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澎湖越南难民营真实纪录!身分认同的国族记忆“台越情找句点

楼主: hihihihehehe (远离尘嚣)   2025-07-29 21:38:46
澎湖越南难民营真实纪录!身分认同的国族记忆“台越情找句点”
2025-07-29 16:13 联合报 记者陈颖/即时报导
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7/29/realtime/32755257.jpg
“陌生人与他们的小孩”导演刘吉雄(左)及公视董事长胡元辉出席记者会。图/公视纪录
观点提供
今年是越战结束五十周年,公视“纪录观点”最新作品“陌生人与他们的小孩”,跨越台
澎、越南、美国、俄罗斯等国拍摄,记录四位出生于澎湖越南难民营的第二代,回望这段
关于逃亡、生存与身分认同的国族记忆。
公视今举办“陌生人与他们的小孩”首映会,本片导演刘吉雄、主创团队和艺文界上百人
齐聚,公视董事长胡元辉亦到场给予支持,胡元辉表示:“我是在”南海血书”的时代背
景下成长,虽然长大后曾钻研越战的相关报导,但对这段被湮灭的历史是陌生的,相信透
过导演的作品,让我们更能认识这段历史切片,感受人性和文明的反思。”
1975年越战结束后二十年间,陆续有政治难民为寻求新生搭船逃离,侥幸生还的“船民”
,被安置在东南亚和东北亚难民营,其中两座位于澎湖讲美、西屿的越南难民营,在1977
年至1988年营运期间,共收容了2098位海漂难民,但受限于当时台湾的外交情势,并未曾
被联合国登录,因语言、社会与文化背景不同,对台湾人来说,这群难民是外来的陌生人

澎湖越南难民营曾诞生106位小婴儿,不少人长大后专程到台湾寻根。1982年出生、现居
美国的阮国越,赶赴新北市拜访超过百岁的前澎湖难民营副主任黄瑾瑜(黄伯),感谢他曾
大力救助父母。阮国越看着当年的照片哽咽地说:“当时我只有六个月大,我父母是我现
在年纪的一半,接近二十岁,我无法想像他们需要抛开一切的感受,多亏黄伯的帮助,才
让我们现在可以开心的一起生活。”
跟着阮家一同移民美国、自幼照顾阮国越的保姆陈氏碧嫦,逃离越南时只有7、8岁,回忆
这段鲜少提起的海上漂流过程,她表示:“面对死亡的当下,你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事,那时全船中年纪最小的是我,若有人会死的话,那我会是第一个。”她也透过镜头感
谢当时伸出援手的台湾渔民,“如果没有那艘台湾渔船,我们船上的人都会死,他们提供
食物、照顾我们,他们大可不必这么做,因为救难民上船可能会有麻烦。”导演刘吉雄坦
言拍摄当下相当震惊,一度拿不稳摄影机,他无法想像身为同一世代的自己,如果面临同
样遭遇会是什么心情。
刘吉雄谈及拍摄的心路历程,他道:“台湾不是联合国的一员,不被国际承认,我甚至认
为台湾是难民,但透过拍摄这批“陌生人”在台湾的生活轨迹,打开我的国际视野,我们
曾经参与的这段国际援救,相信未来在世界的角落都会有影响力。”
今年70岁的越南华侨周洁儿,1979年漂流到澎湖,住进难民营。她和讲美村青年倪先生结
识交往,当年底罕见地在营区内举行婚礼,1980年生下女儿倪燕燕,全家人都在澎湖落地
生根。周洁儿说:“我跟其他难民不一样的是,他们都出去了,我则留在澎湖成了澎湖人
的妈妈。”
另一位1984年在澎湖难民营出生的越南孩子阮新荣,后来全家移民美国,三十多年后他带
著同样是难民后代的新婚妻子来到台湾,拜访父母在难民营的老朋友,并前往澎湖度蜜月
,透过体验父母当年所处的环境,拼凑童年记忆图像,为台越这段半世纪缘分,画下圆满
句点。“陌生人与他们的小孩”7月31周四晚间十点于公视频道首播、“公视+”平台上架

https://uc.udn.com.tw/photo/2025/07/29/realtime/32755258.jpg
“陌生人与他们的小孩”主角阮国越幼时与母亲合影。图/公视纪录观点提供
新闻出处:联合新闻网
https://reurl.cc/LnXNRa
https://youtu.be/_0Ma7NE9rls?s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