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从“一般”学生成为不一般的世界公民

楼主: wladimir (wladimir)   2015-06-25 01:09:47
从“一般”学生成为不一般的世界公民
http://zqb.cyol.com/html/2015-06/24/nw.D110000zgqnb_20150624_5-06.htm
从“一般”学生成为不一般的世界公民
成立不到10年,凭借着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跨越式的发展速度,西交利
物浦大学(以下简称“西浦”)毕业生已在各领域崭露头角。
这所高校到底有什么秘籍让学生如此出色?
“一般”学生如何不一般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认为,西浦的目标是要把“一般”的学生培
养成为不一般的世界公民,“一般”是指高考成绩一般,西浦的学生和高考状元们相比
高考成绩算一般,刚开始时西浦学生录取线刚过一本线,这些年来逐年提高,甚至不少
高分学生只选西浦,但绝大部分同学高考成绩距“985高校”还有差距。
席酉民认为,从教育理念上讲,除智力有残障者外,所有“一般”的学生都是可
塑之才。为什么有人卓越,有人落伍,除机遇外,基本上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学校、家
庭不当的教育,社会选拔机制的扭曲及浮躁文化的影响,会扼杀部分学生的成才。
西浦的目标是,如何使这些按高考成绩“一般”但都是可塑之才的孩子转变成不
一般的学生。
席酉民说:“这其实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就是经过教育让一般的可塑之才
变成真正的人才。”
那么西浦不一般指什么呢?
席酉民教授解释说:“不一般是指区别一般或超越一般,简言之是卓越。就西浦
教育来讲,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在努力探索如何让西浦学子不一般,帮西浦学子在能力
、素养和知识体系等方面有明显竞争优势。”
从理论上来看,西浦的学生在有语言和综合能力的优势。
作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国际学校,西浦采用全英文教学,在四年全英文教育和国际
化的学习环境的熏陶和浸泡下,视英语为语言,当作学习和沟通工具,学生们首先要会
读、会听、会说、会写、会用,在这个基础上再不断提升自己语言的艺术性和造诣,他
们英文的使用和沟通能力普遍较高。
西浦把学生视为年轻的成人,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责
任感,帮他们学会学习,训练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以及跟别人合作的能力。
因此,学生们的自主精神、综合素养、综合能力和责任感相对较强。
在席酉民看来,即便与国外学生相比,传统上认为中国学生英文和综合能力相对
较弱。但经过四年西浦学习的学生,在这两方面已有长足进步,具备了与国外学生同台
较量的基础。但西浦的学生又有两个优势,首先中国学生基础知识很扎实,其次是勤奋
用功。以这样的竞争优势,在国际舞台上较量时,西浦的学生就很可能成为佼佼者、优
秀者,成为能对世界和人类社会做出更大价值贡献的人。
西浦的学子们已经在实践中证明他们的不一般。到今年为止,西浦有六届毕业生
,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已有不错的表现,西浦学生在世界顶尖高校中已有一席之地。
众所周知,世界顶尖高校选人不是简单看分数,而是看重综合能力和未来潜力。
统计显示,西浦每年有10%~15%的学生进入世界排名前10的顶级大学,且不少学
生拿到了高额的奖学金。这几年来,50%以上本科生进入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读研读博
,一批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工作。
席酉民介绍说,去年,西浦组织了一次长三角金融专业校友聚会,虽然只有寥寥
数届毕业生的西浦校友,其就业几乎覆蓋了长三角地区国内外顶级的金融机构。10届学
生黄宗严竞选出任剑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09届毕业生吕骋先后拿到300万美
金的天使轮融资和1500万美金A轮融资在北京和硅谷创业,11届学生吴相书创业搞智能家
居,获得了1500万元的创新基金。
自由的成长才能激发潜能
要把“一般”的学生培养成不一般学生?西浦到底有什么样的教育诀窍呢?
“要帮学生筑梦,并帮他们铸就追梦的翅膀,给学生全面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激
发他们的潜能和兴趣,让学生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在更多尝试中自由发展和生长,不
能给他们太多限制。”席酉民说。
席酉民讲了个故事,不少家长有机会就来学校,问你们怎么又来了,作为校长他
当然希望与家长多沟通,但更希望家长能“远离”学生,不要太近距离地去“观察”和
呵护孩子。
例如,一个家长来校的目的是劝说孩子放弃一个人去非洲去参加志愿者活动,认
为风险太大,跟孩子闹别扭。后来,孩子退了一步说去印尼,她还是认为有风险不同意
。席酉民对这位家长说,这个世界上什么没有风险?呆在家里都有风险,吃东西有风险
,下楼走台阶也有风险,人就是在一系列有风险的活动中成长起来的。
实际上,每年西浦都有单枪匹马随国际组织赴非洲的学生,上百学生利用假期赴
世界各地开展各种各样的项目或活动。当然,学校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会筹划、风险控制
、能力训练和自我保护。
西浦的教育观点是,过分的溺爱,过分的关注,不仅不能让孩子充分享受到丰富
的人生成长过程,可能限制他们的发展空间,扼杀他们的潜能、机会、兴趣,甚至不如
一般学生;本来可以不断提升抗御风险的能力,结果抗风险能力不断衰弱,没有了应对
各种不确定性、诱惑的能力,把有潜力的学生扼杀了。
席酉民介绍说,西浦整合世界教育最优实践,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和需要,已初步
拥用先进的育人理念和教育模式,有一套创新的、能够整合全球教育资源的管理支撑系
统和网络体系,用全球资源汇集在一起来训练学生,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学校搭建的网络
参与全球的活动。教学从过去的简单的知识灌输转变为主动学习,现在西浦正在全面提
升研究导向学习、教学,以学生健康成长为中心,以兴趣为导向,以学习为中心,以充
分释放师生员工的能力和兴趣。
四大特色培养世界公民
在培养学生方面,西浦有四个方面的特色。
西浦一直提倡学生时成人的说法。首先学校一入学就把学生当年轻的成人看待,
要求学生必须面对真实的世界,必须自己解决问题,做出抉择。
席酉民教授承认,学校不会拔苗助长,虽然学生生理年龄已经成人,但他们的心
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依然不够成熟,于是学校建立了学友、学术、年级、外部四大导师体
系帮他们迅速健康成长。
其次,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与大部分学校设法让学生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社会
做法不同,西浦让学生面对一个真实的社会,有光明、有红,但也有黑、黄、白等,学
校努力帮助学生有能力正确地去面对一个真实的世界。教育的本质在哪里?就是帮人们
有能力积极健康地生存于现实中,在风雨中成长起来的人和在温室中成长起来的人是完
全不一样的。
第三,教育方法是不一样的,西浦是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提倡研究型的学习
方法,学习不仅仅是记知识,更要保持好奇心,善于观察和提问,并学会学习,善于应
用知识,长于解决问题,能够跟别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他们的领导力,所以学生在
学习能力和成长能力上是优秀的。
第四,创造一个国际化的学习环境,西浦现在有50个国家的老师和学生,在这里
可以碰到世界各国的人,见识多元文化,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学生的视野、境
界和生存能力一定比接受单一传统文化强。西浦的许多重要活动是由学生自己组织的,
学校也创造很多机会和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直接参与各类活动的机会,例如每年暑假
里有上百个学生在世界各地做志愿者或参与各种项目,在学校暑期本科研究基金SURF的
支持下有数百学生留在学校做研究,有走向社会参与实践的,这些实践活动内容广泛,
形式多样,离社会更近或直接融入社会。
作为一个国际大学,西浦有个目标是培养世界公民。
“世界公民不是一个法定概念,而是行动概念。”席酉民解释说,国际化和网络
化日益促进全球一体化,通讯和交通工具让世界越来越成为“地球村”。未来无论是哪
个国家的公民都必然受世界发展的影响或有可能直接参与世界活动。所以,从行动范围
来讲,每个人都是世界的公民。
要成为“世界公民”,面对国际竞争时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必须有做一个有责任
、有担当的世界公民。当有“世界公民”素养的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时候,才可能得到全
世界的尊重和欢迎,才可能在世界事务中有发言权。要实现强国梦、中国梦,实现世界
的文明,必须培养和造就世界公民。
席酉民说:“所以,我们希望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个健康、积极、有素养、有
能力的‘global player’——‘世界玩家’。”
“最牛宿舍”4名学生被十多所国外名校录取
临近毕业,西交利物浦大学又传来好消息。同寝室4名男生收获了11所名校的15
份国际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包括2份牛津大学、2份帝国理工学院、3份爱丁堡
大学、1份纽约大学、1份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还有美国6所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全额
奖学金。
这不是偶然。2012年,西交利物浦大学就出现“最牛女生宿舍”,4名学霸级本科毕业
生3人被剑桥大学录取,1人去帝国理工学院读研。2014年,同一个寝室的宋京浩、郑彬
戈分别收到了来自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圣安德鲁斯大学等名校的录取
信。
当初几乎都是踩着高考一本线被西浦录取的他们,没想到经过短短四年学习会被
世界名牌大学录取。他们是如何逆袭的?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毕然是徐州人,于玥是苏州人,吕纯川来自温州,袁博渊则来自洛阳。四个来自
天南地北的人在大三时成为室友,他们拥有共同的梦想:成为学术精英,申请世界顶尖
大学。
毕然高考时因选测科目等级不够与梦想中的大学失之交臂。几番斟酌后才选择了
西交利物浦大学。目前他收到了6所美国知名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在毕然看来,这归功于浓厚学习氛围。在西浦,学校提倡不同专业的学生自由组
合宿舍,进行跨学科交流。
其他三位舍友都是计算机专业的,只有他是应用数学专业,平时他们会互相“蹭
课”,课后互相交流、切磋,经常学习到深夜12点才回宿舍。
毕然介绍说,宿舍晚上聊天喜欢探讨最新的计算机研究或是数学难题,他和吕纯
川、袁博渊还一起研究发表了一篇关于鼠标键盘无线控制的论文,刊发在美国计算机协
会核心期刊上。
学校实行的全英文教学环境和国际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也让他们受益匪浅。毕然很
喜欢这样的氛围,他从大一暑假开始就学习斯坦福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慕课,他也是
数学科学系老师办公室的常客,经常接触最前沿的研究课题。“每周一到周五晚上都会
有老师值班,给学生们解答问题,甚至会为了数学建模大赛陪学生一起熬夜通宵赶论文
。”毕然说。
如今,这4个好兄弟即将各奔东西,去往北卡罗兰纳大学、纽约大学以及牛津大
学继续深造,他们表示,“不管怎样,想将学术之路进行到底。”
来了西浦,你才知道什么叫拼
最近,一篇《听说,西浦和凌晨四点更配哦!》的微信在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园火
了,短短几天就获得1万多的点击量和近200的点赞数。
文章作者“学姐大人”是西浦大三会计学专业的张小禹。期末考试期间,有一天
晚上她从自习室回来,身心俱疲,想看看其他人的学习状态,没想到大家状态类似。
西浦的教学是严格按照英国利物浦大学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和
操作的,每门课的评估和考试成绩都是由资深的考官和考试委员会进行综合评定。由于
授予的是中英两国的学位,西交利物浦大学要同时接受中英两国的教育质量评估。
因此,凌晨奋战、熬夜赶论文在西浦是一种常态。
自由的氛围释放学生潜能
何旋是传媒英语专业的学生,当年高考失败让她一时间难以接受。西浦独特的大
学理念、全英文教学的模式和浓厚的国际化特色最终吸引了她。
大学四年,“忙碌”是何旋的关键词。在她看来,传媒英语专业需要学生有广泛
的知识面和清晰的洞察力。她把自己比作一块海绵,像海绵吸水一样拼命汲取知识的养
料。
何旋说:“西浦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很合适我”。
大四上学期,何旋随Holger Briel教授一起做《社区主导的文化遗产发展:成功
推动苏州文化遗产旅游产业走向未来》的社科项目,她负责活动策划、采访、拍摄和视
频剪辑。
Holger教授来自德国,研究足迹遍布欧洲、美国和东南亚,他的多元文化视角给
何旋很多启发。
正如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所说,西浦创造了国际化、多元、开放的学习环境,目
的在于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提高生存能力。
“论文不能有半点马虎和侥幸。”何旋介绍说,“学校推崇严谨的学术态度,这
种价值观也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获得知识和产出知识都必须要付出努力,身边的
同学都在为论文通宵达旦,你没有理由轻松。”
在西浦四年,何旋终于超越了她的高中同学。目前,她已经收到南加利福尼亚大
学传播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南加州大学安隆博格传播学院,是美国最优秀的
新闻与传播学院之一。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
周袤没想到他能获得国际数学建模一等奖,当年高考数学200分的卷子他只得了
130分,他一直觉得自己学不好数学。
进入西浦他选择的是电气专业,父亲是电气专家,他在父亲身上看到自己30年后
的样子。
“有时候不确定性能给人带来激动的礼物。”他大二时转到金融数学专业,并对
统计学产生了强烈兴趣。
选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周袤更加如鱼得水。高效、实用的应考方法加上刻苦的学
习,周袤以均分97分的毕业成绩拿到了利物浦大学一等荣誉学位,在利物浦大学留下了
一个“袤神”传说。根据英国的学位分级制度,40分的及格分数就表示学生达到了知识
掌握的程度,而70分就可授予一级荣誉学士学位,拿到90分以上的学生比例是1/30。
因为对统计学的兴趣,周袤报名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他与金融数学
专业、电气专业两名同学组建了一支“金融数学—电气”交叉学科混合队,他负责编程
和写作。最终,他们团队获得了一等奖。
毕业时,周袤收获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伦敦
政治经济学院等8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最后,他选择了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统计
学。
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激发了许多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每
年,西浦都有很多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专业涉及通信工程、土木工程、电气等,甚
至还有很多文科生参加。在近四年的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西浦学生获得了15个一等奖

数学建模比赛指导老师刘刚博士说:“中国学生的数学基础很好,但是在国际上
却始终少有杰出表现者,这根本的问题在于兴趣。要想改变这样的局势,就必须培养大
家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学生受教育就像奶瓶与婴儿的关系。在英国,婴儿自己找奶瓶,而在国内是把
奶瓶塞进婴儿嘴里喂。在西浦,各种奶瓶就放在那里,想吃什么口味自己选择。”电子
与电气工程系赵策洲教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的教育是填鸭式,而西方的是放羊
式的,西浦结合了这两种教育模式。
导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在刚刚结束的西交利物浦大学第七届创新创业大赛上,郭子亨团队凭借具有独
立知识产权的智能门锁项目夺得冠军。
“现在很多投资者关注,已经有上海和重庆厂商计划投资。”谈及创业项目,郭
子亨兴奋不已。2014年,还是大三的郭子亨申请了系里面的本科生暑期科研基金(SUFR
)项目,研究的课题是“智能安防”。他的同学沈涛和薄维汉也申请了科研基金项目,
他们的研究课题分别是关于“用户体验”和“无线协议”。三个人的研究方向不同,却
最终走在一起促成了智能锁项目的诞生。
郭子亨介绍说,西浦有自己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学校能为创业的同学提供从基
本的办公设施到项目辅导的全方位服务。
从鼓励本科生尝试科研创新,到营造创业氛围,为校园“创客”提供保姆式服务
,西交利物浦大学为学生的成长成材,探索出了一整套支持保障体系,形成了以学生自治
、学校引导服务为核心的学生工作体系及四大导师体制。除了学术导师,新生从入学开
始,西交利物浦大学就为他们配备了学友导师、班级导师,而在学生升入高年级面临实
习和就业时,校外导师则是扶著学生步入社会的“拐杖”。
西浦诞生了两个创业神话。2014年,09届毕业生吕骋的创业项目Project Flow在
微软孵化器项目比赛中拿到了300万美金的天使投资,吕骋成为微软、小米老总的座上宾
,是福布斯中文网的创业明星,他在大学期间开发的一款学生管理空余时间的软件Time
et已成为Project Flow项目里最重要的一个接口。
11届学生吴相书的智能家居创业项目,拿到了1500万元的创新基金。吴相书说:
“大学期间我创建了两个社团,在组织、沟通、领导等方面得到了很多锻炼,这给我创
业提供了很大帮助。”
如果说学术导师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对英国大学导师制度的继承,那么班级导师则
是对中国传统高校的辅导员体系的另类保留。
“学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西交利物浦大学
班级导师负责人穆松雪介绍说,“我们辅导员的重点工作则是帮助后进学生。”
谈到西浦辅导员的具体工作,穆松雪举例说,针对留级学生会有“彩虹计划”:
因为留级生课程很少,可能一学期只有一门课,这个计划旨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学友导师旨在让高低年级、国内学生与国际学生结对互助。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
长杨民助将学友导师比喻为“桥梁”:“我想用bridge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个体系,学友
导师体系是连接新生、国际生、大二等高年级学生和老师的一座桥梁,‘学友’让这四
个部分紧密联系。”
每个大一新生,都会在学友导师的帮助下迅速适应在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全新生活
。校外导师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提前适应社会,为毕业生的工作和就业提供“软着陆”。
苏州贝昂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潘雪莲女士2011年加入西浦校外导师计划,如今
已累计辅导了18名学生。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博海,他是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对投行业务很有兴趣
,我安排他在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投行部门学习,这段实习经历对他在选择研究生和就
职公司方面都很有帮助。目前他在英国最大的商业银行集团Lloyds Banking Group工作
。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欣慰的不仅仅是潘雪莲老师。正是严格的教学质量体系和完善的教学与学生工作
体系的引导与服务,让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毕业生们交出了一份份惊人的“成绩单”。
一份惊艳的就业质量报告
2015年初,一份《西交利物浦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在微信朋友圈疯
传。这份就业质量报告,透露出的一系列就业数据堪称“惊艳”。报告显示,西交利物
浦大学毕业生去向实现高竞争力全球升学和高国际化就业的“两高”特色:81.06%毕业
生海外升学,选择就业毕业生超过60.13%在大型国企、外资企业,甚至实现境外就业。
“我们将我们的就业质量报告和同行进行了对比,有一些有意思的发现。”西交
利物浦大学就业办公室钱秋晨和张夏婷老师分享了她们的研究,“根据2014《TIMES泰晤
士报高等教育增刊世界大学排名》,西交利物浦大学进入全球前10大学攻读硕、博士研
究生的毕业生比例为10.32%。但是如果根据2014《QS世界大学排名》,这一比例更高达
21.38%,与北大、清华一起位居全国最前列。”
“回想高中毕业的时候,世界名校我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化学系毕业生谢
怡馨浑身充满自信。凭借着本科阶段优异的成绩和综合素质,匹兹堡大学、波士顿大学
等多所美国名校陆续向她发来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则希望她能
直接攻读博士,并为她提供全额奖学金。
毕业生的成绩不仅仅表现在升学上。高质量的国际化就业竞争力在报告中也引人
关注。经过大学四年的培养,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学生实现了从‘一般’到“优秀”的华
丽蜕变。
《中国青年报》2015年6月24日 第6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