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 大陆搭讪日记

楼主: juandon (celebrate)   2015-04-04 14:12:05
※ [本文转录自 China_travel 看板 #1L7u2Ubq ]
作者: juandon (celebrate) 看板: China_travel
标题: [转录]
时间: Sat Apr 4 14:11:39 2015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02001031-260306
2015年04月02日 04:10 (三色鸟/高雄市)
之前在上海交换学生,在复旦大学,我旁听了一门课程“幸福心理学”。这门课程很有趣
,主要是因为老师的上课风格好像在说相声,他成功地把讲台变成舞台,而我将他的课程
当作表演来看,每个礼拜都很期待。课程内容不是什么科学理论,是类似心灵成长故事的
软性东西。也因此很惭愧的,我常常笑完就忘记。只记得课程中,老师请我们每天问自己
:“你今天变态了吗?”
你今天变态了吗
“你今天变态了吗?”这个问题提醒我们,时时刻刻告诉自己要突破本身僵化的行为模式
,我觉得这句话相当受用。在上海,每当我意识到自己举目无亲、四顾无人时,就会有很
多孤独的情绪。我常有种渴望想要认识上课坐在旁边的同学,把他们从英文字汇本中唤起
;想要认识上学途中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中国同学。我也如乡民一般,常常鸡婆的关心路边
发生的大小事, 停下来看个究竟。
所以我每天都会问自己:“你今天变态了吗?”,意思是“你今天有没有更认识上海,更
了解大陆这片土地?”如果还没,我就会督促自己勇敢、主动一些,不让自己的变态业绩
挂零。也因此,“搭讪日常生活中的人”是我上海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我以此为乐,甚至
以此为生,并不是没有道理。搭讪他人真的很有趣,脑内啡的分泌靠它,扩展人际关系靠
它,了解生活于中国的潜规则也靠它。
还记得刚到上海的某一天,我很想找个人吃饭,但还没有熟悉的朋友,因此只能自己独自
用餐。
那时我的心情相当低落,觉得自己被遗落在某个角落,出了什么事也不会有人关心。我有
气没力地走到宿舍对面的饭馆买面,等待师傅煮面的过程中,我看到有一个大陆女孩坐在
窗边,也在点菜。
在饭馆也能搭讪
不知道哪来的动力,我等她点完餐,就走到她的旁边问她:“你一个人吗?”当我看到她
抬头带着惊讶的眼神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太突然。但我厚脸皮的继续说:“我一个
人,我可以跟你一起吃饭吗?”女孩回答:“可是我叫‘外带’耶!”于是我又失落了。
但这个女孩面对我突兀的邀约,虽然有些不知所措,还是亲切的趁著等待餐点的时间,与
我热络的聊起天来。
还有一天晚上,我打算到经济学院听演讲,便骑脚踏车前往。经济学院离宿舍很远,我不
太清楚确切位置,所以时常停下来确定方向。
闽南语沟通无碍
骑到了正门,我遇到了一位台湾国语腔很重的青年,他问我:“经济学院怎么去阿?”弄
清楚之后才发现我们要听同一场演讲,虽然我也不太清楚路线,但还是招他同行。
路上,我问他:“你的台湾腔好重,你是台湾人吗?”他摇头回应:“我来自福建厦门。
”我才豁然开朗,台湾的闽南语源自福建,可以跟厦门人沟通无碍。虽然不是同乡,但遇
到了跟自己同样母语的人,便感到无比的亲切。我们马上熟络了起来,也互相留了资料。
过了两天,我找他一起出来吃饭。他不是复旦大学的学生,是隔壁医学院的,主修中医针
灸。因为同母语的关系,我对他有种亲切,很少有初识的矜持或需要提防的感觉。他向我
介绍了很多事物,也带我参观他的实习医院。无形中让我又更了解了大陆一些。
搭讪是一件有趣的事,我每天都要问自己“你今天变态了吗?”有时候会在乎自己,因为
性别角色的僵化观念,这样的主动出击太过热情,有可能会吓到别人。但这一切的收获很
多,我从这个行为模式中听到不少有趣的口音,也缓解了过度苦闷难耐的情绪。
创造独特交友圈
搭讪的人很多,真正会继续联络的人却很少。搭讪的过程,会认识各式各样的人,不同院
系、国家、种族、个性、文化的人。而时间一久,你可以清楚的分辨,你喜欢哪种人的风
格,你会希望跟谁继续作朋友。我发现自己在人际网络上的被动,并不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而是很少遇到真正想要积极主动认识的人,很少遇到适合自己的人。
我透过这个过程,看见了自己的积极,也创造了自己在中国独特的交友圈和文化经验。这
是交换生涯中,目前最有趣的一件事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