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书稿] 推背图𫍰‧台湾谂‧二二八事件前

楼主: amidha (东岐明)   2023-01-18 14:37:01
※ [本文转录自 historia 看板 #1ZnvD4O3 ]
作者: amidha (东岐明) 看板: historia
标题: [书稿] 推背图𫍰‧台湾谂‧二二八事件前
时间: Wed Jan 18 14:35:45 2023
◎此文乃是书稿试读,敬请指教文中疏误之处
推背图𫍰‧台湾谂‧二二八事件 东岐明
  台湾于久远数千年前石器时代即有大陆移民来岛,定居分化而成种种族群,其中乃有
航海出岛拓殖大洋,族裔逐步繁衍远航扩张印太海洋诸岛及半岛沿海,乃谓南岛语族。其
拓殖范围遍及太平洋及印度洋,东至夏威夷、复活节岛,南至纽澳,西至非洲马达加斯加
,北至日本,包含马来半岛、及印尼与菲律宾等诸岛,相关语族率皆源自史前台湾出航后
裔。
  南岛语族占留台湾后裔,生存斗争下流行猎头习俗,部落相互猎杀,民风强悍,兼之
气候可至炎热而多瘴疠疫疾,岛外来人垦殖乏力立足,岛内人口亦是难以增衍。故而数千
年来住民多以部落生活,或有酋邦形成,并未建立国家体制,唯由对岸大陆偶有零星海船
造访。
  十世纪宋朝,汉人开始进垦澎湖列岛,其后少数海民或有访台交易财货。十六世纪,
屡有汉人海盗逃往台湾南部窝藏,逐步屯垦驻留,葡萄牙人也曾登访。十七世纪初,明朝
水师赵秉鉴率先于台南筑成赤崁城寨,作为盘据基地;数年后,海盗颜思齐、郑芝龙亦设
城寨以为据点。同时中北部兴起原住民部落联盟酋邦之大肚王国,盛时统治北至桃园、南
至鹿港之地。
  一六二四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败退离开澎湖,与明军签约而转向拓殖台湾南部,登陆
台南建筑热兰遮城,开始经营招募对岸汉人来台屯垦,以作东亚贸易据点。一六二六年开
始,西班牙于台湾北部基隆、淡水建设城堡,屯驻对抗荷兰海贸势力,而于一六四二年遭
到荷兰驱逐。一六六一年郑芝龙之子郑成功于抗清失败后,急寻据地而进军台湾,围攻热
兰遮城。次年荷军出降而结束荷兰在台统治,其后荷兰东印度公司评估和战利益后放弃台
湾。
  郑成功于一六六二年于台湾南部建立明郑统治,其子郑经继位建号东宁,一六八三年
其孙郑克塽降清而明郑东宁亡国。原住民之大肚王国,原本臣服于荷兰霸权,后与明郑拓
殖屡生战事冲突;尔后屈服清朝,备受歧视统治,劳役繁重,一七三一年北部族社爆发反
抗事件,其后冲突迭起,次年事件扩大卷入大肚王国所有族社,遭到清军镇压而王国灭亡

  台湾原为无名岛屿,甚或不知是一岛。据说十六世纪葡萄牙人航海途经,望见景色秀
丽,遂名葡语Ilha Formosa,意谓美丽之岛,又作音译“福尔摩沙”。移民最早拓垦台南
一带,当地西拉雅族原住民语指称其为“滨海交会之地”,早先闽语音译为“大员、台员
、大湾”等词,后来用指全岛。明郑曾称“东都、东宁”。清朝定名“台湾”,亦写作“
台湾”。  
  一六八四年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隶属福建。清廷据台乃在防止汉人利用台湾反叛
,而非拓殖经营,有谓“台湾乃海外孤悬之地,易为奸宄逋逃之薮,故不宜广辟土地以聚
民”;既不探扩全台,更而分化族群对立,以使台湾不致团结抗清。清灭明郑而开放海禁
不久,即令管制渡台,将荷西时期来台汉人遣返大陆,唯留明郑遗民在台,意图遂行隔离
监管。当时移民台湾需要清廷官府批准,只准男性赴台,不准携带妻眷,初始更有不准粤
人渡台;也就造成日后台民后裔之闽人多于粤人,而且多有汉人男性与原住民女性之通婚
子孙。其时台湾生态原始,开发农产富饶,大陆沿海民众迫于生计,仍然不断偷渡赴台开
垦,清朝亦然难以防堵。一七三二年清廷开放凭证携眷渡台,一七六○年开放台民携眷返
台,其后更再开放移民携眷渡台。自此大量汉人陆续举家移民渡台,以闽地之漳州、泉州
最多,粤地之客家人次之,后者约为前者四分之一。台湾本地于汉人移民优势下,平地原
住民若不汉化归顺清朝统治,往往只能逃匿加入山地原住民。如此种种族群生存竞争下,
加之清廷粗放统治,不恤民情,清兵来台多有欺压百姓,官逼民反,对立械斗与反清暴乱
之事件屡屡此起彼落,也就应谓清朝台湾政情之“三年一小乱,五年一大乱”。而因台湾
临海,贸易发达,走私方便,民间势力往往购置国外枪枝火炮自卫,以致械斗抗争往往激
变成为枪炮战事,如是悖乱台湾俨然似为清朝化外之地。
  十九世纪,海权列强势力逐步进逼台海。一八四一年英军于鸦片战争进占台湾失败,
一八六○年清廷开放台湾港口海外通商,一八七四年日本借故出兵恒春半岛。随后清廷改
易治台政策,开始积极经营台湾对抗列强进逼,强化防卫,革新行政,废除禁令,进而鼓
励大陆移民来台开垦。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刘铭传率领驻台清军击退登陆法军;次年台
湾升格设省,刘为首任巡抚,大力开展台湾基础建设。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廷败
战;次年割让台澎予以日本,台湾全岛汉人群起抗争,于清廷默认下成立台湾民主国,以
蓝地黄虎为旗,年号永清,企图击退日军而独立回归清朝,从而全台各地纷纷组织民兵准
备抵抗日军。
  日军登陆台湾北部,原为清朝台湾巡抚之台湾民主国首任总统唐景崧逃亡福建厦门,
台北清军爆发兵变,盗匪同起,暴乱劫掠;仕绅促请日军平乱,推派商贾辜显荣与诸外商
访邀日军入城,进而台北献城降服。日军随后进击南下,沿途遭遇乡民激烈抵抗,一路烧
杀血洗,甚至奸淫掳虐、毁村掘墓,多次屠戮动辄成千上万,屡屡老幼妇孺降俘尽遭灭绝
,徒余尸骨废墟,引起国际侧目。台军主力于彰化八卦山败战,日军攻陷彰化后,增兵登
陆南部,分攻击破各地抵抗而包围台南。原为清军将领之台湾民主国次任总统刘永福亦然
出逃厦门,台南求托外籍牧师交涉开城请降,仍然难逃日军兵锋报复屠杀。台日乙未战争
结束,台湾民主国灭亡。
  日军攻占台南,宣告平定台湾,然而各地仍有残留清军与游击民兵不断骚扰,直至一
九○○年方才镇压底定。然而以往视为生番之山地原住民仍为化外之民,诸族部落依然盘
据山地,无视日本统治。清末所谓开山抚番,已然镇压一些山地部落,以而日军底定平地
汉民,即就启始拓殖进占山地。一九○一年,日军推进入山,与原住民爆发冲突。自一九
○二年攻伐赛德克族为始,杀戮与招安并用,日军更又断续征讨太鲁阁族、阿美族、泰雅
族、鲁凯族、布农族、西拉雅族…等部;一九三○年赛德克族尚再反抗发生雾社事件,直
至一九三三年所谓台岛最后逆蕃之布农族大分社和解归顺,日本方才确实有效统治全岛,
此时殖台已有三十八年。
  日本殖台之初,由于台民反抗激烈与台岛疫病流行,导致日本来台之人员死伤严重与
经费亏损巨大,致使政府财政困难,引发乃木希典总督卖台求偿之论。乃木曾经抱怨日本
统治台湾如同“乞丐讨得一马,既不能骑,又会被踢”。一八九七年,乃木卖台提议获准
,日本接洽法国商谈交易,初订价格一千五百万法郎。次年伊藤博文组阁成为首相,再议
乃木提案,会中多人同意以一亿日元价格卖予法国或卖还清廷;儿玉源太郎表态反对,愿
意亲自负责经营台湾,既而接替乃木担任总督,其后重用卫生官员后藤新平担任民政长官
,大力整顿台湾卫生,实地调研开展基础建设,竟而扭转台湾乱局。然而其时日人多视台
湾为蛮荒瘴疠之地,一九○五年出版之《台湾统治志》仍有记载日人来台曾叹是为“鬼界
之岛”,台湾始有鬼岛之名。
  台湾自十七世纪荷兰拓殖以来,稻米与甘蔗即是主要作物。十九世纪清末开港通商,
台湾出口蔗糖之外,又增茶叶与樟脑;尤其原始樟林繁茂,成为当时世界最大之樟脑供应
地。儿玉寄望建立台湾社会秩序,即可搾取岛上丰富经济作物资源,以利日本殖民财政;
赴台即就整肃官箴,大肆淘汰败劣官吏,刷新驻台官风;并且停止军队镇压社会抗争,而
以警察深入民间监控,从而孤立抗日游击民兵,发动全台扫荡搜捕,竟而成功诱降大批反
民予以屠戮殆尽。
  后藤身为留德医学博士,秉持科学原则治台,曾言:“殖民地行政计画于当前科学进
步之下,必须根据生物学原则,也就是要发展农业、工业、卫生、教育、交通、警察”,
其后更是屡言:“建设殖民地,首要考虑修建的是学校,其次是兴建寺庙,然后是医院,
只有这样才可让移民长治久安”。后藤尊重台地风情,理解以前台湾于清朝粗放统治下各
地仕绅自治发达,就任即就展开习俗调研、土地调查、户口普查,逐步建立台湾社会详尽
资料,从而开展各项基础建设及法治建构;进而收编抗日份子,消灭顽抗民众,拢络门阀
仕绅,改善日台关系,乃而奠定日本往后在台统治基础。后藤以科学原则全力改革台政,
推动建立公医体制,以警察支援公医监督公卫事务,逐步消除疫病,有些治绩甚至优于日
本本土,推动都市计划使建设上下水道先于日本完成,详尽土地调查更是优于明治地租改
革。后藤利用渐禁鸦片而筹措治台财源,甚而补充驻台军费。任内提升糖业生产,扩展木
材开发,大力推动交通建设以供运输经济资源,建设各式道路近万公里,策划兴建纵贯铁
路于其后一九○八年完工。种种苦心经营至一九○四年,台湾财政已可平衡自主而无须日
本补贴,台北地下水道覆蓋率更是冠于亚洲。后藤治台政绩卓越,又赴满洲建设,继乃返
日推动城市基建,后人尊为日本现代都市计划之父。
  儿玉与后藤于台湾任内,大力支持孙文革命,援助兴中会台湾分会。一九○○年于日
本拟由台湾出兵进占福建而遭列强干涉失败后,儿玉派遣后藤与孙文谈成以厦门权益换取
日方支持革命,约定只要革命党人在广东与厦门造成混乱局面,日军即由台湾出兵厦门而
援助革命武器弹药。孙文即受儿玉扶助于台北开设指挥中心,发动党人于广东惠州起事攻
往福建厦门,企图配合日本攻占厦门而获军援革命,事后却因日本政坛倒阁变策毁约而革
命战事无援败散。
  台湾作为多元族群文化地域,多种南岛语族原住民散居山地,诸类汉人闽客语群移民
后裔聚居平地。日本期以台湾经验作为殖民楷模,彰显日本国威并驾欧美殖民帝国,日后
藉以扩势亚洲诸地,故而费心经营台湾以作殖民扩张跳板。台湾于后藤推动注重公卫之警
察暨保甲制度下开展基建,疫病渐消,反抗渐减,社会日趋稳定,日本亦能大肆博取台湾
资源利益。日本自从殖台伊始,为便镇压台湾反抗,驻台总督皆以武官出任,至于一九一
九年乃有改派文官出任台湾总督。其后承继后藤经验,更加普遍推动基建,实施“农业台
湾、工业日本”政策,大量开发台湾自然资援供应日本所需。譬如一九一八年日本爆发粮
荒之米骚动全国乱事,遂启兴建嘉南大圳与乌山头水库以灌溉嘉南平原,八田与一负责主
导,至于一九三○年完工,配合土地改良,从此嘉南平原洪旱盐害尽消而成农产沃野。一
九二九年矶永吉与末永仁,育成蓬莱米,更使台湾产供优质米粮。全岛推进基础建设同时
重划行政区域,全台进行市区改正,大量推动城镇基建。推广日语殖民初等教育,平地设
立小学校与公学校,小学校为日人与富豪权贵台人子弟就读;山地原住民区域设立蕃人公
学校、蕃童教育所。建立中等与职业教育之学校体系,至于一九二八年建立高等教育之台
北帝国大学,即是现今台湾大学之前身。
  一八九六年日本殖台初始,为便镇压反抗,总督具备行政、立法、司法、及军事指挥
之权,其绝对权力可以制定律令施行台湾。一九○六年后藤终任民政长官离台后,台湾总
督权力限缩,发布律令不得牴触日本法律。一九二二年更限台湾一切应以日本法律为准,
总督除非必要方可补充制定律令。日本殖台是以法治施行等级差别统治,日人为统治阶级
而享较优地位,台人为受治阶级而承较劣地位;同工而不同酬,同才而不同位,日人较高
,台人较低;有些公共服务与设施场所,禁止一般台人,仅限日人与权贵台人亲族进入使
用。所谓权贵台人,即是有功于日本殖台受封显贵之人。当时台湾存留仕绅已然必须谋求
亲日合作以求保全身家,日本当局亦然善加招抚收编,以求稳定台湾社会之殖民统治。日
本殖民榨取台湾利益,也就于本地仕绅屈就迎合下,屡屡征收逼迫台人出让土地与产业。
有功殖民之台籍仕绅显贵更可受赐政商特许权益而营利致富,更而受勋任官协助日本殖民
统治。然而不少亲日仕绅也与对岸中国官方高层来往交结,经营中国官场关系。譬如板桥
林家长房林熊征交好日本之皇族与政要,反应本土民意,助化日殖施政,也更出资支援孙
文革命;又如辜显荣助日殖台而受勋邀利成为豪富,更受天皇敕选为贵族院议员,却也多
所往来两岸接触国府蒋中正、汪兆铭等要人。大致自从儿玉与后藤主政台湾,软化原先军
管高压政策,大力经营建设台湾,从此开始成功笼络仕绅以台治台;而台湾仕绅亦需周旋
应协,以求缓和日殖压迫,图以保全台人族裔文化传统存续。
  台湾社会主流语言所谓台语,其实来自福建泉漳为主之闽南语。闽南语并非闽地原始
百越语言,而是古代北方汉人移居闽南而来。泉州话源自四世纪五胡乱华时南迁晋人之中
原语音,漳州话源自七世纪唐初府兵移民与九世纪唐末逃寇难民之中原语音。两者皆存古
时中原传统官话之正统汉语而语音相近,反而清朝官话及民国国语源自十世纪后开始形成
之辽元胡化汉语。日语汉词因为多是来自魏晋唐宋之中原官话语音,故而日语词汇许多发
音相近台语,甚或完全相同,益增日本对台文化亲切之感。闽南语系泉漳潮州自十五世纪
开始大举移民南洋,至而东南亚大多华人母语皆是闽南语。日本自认承继唐宋中国而视元
清中国为胡狄鞑虏,乃至蔑称现代中国为支那,更是企图同化台湾,进而称霸东亚,甚而
入主成为中国正统。
  清朝台湾社会三大陋习为吸食鸦片、女人缠足、男人秃辫。一九八五年中日签署马关
条约交易台湾之时,日方伊藤博文即言“我国日后领台,必禁鸦片”。然而日本实际领台
后却难以一时禁绝众多烟民毒瘾,只能采取渐禁措施,其后却因鸦片专卖暴利丰厚而不愿
严禁。三○年代台医杜聪明发明渐断疗法,得以易于戒治毒瘾,台湾社会残余烟民自此逐
渐减少,而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方才彻底废止台湾鸦片贩卖。女人缠足与男人秃辫,日殖初
始并无干涉,直至一九一一年开始推动渐禁,随着一九一二年清朝终结而民国推动禁止女
人缠足与男人秃辫,台湾社会亦随对岸祖国移风易俗,乃于日本政府严禁与中国风俗改变
下终结缠足与秃辫之旧时恶习。从而二十世纪台湾于世界西化风潮影响下,仪容服装日渐
现代而同于日本社会西化趋势。
  一九一五年台湾民间迷信扶乩起事抗日之西来庵事件,乃是汉人台民最后武装反日起
事,尔后台人逐采和平抗争面对日殖压迫。自从一九一九年文官总督到任,改采同化政策
殖台,宣示以内地延长主义治理台湾,将台湾视为日本内地之延长,目的在于教化台人成
为日本臣民;具体同化政策乃有:设立台人仕绅参与咨询之总督府评议会,奖励学用日语
,鼓励日台共学通婚,废除台人笞刑,以使台湾逐渐日化,然而实际政局仍有日台等级差
别存在。一九二○年代,随着日本本土大正民主风潮,台湾社会兴起议会设置请愿运动,
要求基于日本立宪政治之延长,应设台湾议会而使台民亦享立法权利。一九二一年初,雾
峰林家仕绅林献堂领衔发起请愿设置台湾议会之活动;同年秋,医师蒋渭水等成立“台湾
文化协会”,启蒙台人进步理念,致力提升台湾社会文化水准,潜藏传播政治思想,成为
当时台湾政治运动载体。面对台湾民间请愿活动以及日本本土舆论声援,总督府施压相关
人士放弃请愿并鼓动亲日仕绅出面反对,自此展开多年台日政治运动攻防。总督府于一九
二三年以治安警察法进行管制政治集会结社,大举逮补全台相关人士,多为日本教育培植
之智识精英而受日本本土舆论关怀声援,终而惩处皆为无罪或轻判。一九二五年由于蔗农
反抗地主糖厂压迫,台湾社会开始掀起农民运动,次年经由简吉串连推动成立“台湾农民
组合”,自此左派思想益彰,台人精英左右派逐步分歧冲突。一九二七年初,台湾文化协
会因为右派民族主义与左派社会主义之立场歧见而分裂对决,左派胜出而右派退出,总督
府趁机亦加施行分化瓦解。右派于退出同年活动成立“台湾民众党”,却在蒋渭水推进工
农运动下于一九二九年再度分裂,林献堂等人退党并于次年再组“台湾地方自治联盟”。
左派改立新文协,深受共产国际影响,益加激烈抗争工农运动,遭到总督府强力打压,尔
后沦为台共外围。台湾共产党于一九二八年由共产国际指导成立于上海租界,原本归属日
共,后附中共,主张台湾民族自决独立建国,返台渗透发展;日本官方视其为非法组织,
当年即加搜查追捕。台共谢雪红曾赴苏联留学,此时掩护身分而主持共党在台发展,借由
渗透台湾民众党、台湾文化协会、台湾农民组合而吸收成员,以此藉壳潜伏而后赤化三者
成为台共外围组织,更派成员扩展活动打入台湾工农群众。一九二九年,总督府开始镇压
台湾农民组合并搜查台共。一九三一年,总督府下令解散台湾文化协会与台湾民众党并严
厉扫荡台共,台共瓦解而多遭逮捕判刑入狱,自此台湾政治结社皆遭禁止,唯有台湾地方
自治联盟留存;同年八月,蒋渭水遇害染疫身亡,临终遗嘱犹以无产阶级胜利迫在眉睫而
勉励左派同志,其台北大众葬礼聚集数千人送别。林献堂推动之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后于
日本军国主义兴起压制自由民主下,一九三四年退让承认日本同化而终止请愿,换取总督
府赐予台民有限地方自治,
  一九三五年为日本领台始政四十周年,总督府举办台湾博览会盛大纪念,展示日本殖
台全岛建设成果;台北展览开设车道至草山(阳明山),后来成立台湾最早之国家公园─
大屯国立公园。同年台湾进行史上首次民主自治选举,开放地方市议会及街庄协议会之半
数议员名额由户籍居民选出,另半仍由官方派任。选举资格限定为年满二五岁并年缴税金
五圆以上之男性公民,当时台湾四百多万人口中之合格选民仅有两万八千多人。此次选举
,台人日人皆有当选,以台湾地方自治联盟为选战最大赢家,然遭当时台湾左派人士讥为
投降派。次年再以前述地方议员投票选出州议会半数议员,一样另半来自官派。四年后之
一九三九年暨其次年,换届再度举办地方自治选举,乃为日殖台湾最后自治选举,其后即
因战争失利而停办。
  中日关系自一九三一年日本开始进占满洲后严重恶化。日本准备对中与南进作战而于
一九三六年恢复武官出任台湾总督,开始发展台湾工业以备供应战事军需。同年推动“正
厅改善”以鼓动台人焚弃传统自家正厅祭拜之牌位、神像、佛像等品,改信日本神道。一
九三七年中日全面战事爆发后,日本殖台政策更加推进日化而成皇民化运动,意图彻底同
化台人成为天皇臣民,以便逐步动员征召参与战时工作,同年即就征调台人军伕从事后勤
运输。此后陆续鼓励全家皆讲日语之国语家庭、姓名日本化、穿和服等同化措施,力图转
变台人认同日本皇国,然而台人只约百分之一成为皇民。一九四一年不再区分初等教育,
一律改称国民学校,实质仍有教材分别;一九四三年正式实施六年国民义务初等教育,推
动全台孩童普遍强制入学。同时日本因应战事扩大而募征台兵,一九四二年实施陆军特别
志愿兵制,一九四三年实施海军特别志愿兵制,一九四五年进行全面征兵,直至败战。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