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两个月100,感谢SK2

楼主: azuredip (dipfish)   2017-12-10 02:39:58
[求学背景] 119
[应考日期及成绩]
2017/11/04 1战R24 L21 S18(FFL) W21(FF) T84
2017/11/25 2战R29 L24 S22(FFF) W25(GG) T100
[英文能力] 学测15级分、多益950
[考试身分] 学生
[考场地点] 台北美加
[准备时间] 2017/09–2017/11 断断续续约2个多月
[准备教材] 考满分、SK2冲刺班讲义、60-sec Science
[前言] 一些心路历程(可略)
本身考托福是为了申请交换,原本应该要暑假趁有闲的时候尽快准备起来,但后来因为暑
假有很多别的规划导致最后在开学之后才匆忙着手准备托福。老实讲,这种考法非常压底
线又非常刺激,不但不确定因素很多,开学之后学校事情一个一个接着来,而我本身又是
非常放不下课业成绩的人,所以考托福的那段时间刚巧又碰到好几科期中,结果就是我根
本没什么多余的时间可以好好唸托福,只能东凑西凑时间来准备,所以若是要申请交换的
人,真心不建议这种考法,可以的话还是尽量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来准备。
其实这个分数我并不是很满意,因为总觉得在刚摸索出门道的时候,还来不急充分准备就
被逼着上考场,真希望当初能更有决心,暑假就好好准备。为保险起见,当初我连续报了
两场,但因为时间不多加上自己懒惰,一战当天甚至是我第一次作完整回的考试…所以蛮
紧张、也受到一些惊吓,想当然尔也考不太好,后来二战,嗯…仍然是我第二次做完整回
的考试,但多少有点方向也比较知道自己不足之处,所以有些进步。
就准备过程而言,在考试前其实我只有零散地做一些阅读、听力,前期比较认真练口说(
后来渐忙就没什么练了…),写作从头到尾大概只有完整写过两篇整合跟独立吧…而且那
阵子准备期中都熬夜到两三点,很晚才起床,现在想想这样真的不太好,应该是要好好调
整作息跟模拟过几回考试的,大家真的不要像我一样逃避…。以下分享一些自己这两个月
摸索出的一点心得、和东凑西凑时间的准备方式,希望能提供有需要的人一些帮助。
[阅读]
阅读其实是我一开始准备最害怕的一科,虽然上课有时也会用到原文书,本身阅读也没有
说到很差,但托福的文章除了内容不熟悉(平常根本不太会看天文、地理等)、长难句又常
常充斥整篇文章,而且20分钟内就要读完一篇文章加上答题,因此刚开始准备的时候常常
处于一种其实我是英文文盲吧(?)的错觉里,真的蛮打击人信心的。
在SK2的阅读课中,Rosa会教许多实用的技巧,像不同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模式、Skim & Sk
an、和提供因人而异的整体答题模式等等。我觉得这些技巧都是需要时间内化的,而其中
我自己最受用的是Skim跟Skan的技巧和理解不同题型的考点为何。
不过我个人并不是完全按照Rosa提供的方法,也许老师提供的方法固然很好、很有效,但
我觉得找到最适合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一开始练习的时候,我是按照Rosa的方法先做
完整篇的note再配合Skim& Skan解题,如果有时间练熟我觉得这应该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可以不用看完整篇文章又可以节省时间地解题。但短期内这种方式对我而言帮助并不大,
我做一篇阅读还是会严重超时,答题率也没提升很多,后来我思来想去想找自己的盲点,
我觉得我还是有点强迫症要读完整篇文章才会安心,所以最后我终于修正、摸索出我自己
答题的方式:因为托福出题是有顺序的,我基本上是先看题目,快速skim那段paragraph直
到我觉得有答案可以作答为止,然后快速写下这题重点,再跳下一题。因为在记答题笔记
同时就像在小结段落重点,所以这样在做summary题时让我会更容易选到正确答案(但缺点
是如果某题做错记错重点就…)。
我知道我的问题一直是时间控制,虽然我当天考试时还是来不及检查,最后几题甚至不太
有时间思考,只能匆匆做完,当时其实有点小担心,但从结果来看,后来改变作答方式后
答题率变高还是能弥补这块的。
[听力]
听力相较于其他科是我当初比较不担心的一科,结果后来心力有点没放在准备听力上面,
成绩并没有很高,所以事实证明,做题还是要练手感跟熟悉度的…
我觉得Rosa教的六宫格法跟听力八大点是很有效的方法,有一阵子熟悉了这种笔记方式时
答题率都蛮高的,但后来没什么练习有点生疏了所以答题率又下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
,愈练习会愈熟悉听力出题方式,也会比较能猜测哪些地方会是考点,这些技巧都是尽量
能保持到考试当天是最好的。
在其他准备方面,我固定每天早上起床会听1-2篇60-sec science听自然科学类的内容,
晚上睡觉时用CrashCourse听社会人文或自然方面的内容,偶尔也会听点Ted talks,我觉
得前两个资源很棒!用来准备托福很推,同时又可以吸收新知!
[口说]
口说的部份我觉得后期也是没什么时间练习,发挥得并不好,总觉得有点对不起David。
很高兴口说当初能上到David的课,因为听说他那个月开的课并不多。我觉得David上课自
带一股独特的魅力,有条理、有自信,也有实力,让人觉得上他的课非常舒服,也希望自
己能成为像他这样的人。David非常重逻辑,所以教给我们不是一套硬生生的模板,而是
答题的思路-该怎么讲才会让人想听下去、才有说服力,而这也是需要靠自己多加练习而
内化的。而SK2在口说方面,也提供很多读书会的机会跟顾问时间,前期比较有空的时间
我通常都会参加,而我也觉得蛮有帮助的,但可惜后来比较没心力准备口说,就有点放生
这科了…不过总而言之,我觉得SK2在口说方面提供很多的资源给同学利用!
在准备方面,我本身发音还行,也会做intonation,而我最常用来加强intonation的小技
巧是拉长副词(像very, so…),而段落前停顿可以让自己有时间准备下一句,也会更容易
做出起伏,只是可惜考试当天有点紧张除了内容不太完整之外,我觉得自己也没做到这部
分。此外,我后来也会评估自己的语速,确定每题大约能讲几句话,这样比较不会讲不到
重点(尤其Q3-Q6),这点帮助我蛮大的。而就像很多人强调的,我觉得自信也的确很重要
,像我当天因为考前没什么练习,所以当下讲完就感觉自己讲得颇心虚,如果能准备更充
足,更有自信的话,语调也会比较容易出来。
[写作]
写作这科可以说是蛮有心得,也没什么心得的一科,因为这两个月我几乎没什么碰写作,
因为平常也没什么特别需要打英文文章,所以虽然大概知道一些英文文章的基础,但觉得
这科相对陌生所以不太想面对,直到二战前惊觉这样不行,只练过一篇独立太可怕了,于
是二战前一、两个礼拜才开始正视它,并断断续续地练习。
独立写作方面,我觉得Rosa写作课中的观念实在超 级 重要,让我知道好的英文文章该有
的架构,并且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跟篇幅中写出较立体、有说服力的文章,我个人认为大重
点就是:每段要有明确的主题句,例子的发展必须立体且不离题,而开头跟结论相对就比
较千篇一律,没那么重要。而整合写作基本上只要听到重点,并代入模板中就可以得到一
定的分数,相对而言较好把握。
在时间有限的练习中,我并没有完整地练习过几篇独立,但我觉得蛮重要的一点是,我后
来几乎把整体架构熟记在心,在打论点的时候我清楚知道每一个句子应该要发挥什么功能
,而不是想打什么就打什么,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离题。而我练习方式主要是找题目想点,
有时间就练习主题句跟练习打一个完整的段落,并看Rosa的dropbox里高分范文,从中学
习更多不同的点,而且多看几篇之后,就会发现好的文章大概就是长成某个样子。此外,
我会准备一本小笔记本,把一些常出现的用字跟点记录下来,偶尔翻翻看看,也能强化一
点印象,不无小补。
在考试当天,整合部分我就照着模板打,独立部份我会先花2-3分钟想点跟例子才开始打
。因为我没有特别练英打,加上又非常不熟悉用桌上型键盘打字,总觉得我两次考试打ba
ckspace键的时间比我真正打英文的时间还多= =,所以整合还算勉强挤出1分钟检查错字
,独立完全是没时间检查(结束的瞬间还看到错字…),而字数方面,考试时整合我勉强打
到260多字,独立也才360多字,跟很多人比完全就是打太少…而且说来好笑,打独立的当
下我甚至几度脑袋空白,像我想打孤儿时,忘记orphan这个字,就用children without p
arents这种不能更浅白的文字代替,这种尴尬的状况还有25我自己是觉得还不算太差了…
所以我想架构跟论点的说服力应该是独立写作评分很重要的一环。
[结语]
我觉得托福还是一个需要花时间准备的考试,像我原本最害怕的科目,在考前多练习之后
居然变成我拉分的关键,而平常发挥较好的科目却因为后来没多练习而失分。
不知不觉就打太长了,可能是想顺便记录一下自己的心路历程,几个月前曾几度犹豫想改
成明年再考,因为开学之后事情真的太多了,但我又不愿放弃这一次的机会,因此便决定
既然想都想了,那就做吧!就算失败,我也曾经努力过。虽然考更高分的大有人在,100也
不是我最满意的数字,但至少还算让我拿到交换的门票了。
回想这两个月,有痛苦但也有成长,在准备托福的同时,也让我时时刻刻检视自己想要出
国的动机与决心,并且感觉自己正一步一步地朝着目标迈进、成长。尽管这段过程中会涌
现怀疑也曾经失落,但要相信,你的努力,时光不会辜负。
感谢SK2顾问们教导一套学习英文的方式。
感谢我的家人总在我心情低落时给予我最温暖的支持。
感谢看到最后的你们,希望我的分享(故事?)能对你们有点帮助。
作者: earnest (大卫)   2017-12-10 03:01:00
恭喜!
作者: sonne1419 (Sonne)   2017-12-10 11:17:00
很深刻的个人体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