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到底该怎么写?(四)审题想点和段落

楼主: dearamelia (Lia Hsu)   2016-01-26 00:56:20
大家晚安,我是SK2 的Lia ~~
这几天真的好冷,希望大家都有穿暖和,不过,
我自己很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可以窝在家里写东西~继上次的文章
后,又一段时间没分享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作文的段落到底该怎么写
吧!上一篇文章,我讨论到“作文该如何想点”,我们说到“论述最好写三
段”,而此三段的理由应该要尽量“力道相同,方向对等,彼此相关,却又
能解释不同的面向。”
昨日在课堂上,我举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让同学明了为什么一定要是“彼此不
同却又相关,力道对等,而又能打到核心”的理由。很简单,比如说,在法
庭上当我们想要确定一个人是否有杀人,我们不但需要“人证”、“物
证”,同时还需要“此人当时在犯案现场的证明”。三种证据,都指向“此
人犯案杀人了”,然而,每个证据都有必须独立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也就是
说,少了任一个理由,都万万不可。那又为什么一定要三个呢?《周语》所
谓:“人三为众”。自古以来,三就是多数的概念,因此写满三个理由,你
的文章将更有可信度。
(若你还未被我说服,或仍然不清楚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可以阅读我的上
一篇文章:http://sk2toefl.blogspot.tw/p/blog-page_17.html)
道理说来容易做来难,那该怎么写出漂亮的段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练
习看看。
我们先看今天的题目:
Q: Which do you believe is a more efficient method for
understanding a teacher’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he teacher’s students, or evaluation by other teachers?
在初遇题目的当下,每一位作者该去厘清的是:题目到底在问什么呢?而我
又有什么论述可以回应这个题目?
这个重要步骤是不能省略的,然而,在我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有时候同学
往往题目还未看清楚,就开始下笔了。
比如说,上一次我读到这个题目:“Space travel has been a popular
issue nowadays.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is development
symbolizes a great leap for the mankind. Others believe that it
brings no difference to our lives. Which opinion do you agree to
and why?”
大家可能发现了,在第一次遇到这种题目时,我们很可能会“看走眼”,以
为题目只是在问:“要不要发展航太技术?”然而,如果细心地阅读题目,
你会发现题目其实是在考你:你觉得“太空旅行这个科技”象征着人类历史
上的巨大改变吗?还是你对于“发展中的space travel”不屑一顾,认为
“航太技术的进步”完全无足轻重?因此,如果你是赞同前者,那你就必须
要举出三种理由,写出:“是是是,这个科技的发展真的象征了一个新纪元
的来临,因此极度重要,比如说,这代表我们可能有更厉害的仪器啦,有对
于外太空更深的了解了啊,或是这科技显示了我们真的开始反思我们所处的
空间的可能性了啊...等等的”这样的态度。如果你是持反对立场呢,那你
则必须说明“不,我觉得这个技术完全不代表什么,我很鄙视一直推崇这样
的研究。第一,也许我们想借由这个,开拓在火星上生活的可能,但我认为
这想法没有完全的根据,根本还未成熟;再来,我认为这样的研究即便真的
成真了,也必须要花许多钱才能够实行,因此现阶段也不可能真的成行;最
后,这样的科技发展实际上只是在炫耀国力,而对现实中我们的民生状况没
有任何的帮助。”
大家有发现吗?我给出的三个理由,正好是可以相互补足的,三个理由同时
也都直攻题目的核心。以上的小小示范,其实就是“三足鼎立原则”的实际
作法。在审题时,如果没有清楚地思考过题目的核心,很容易理由愈写愈
偏,导致最后离题。比如说,来自于读书会的一位学生,他写此份题目时,
写出来的段落就长成以下的样子:“我认为space travel 不重要。这世界
上还有许多其他更急迫的问题。经济很萧条啊、教育品质低落啊,这些都应
该要花更多钱投资,因此不应将心思摆在发展 space travel 上,应该去关
心真正的社会议题。” 很感谢这位同学给了我题目的灵感,当我们研究他
的答案时,发现了他的答案并没有回答到“space travel 是不是人类的一
大步”。由此例可见,审题想点真的很重要!好吧,回到今天的题目。
Q: Which do you believe is a more efficient method for
understanding a teacher’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by the teacher
’s students, or evaluation by other teachers?
在继续往下读之前,你可以自己先尝试写出一个段落。写完了,再继续往下
读喔~如此比较我的写法以及你的写法,你更容易抓到自己的问题。
好,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目。
这一题,明显比上一题简单,同学应该看出,题目要问的是:到底老师评鉴
老师好呢、还是学生评鉴老师好?从题目可看出,如果赞成“应是学生评老
师”,那你就要写出“为什么这样做比老师评老师好”的理由,反之亦然。
题目既然有比较的意味,在写作时,当然应加上些许的比较,占内文的比例
不需多,但至少应该要让主考官知道“你知道他在问什么”。
再来,我们来写topic sentence。
在上几篇文章中,我有写到,topic sentence 应该“直接、明确”,并且
要“打回题目”。因此,最好的作法即是‘给出“实现此立场”的功能’,
套至此题换句话说,也就是你必须写出“学生评鉴老师到底有什么好?(立
场的功能)可以达成什么目标?”因此,你的topic sentence 可能就会写
出:First of all, since students are the ones using the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they can evaluate the teacher more accurately.
这一句话,再换句话说,就会变成段落里的第二句话:In other words,
because students have access to in-class materials, they can
understand whether the teacher is good in designing classes or
not.
在我以及我的伙伴Rosa 的许多文章中,我们都有提到一个托福考试时的大
重点:“关联性”。事实上,文具间只要有关联性,你的句子就会显得有逻
辑;然而,只是让下一个句子承接上一个句子,光是这么做是不够的,写一
写,很容易就离题了。Rosa 在她的文章中,有提及画线的重要。(请读:
http://sk2toefl.blogspot.tw/2013/11/blog-post_25.html)
什么是划线呢?细读段落,找出段落里每个句子的主要重点,在主要动词上
画线,以确保你的“核心是一致的”,而每一句中,都有“重申你的态
度”。简单来说,你必须要确保你的“每一句话都有打回题目”,而非只是
“段落的一开始”有打回题目,尔后就离题了。托福考的独立写作,是一个
“论说文”,而非“抒情文”,在这一点上,请同学不得不特别注意。
因此,在这里,段落到底会怎么写呢?
承著英文思维,我们要从抽象的概念写到较为具体的例子(Move from
general to specific)。因此,在段落的第二句之后,我们大抵就要开始举例了。
这是我针对此题目写的第一个body paragraph:
First of all, since students are the ones using the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they can evaluate the teacher more
accurately. In other words, because students have access to in-
class materials, they understand whether the teacher is passionate
or not in teaching. Naturally, a student would certainly
understand that his teacher has not put any heart in designing her
classes or assignments if he discovered that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misspelling in her slides. In addition, if the materials are
rough and unappealing, students might find it hard to digest
information, and their opinions would be reflected in evaluation
sheets. On the other hand, since other teachers are not the ones
using these materials, they will certainly not gain insight on how
well the teacher teach. Apparently, it is much better to let one
evaluate his own teacher, rather than let colleagues do so.
我是怎么写出这个段落的呢?很简单,我设想每一句话都要承接他的上一句
话,继续“用论说的方式”将事情交代清楚,持续“换句话说”,延伸我给
出的解释或例子,同时,在我写一句话时,我会清楚地告诉自己:“我的每
一句话都是要在回答题目”。因此,我不会无谓地延伸例子,一直写自己的
经验:Take me as an example. When I was studying English in middle
school, I had a very bad teacher. Once, when I was finishing the
homework she assigned, I discovered that she misspelled.
Therefore, I understood that she was a bad teacher....
简单来说,我写的第一句,直接道出了“学生评鉴老师比老师评鉴老师
好”,因为“学生接触教材即可发现老师好坏”(此为“功能”)。第二句
话,呼应了我的第一句,将第一句解释得再完整一些,并且再次打回题目。
从第三句开始,我给出“接触教材意指完成作业或是在课时使用老师的教材
等”,并且继续说明了“这些动作可以达到的效果”,同时,我也着重讲了
何谓效果,效果意即“可能会发现老师没有很认真备课,或发现老师专业能
力不足”。虽然“效果”的部分,我给了两个例子,然而我唯一的argument
是“教材会看出一切,而学生是使用教材的人”。我的每一句话,都回到段
落的第一句话: “First of all, since students are the ones using
the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they can evaluate the teacher
more accurately.” 同时,如同“在一篇文章中,段落有自己存在的目
的”,我的每一句话,也有自己的功能,以及想要达成的效果。这样写作,
即能清楚地将想说的话写出来。从上例可见,写作时,清楚地想好每一句话
该给出的功能,便能让你变成谨慎的写作者。这其实也就是“画线”的道
理,透过针对每一句话的重点画底线,我们更倾向于提醒自己要将立场和态
度都解释清楚,态度推满推足,立场重复申明。其实整段话中,我只写了
“一个核心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因为学生才会接触到老师的教材,所以
学生才较有资格评断老师的好坏。”我的理由先丢出来,明确、直接,接下
来的所有句子,都只为了证明这个概念,而且“再无其他概念了”,连例子
里的元素,都是“老师的教材和教学的关联”。当然,我还有其他可以论述
的理由,然而,我会将这些理由保留到我的下一段、下下一段再讲;因为我
清楚,“比起论述得很浅的很多理由,强大、清楚、直达核心的单一理由,
会让读者更有画面感,印象也更深刻。”
而写完了第一段body paragraph 后,接下来的第二个理由、第三个理由怎
么写呢?很简单,运用“三足鼎立原则”,将还没讲到的元素写下来,即成
为你的二、三段论述。
“教材(摆在桌上的,专业素养)”的对极是“老师上课的方法(抬头看到
的,专业素养)”,此两者的对极是“老师平时下课后,有无耐心、热忱关
心学生(也就是老师本身的个性”。
如此我的第二段,就会写出“由于学生会直接接触到老师上课,因此他们最
能够知道老师的口条、授课方式等是真的能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进而增加
专业知识”;最后一段,我会写成“最后,因为学生和老师之间总有许多的
时间相处,他们最能够确定老师是否在课余时间真的关心他们(或真的能够
激励他们学习呢?)。”当然,很像是在玩排列组合,根据“三足鼎立原
则”,以上的几个概念可以写出“许多不同版本”的两段理由,各位不妨试
试看,你能够写出多少种“简单、深刻却又明确的理由”呢?
今天,我简单的分享了审题的重要性、也告诉大家“如何审题、如何用三足
鼎立原则想点”,同时,我还分享了一个完整的段落是如何成形的。大家可
能会发现,在练习初期,要写出有聚焦、有回答题目的论述,句型文法的使
用上又正确的句子并不简单,如果你是写作程度较弱的同学,不妨先试着用
“切句处理的方法”,在白纸上写下1., 2., 3., 4., 等数字,并且于数字
1. 旁写下段落里的第一句话,数字2 旁写下同段落的第二句话,以此类
推。透过这个练习,你会更清楚自己的每一句话应该要写什么,又能够写出
什么,刚开始练习一定辛苦,别担心,日子一久,也必熟能生巧。写作中最
重要的即是架构本身,在研拟你的文章架构时,你便应该要知道自己每一段
大致的论述,并确认你的论述真的有攻至题目的核心。许多同学往往在写作
时,架构不够清楚,导致第一段涵盖了太多论述要点,而导致第二段、第三
段的论述后继无力,这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善用“三足鼎立原则”,先想好
自己“每一段到底要写什么”的关系。同时,他们更没有“严格地要求自
己,一段只写一个论述”。从今以后,请在写作中严格地要求自己吧,如此
才能成为谨慎的写作者。从架构本身开始练习,往后架构稳住了,再改用字
和句型,即不会是很难的一项任务了。独立写作难的地方,在于有时间限
制,短短30分钟,同学必须写出完整的一篇作文。紧张是自然的,然而,在
仍然有充裕时间练笔,提升写作能力的时候,你不应逃避训练自己,而是该
赶紧加强自己审题想点的能力,并严格要求自己在写段落时更加细致。在最
终上考场时,阅读题目、审题想点的时间,不应该超过5分钟,毕竟“组织
自己的文字和想法”仍然会花费掉许多时间。因此,这样的功力,请同学内
化吧!你将会发现,这样的能力,在上考场时会是多么地珍贵。
~SK2 Lia
作者: patchiang13 (脑包江)   2016-01-26 20:08:00
老师请问一下,根据三足鼎立原则,所以中间段是写三段吗?
楼主: dearamelia (Lia Hsu)   2016-01-26 23:39:00
是哦~:)能写三段就写,真的无法有两段的写法,但三段是较完整的写法
作者: QQcandies (666)   2016-01-27 18:44:00
作者: kingtw888   2016-01-28 00:5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