大学竞赛中也斩获不小。落户坪山石井片区的深
圳技术大学,定位为一所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预计在2018年开始招生,建成后该校全
日制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5万人。落户坪山的大学还有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校区,该校将
形成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全日制在校生将达6000人左右。
  在特色学院建设上,坪山区也抢得一杯羹。去年10月,坪山区与深圳大学签订合作
框架协议,拟在坪山成立深大-希伯来学院。该学院致力于研究生教育。
  争得人大深圳校区的宝安区,也在力补高等教育短板。去年12月,深圳市政府与中
国人民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将共建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该校将发挥人大科
研优势,根据深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一批新型智库,为深圳提供决策咨询。2017年
宝安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加快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建设,确保过渡校区今年
9月份招生办学。
  宝安区还将建设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深圳)。该学院签约于2015年5月,初
步选址宝安区新安街道。
  罗湖VS龙华VS大鹏:纷纷加速推进“大学计划”
  大学资源稀缺的龙华、大鹏、罗湖,同样在大学争夺战中暗自使劲。
  拥有深圳广播电视大学资源的罗湖区,正在筹划建设深圳城市大学。去年6月,深圳
市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与京基集团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同推动城市大学的建设运营。
此前,罗湖区政府与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支持该项目立足罗湖长
远发展。
  深圳城市大学定位为一所民办体制的综合性普通高校,由地方政府政策支持,通过
社会化、市场化方式筹资办学。深圳城市大学发起人陈可石介绍,深圳城市大学将以科
研教育为引领,通过与城市、产业相融合,打造新型教育创新平台和产业研发基地。20
17年罗湖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启动深圳城市大学前期筹备。
  地处深圳东部最偏远的大鹏新区,则发挥自己的滨海优势引进了广东海洋大学。20
15年10月,大鹏新区与广东海洋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广东
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填补深圳没有海洋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的空白。同时,大鹏新
区与南科大“联姻”。去年4月,大鹏新区与南方科技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
同筹建南方科技大学海洋学院和深圳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
  辖区还没有一所大学的龙华区,今年也提出“力争引进一所高水平大学”“力争引
进1-2所特色学院”目标。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11月,南开大学校长龚克一行来到深圳
考察。深圳官方希望南开大学来深办学。南开大学也表示了相同意愿。有消息称,南开
大学深圳校区项目正在洽谈,预计今年上半年签约,或落户龙华。
  谁能在大学争夺战中占得先机?龙华、大鹏、罗湖作为第三阵营正在加速角逐。
  探因
  各区为何热衷办大学?
  建设创新型城市,深圳迫切需要发展高等教育。去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印发《
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争取到2025年,深圳高校达到20所左右,并
推动3—5所高校排名进入全国前50,培育30—50个优势学科参与国家世界一流学科竞争
,力争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深圳市教育局负责人曾表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需要,也是
服务深圳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的需要,同时也是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一个必然选择。
  深圳对标硅谷,最大的短板在源头创新。有研究表明,深圳目前创新更多来源于产
品创新、应用创新和工艺创新,即便是已占据全球七成出货量的智能手机产业,其创新
源头也在苹果等公司,在智能手机的零部件中,芯片、摄像头等技术主要还靠进口。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共同副院长张林认为,促进从know how 到know why过程转变
需要更偏基础性的科研机构或者大学来推动,发挥高校凝结核作用。而深圳大力发展、
引进的高校,将为深圳改变源头创新不足、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提供重要推动和支撑。
  回到区级“办大学”视角。深圳八区竞相办大学,既有落实深圳“大学战略”的使
命,也有各区实际需求的原因。
  比如,因地处原特区外、属于后发地区的龙岗区,非常渴望通过引入大学来强化人
才支撑,以及提升区域公共资源配套和城市环境品质。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创新型城区
的龙岗,亟需引进大学及科研机构与辖区的创新要素发生化学反应。事实上,大学之于
龙岗产业创新,已经起到了“智核”作用,之于当地产业产生了“化学反应”。2015年
5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星河集团去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手共建港中大(深圳
)创新创业设计基地,在机器人领域产学研支撑、重点实验设备共享等方面进行深度合
作。该校与华为在大数据方面的合作项目“高能物理研究所”已经运行。
  大鹏新区引进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和南科大海洋学院,同样跟大鹏新区发展海
洋经济的特点以及深圳建设世界级海洋中心城市的战略有关。有专家称,引入广东海洋
大学深圳研究院,填补了深圳没有海洋高等教育科研机构的空白,以及提升大鹏新区在
节能与新能源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罗湖区有针对性的引进深圳城市大学,跟罗湖区的城市更新、转型发展需求有直接
关系。深圳城市大学拟建设多个专业学院,分布于罗湖各城市更新项目之中。该校理事
会理事长陈华透露,该校总部及首期部分学院将率先落户于京基蔡屋围城市更新项目上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深圳各区竞相“办大学”
,在一定程度上结合了各自区情,但也不必过于强调区级因素,不能功利化。他认为,
着力提升高水平教育,不仅将使深圳创新发展更具人才基础、技术基础,和产业结合更
加紧密,同时将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增强城市文化底蕴。
  观点
  办大学不是开麦当劳
  引名校谨防水土不服
  “深圳只有37年的历史,通过创新机制(合作办学)这样的路径,能够缩短深圳高
等教育发展的路径和历程,实现超越式发展。”虽然有“合作办学”这样一个捷径,但
教育界专家也提醒,大学的发展,城市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长期的积淀和持续的
努力。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看来,办大学要谨慎,不能速度太快,应以
质量为主,“办大学不是办公司和工厂,如果办的质量不如校本部,就没有必要办。”
  还有专家指出,教育合作不是到处开麦当劳,合作办学也并非一合就灵,让外来的
高等教育文化在深圳生根开花结果而不是水土不服,还需要深圳不断探索。培养创新型
的国际人才,需要检视、破除原有教育理念、体制中的一些弱项和短板。
  哈工大(深圳)相关负责人表示,走引进之路是提高办学水平的一个捷径,方向是
对的。办学需要文化积淀,学校如果没有核心文化要素,很难教化人,而核心文化要素
的积淀需要时间。引进名校办学无形中会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使学校发展更快。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也表示,国内外名校到深办学,要注意跟
主校区水准保持一致,“师资、招生、课程设置都应该与主校区保持一致标准。”
  至于有人提出,深圳是否存在“大学过热”问题?郭万达表示,深圳在高等教育领
域还存在很大短板,怎可刚有些起色就喊“大学热”,“我认为还没有到过热的地步,
先让它热一热也是好事,对深圳发展有好处。”他同时提醒,深圳在引入大学过程中,
要切实了解对方有没有合作办学的实力,大学项目是否涉及商业资本因素,“务必谨防
个别大学来深圳圈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