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交大光电 二战106 感谢SK2 观念技巧都重!

楼主: jordan0428 (懒的极致)   2020-09-09 23:29:00
[心得] 交大光电 二战106 感谢SK2 观念技巧都重要!
[求学背景] 交大光电所2019毕业
[应考日期&成绩]
2019/6 一战97分 R23/L30/S22/W22
2020/8 二战 106分 R29/L29/S22/W26
[英文能力叙述] 学测15级 多益820分
[考试身分] 在职准备
[准备时间] 2019年1月至6月+2020年7月至8月,共约8个月
[准备教材] SK2 冲刺班讲义、考满分
[前言]
之前有考了一次托福,虽然当时也有补习,但大致上是靠自己准备的,虽然准备的过程中
也有缓慢的进步,但始终距离破百还有一段路。
再考完GRE后我毅然决定重新准备,正好在上Mason GRE时有听到SK2的消息,于是就开始
为期一个月的冲刺班,并报名两个月后的考试。
[阅读]
阅读是我进步最多的科目,从23分进步到29分。这点我认为真的是差在考试技巧和准备方
式。简单说明一下一战和二战的差别。
一战:大量刷题 + 练习看题找答案 (类似Scan)。 二战:Scan + Skim + 弱点题型强化
。简单说,我一战时是没有解题技巧的概念的,纯粹就是看完题目凭直觉找答案。相比之
下,在准备二战时,我理解了找定位句的概念。知道不同题型要怎么找定位句,并从前后
文找答案。此外我也发现,有些题目还是需要将文章更完整的看完才能解答的,这点GRE
长难句跟Skim其实是蛮类似的,因此我这次更准确的学习到如何在脑海中精简句子并做速
读。具备这些技巧我认为是我能在阅读拿高分的原因。
至于学习以上技巧的时间规划,我大致上是参照Rosa定的读书计画:前几周每天练习特定
题型10题,接下来每周练习1~2回听力。练习特定题型很重要,例如我的弱点题型是修辞
目的题,所以我有花比较多时间熟悉怎么在这种题目上活用考试技巧。此外,在准备一战
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人文艺术的题型特别不熟悉,因此在模考时如果自然科学题目多就
考得高(有次考到29分),艺术题目多我就考得低(一战22分)。我后来使用Scan和Skim去练
习并解析题目后,后来发现可以让人文题型和科学题型的对题率变得几近一样。我个人认
为是因为我不再用先备知识(ex:物理or历史)来理解题目,而是单用英文能力解析语句与
逻辑去答对题目。
最后考试前我的总错题数能控制在3题内,至于能考到29分那就是运气了。
[听力]
听力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一战就靠着运气考到30分,那是其实那时候的状况很不稳定,模
考落在22~29之间。
在准备二战时,我重点落在笔记技巧,将SK2的笔记架构跟我个人的笔记习惯做整合,大
致是达成一个可以跟上讲者说话速度的笔记方式。我认为笔记方式因人而异,在此就不多
叙述我个人的习惯。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Lecture的笔记要分段,这也是我在SK2学到的
。这让我可以更有重点的分类笔记,并在答题的时候更容易从笔记找到答案。至于八大点
的部分,我有特别注意复选题可能出现的关键字,因为这算是我的弱点题型。
读书规划的话,我大致上每天练习conversation*1 + lecture*1,此外,偶尔看看美剧,
搭车时听听BBC,在放松时自然的去习惯听英文这件事。
二战前大致能把总错题数控制在3题内,但能拿到29分,一样又是运气了。
[口说]
口说算是我的弱项。很遗憾没有进步,跟之前一样考到22分,但我个人认为是有一些考场
因素的,就我自己主观觉得,一战和二战还是有明显差异,尤其是稳定性上。
首先,一战时我是没有用任何框架的,也没有什么word bank。好处是自由度很高,想怎
么讲就怎么讲,坏处时有时会因为英文程度不够,卡住讲不出话。因此我一战前即使有保
持练习,口说模考还是在16到21分之间游离。但一战正式考试时,因为考场的麦克风故障
,使我比其他人晚进口说。我口说时几乎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突然状态稳住,才”侥幸
”考到22分。相较之下,二战时或许因为我隔壁的同学口说实在太好了,使我特别紧张,
导致第一题独立口说时直接结巴。即使这样我仍能拿到一样的分数,
准备上,我主要是分三个部分:一、Echo练习语调和如何强调,二、练习二三四题的笔记
架构和如何使用将他转换成话语,三、练习word bank和主题句,针对第一题独立口说大
量练习。此外,我也有一周一次的口说读书会,持续跟同学讨论并精进。
不可否认的,我在口说上没有达到我的预定目标,如果说准备上有什么缺乏的,可能就是
没有善用顾问时间和群组,去从老师得到回馈,知道自己的问题。或许这样做能有更好的
表现。
[写作]
一战的时候,我大致上有掌握整合写作的技巧,但独立写作始终找不到方向。但在SK2的
课程让我改善了这个问题。这也使得我在写作上有较明显的提升。(一战22到二战26)。
我个人认为写作的准备是最单纯的且明显能看到成效的,前提是要掌握正确的技巧。在
Rosa的课上我学会怎么使用word bank加1-6的概念去生成一个完整的段落,接下来就是把
这个技巧练到熟悉而已。
练习量的话,我大致上是一周一篇整合写作+独立写作,加上Rosa写作练习的Part1~2.5。
批改的部分我只有使用Grammarly去修改文法和语句,剩下就是自己检视是否符合老师提
到的文章架构。至于trasition words和paraphrase的部分我也有在考前两周特别准备,
让自己语句看起来更有起伏和更顺畅。
有一点值得提的是,相较起一战我是刚好在时间底线完成,二战时我独立题大概有5~7分
钟检查文法,避免文法被扣分。我认为这很大程度是word bank辅助我想点想例子的结果
,让我能更有效率的生出文章。
[总结]
我在这两次托福考试中有很深的感触。一战准备了六个月,结果没破百。二战准备了两个
月,直接提升了9分。这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我需要好的答题技巧来明确思路,需要有效的
读书方法来提升英文实力。
最后预祝大家一战破百,不要像我一样走冤枉路~
作者: earnest (大卫)   2020-09-10 01:16:00
恭喜同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