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xeins (xxx)》之铭言:
: ※ 引述《ZMittermeyer (我是善良老百姓)》之铭言:
: : 后来觉得,杨的设定样本应该是与罗马对战的汉尼拔
: 网络上也有一些网友分析,中国南北朝时的陈庆之,似乎更接近田中的设定。
一如Auxo姐所说,田中有说过,他在写《中国武将列传》时,只知道有这个人
,但对他生平事蹟完全不清楚,而《中国武将列传》成书在《银英传》之后,
所以,杨的原型不可能会是陈庆之。两者之间的共通性,反而应该是田中把杨
的大部分个性套用到陈庆之身上才是。
: 汉尼拔对罗马的以寡击众,相差的比例还不如陈庆之与敌军的悬殊比例。
这个嘛,确实比例没那么夸张,但也不能就此认定陈庆之优于汉尼拔。
因为,第一,要考虑到陈庆之的战功多少有灌水的可能,不管是梁方或北魏方
,梁方当然是要夸耀功绩,而北魏方则是为了夸大声势震摄敌人,只是还是被
陈庆之扁,不过夸大的数字却传了下来。比方说,荥阳城下北魏援军三十万人
,这个数字显然就有很大的可能是夸大的。
其次,陈庆之缺乏像是坎尼那样的经典战例,可能有,但很遗憾,中国史书记
载不如西方详尽。
再者,以面对的敌人强度来说,恐怕汉尼拔面对的更为严峻。他面对的,是一
个团结一心,还有着蓬勃朝气的罗马;而陈庆之面对的是内战不已,混乱中的
北魏。
当然,在下也认同陈庆之绝对是个一流的名将,能以寡兵入洛阳,且能逼使尔
朱荣不计一切的亲自追杀他,就是他份量的最好说明,只是这不见得就能推论
说,他比汉尼拔更强。
: 陈庆之战史上似乎是“不败”的魔术师。
有败啦,确定的有一场,就是北伐最后被水淹掉,不过那过不在他。
另外,东魏方号称有击败过他一次(资治通鉴也引用),不过这缺乏梁方记录
证实,所以在下存疑。
: 而汉尼拔202B.C.被罗马击败,就不能归咎到其兵力过少,
是说札马会战吗?如果是,汉尼拔是明知危险但不得不为之,帐面上他兵力并
不算劣势,但算到素质和兵种,则他极度劣势。汉尼拔真能依靠的,只有他从
意大利带回的15000老兵,而迦太基临时招募的兵,则是完全的乌合之众,最后
也是败在他们身上,相对于罗马的清一色老练精兵,他的劣势远非帐面数字所
能弥补。同样的情况,恐怕换成陈庆之去指挥,也难以胜利。
: 汉尼拔身为指挥官,在战略战术的运用上自身也有疏失。
疏失?不知您指的是?如果是不攻罗马城,这点汉尼拔自有其道理在,也不是
错误的决策。坎尼诚然罗马损失惨重,但是就在坎尼败后的同一年,罗马还是
有能力重新组建新的军团,而且战力全然不逊色于坎尼战前,由此可知,罗马
的底子够厚,士气也未崩溃。即使汉尼拔真去进攻罗马,他应该也打不下,反
而可能会因顿兵于坚城之下,陷己于险境。
: 这一点,杨文里在指挥官的层级没有犯下类似疏失。
: 陈庆之战史上的偶尔主动撤退的行动,是明显的兵力过少且实在无胜算时。
: 但很多时候,就算兵力少,陈庆之也找出方法战胜数十倍的敌军。
: 此外,陈庆之的“个人战斗技巧”很差,强的是智略。
: 这一点和杨文里也蛮类似的。
: : 杨 汉尼拔
: : 一代名将,同盟政客很讨厌他 一代名将,迦太基政客很讨厌他
: : 把他丢去遥远的伊谢尔伦守边 把他丢去遥远的伊比利亚开拓
: : 擅长的战术是柔性防御,包围 擅长的战术是柔性防御,包围
: : 夹攻,凹型阵 夹攻,凹型阵
: : 帝国入侵后离开伊谢尔伦到处 离开伊比利亚进入意大利后到处
: : 打游击,三次连胜愚弄帝国军 打游击,三次连胜愚弄罗马军
: : 帝国军入侵同盟本土后政客高 罗马军入侵迦太基本土后政客高
: : 呼快回来救我 呼快回来救我(不过勉强回来之后败了)
: : 整个经历真的满像的,不是完全参照应该也参照了一大部分
: : 至于莱因哈特大家都知道是亚历山大XD