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托福独立写作4选1该怎么写?

楼主: liamasso (字神帝国)   2019-09-29 15:12:08
【威廉老师分享:托福独立写作:四选一该怎写??[mj
大家好,我是字神帝国的威廉老师,9/21考试发现,写作的题型出现了少见的多选1的题目
,这类的题目要怎么去写呢,今天就让威廉老师来告诉你!
1. 缘起:
自2019年8月起,托福考试经过了一翻小改革,写作部分没有变化(难易度不变,但是却无
法像以前一样可以看到自己两篇作文的扣分点和评语),因此很多同学有点忽视。不过9月
21日下午场的考试,让许多同学小小吃了一惊,因为出现了少见的四选一题型。2选1题型、
3选1题型以及4选1题型的解题思路有很大的区别吗?让威廉老师和大家作重点分享。
2. 内容:
2019年9月21日下午场的考试机经如下:
人们在异乡经常会想念家乡(feel homesick),想要克服思乡,以下四个选项种最有用?
(A) 做家里的活动或者吃家里的东西
(B) 和家乡的人保持联系
(C) 吃新地方的东西和做活动
(D) 在新的地方交朋友
3. 解析:
首先,同学不用太惊慌,虽然新题型是四选一,但仍属于多选的范畴,所以之前多选题的解
题思路依然适用,只要根据具体题目进行选项表述即可,就是托福课堂上老师一直重复的概
念,即"自圆其说",好好证明你的选项为何对是对的(WHY),如何展现刚刚所说的对(HOW)。
我们按照不同题型排列,对比主体段写作方式,同学更能一目了然喔。
(A)2选1题型:
(B)3选1题型:
(C)4选1题型:
2选1题型:
这是一般托福的题型。有两个选项(通常是设计过,选项有明显差异),
如本期真经小范围第一题
Imagine you need to improve your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get better grades or
higher work payment which way would you choose
(A)doing more extra work or assignments that are required
(B)participate more actively or contributing your own idea more frequently in
the group discussion
两个选项中第一个比较是"个人"的作工而第二选项则是"团体"的作工
即 个人 VS. 团体
本期小真经小范围第五题
In their free time, many young people (aged 14-18) regularly take part in
activities such as music lessons, dance classes, or competitive sports.
(A) Some young people participate in several different activities, dividing
their free time into various things they like to do.
(B) Others choose to spend most of their free time focusing on only one activity
that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m. In your view, which approach is better, and why?
两个选项的差异分别是(年轻人应该要) 参加很多活动 VS. 一个活动。最常用的 思路为:
Plan A
如果选择了A立场,那么
第一主体段:选A的理由1
第二主体段:选A的理由2(By contrast, 相较之下为何B不好)
第三主体段:选A的理由3
Plan B
如果选择了A立场,那么
第一主体段:选A的理由1
第二主体段:选A的理由2
第三主体段:不选B的理由3(包含说B的一个好处,但是它的坏处更是大。)
3选1题型:
这是近两年来托福的新趋势。有3个选项(不可以整篇都是说自己选项的好喔!
),同学要仔细找出自己选择立场的优点和另外两个不选的立场的差异点。
托福写作班上课的作业题目:
During economic crisis, the government tries to reduce money in certain public
service area. Which one do you think the government should spend less money into?
(1) Education;
(2) Health Care;
(3) Support for Unemployed
如本期大范围第2题: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ability for high school teachers who teach young
students (ages 15-18)?
(1)The ability to give advice to students about future planning;
(2)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students who need the most help and provide that help;
(3)The ability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by themselves outside the classroom.
Plan A
如果选择了A立场,那么
第一主体段:选A的理由1
第二主体段:选A的理由2(By contrast, 相较之下为何B不好)
第三主体段:选A的理由3(By contrast, 相较之下为何C不好)
Plan B
如果选择了A立场,那么
第一主体段:选A的理由1
第二主体段:选A的理由2(By contrast, 相较之下为何B或C不好,择一即可)
第三主体段:不选BC的共同理由
Plan C
如果选择了A立场,那么
第一主体段:选A的理由1
第二主体段:不选B的理由(By contrast, 相较之下A就好多了)
第三主体段:不选C的理由(By contrast, 相较之下A就好多了)
4选1题型:
以2019年9月21日考出的这一题为例,思路可以用3选1的题型来延伸:
人们在异乡经常会想念家乡(feel homesick),想要克服思乡,以下四个选项种最有用?
(A) 做家里的活动或者吃家里的东西
(B) 和家乡的人保持联系
(C) 吃新地方的东西和做活动
(D) 在新的地方交朋友
Plan A
如果选择了A立场,那么
第一主体段:选A的理由1
第二主体段:选A的理由2(By contrast, 相较之下为何BCD择一,为何不好)
第三主体段:选A的理由3(By contrast, 相较之下为何BCD择一,为何不好)
Plan B
如果选择了A立场,那么
第一主体段:选A的理由1
第二主体段:选A的理由2(By contrast, 相较之下为何BCD择一,为何不好)
第三主体段:不选BCD的共同理由
Plan C
(之前有说过,托福的选项都是有设计过的,故还是可以把选项二分法,以这一题来说,家
乡的东西 VS. 新的东西),有了这样的概念后:
如果选择了A立场,那么
第一主体段:选A的理由1
第二主体段:不选BC/BD/CD(共同点,类似最大公因子的概念)的理由(By contrast, 相较
之下A就好多了)
第三主体段:不选BC/BD/CD (共同点,类似最大公因子的概念)的理由(By contrast, 相较
之下A就好多了)
PS, 前一次考的四个选项题目,也是都是可以"二分法",托福题目都是有设计过的喔,真经
课程都有讲解:
When thinking of major purchasing, which one below will most influence your
decision:
(A) Recommendations from your friends or colleagues
(B) Information from medias (TV, newspaper, magazines)
(C) Salesman in the market
(D) Decide all by yourself without other information.
以上也是可以分成AC(有人解说,可以互动) VS. BD(自己找资料决定,无法互动)
结论:
记得,以内容来说,托福是证明自己对的能力,要边写边看题目,只要不偏题,用老师上课
中间段有层次的写作(写作四步骤 1,WHY 2,How 3,Linkage 4,Reinforce),不跳动,有描述
感,必能高分喔!威廉老师祝福你!
准备考试时总是有许多不懂的地方吗?
让FB托福学习团帮助你吧~
TOEFL学习团:http://bit.ly/29SZbaN (欢迎一起加入,收集最新情报!)
作者: woowoo1234 (woowoo)   2019-09-29 19:37:00
推威廉老师 超级用心的好老师
作者: malaria95 (95号疟疾)   2019-09-29 22:31:00
推推
作者: wweyz4211421 (哲哲)   2019-09-30 18:10:00
威廉老师推推推推推
作者: grace0427 (smile)   2019-10-01 23:52:00
推推~
作者: antpig (蚂蚁猪)   2019-10-03 16:17:00
谢谢老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